"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人才政策对大留宁意愿的影响研究【字数:14852】

2024-02-25 12:3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南京作为科教资源强市,却面临大量人才流失的难题。在2018年各二线城市的“人才大战”中,南京公布“宁聚计划”并出台若干政策鼓励大学生留宁就业创业。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选取南京地区共五所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大学生留宁意愿、对“宁聚计划”政策认知程度以及被吸引程度,综合各政府部门公布的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数、住房租赁补贴以及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总额,探究南京人才政策对大学生留宁就业创业的推动效果,对落户优惠、租房补贴、创业扶持三类政策措施对促进人才留宁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比较,结合政策实施的外环境提出问题与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2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文献综述2
(二)关于人才政策的文献综述2
(三)人才政策的定义3
二、南京人才政策分析3
(一)政策实施的外环境分析3
1.优势3
(1)教育资源丰富3
(2)行政地位优越3
2.困境3
(1)兄弟省城竞争4
(2)省内竞争4
(二)政策内容分析4
(三)执行成效分析4
三、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5
(一)问卷设计及预调查5
(二)样本情况5
(三)问卷结果分析5
1.留宁情况5
2.关于南京人才计划的认知情况7
3.三类政策比较分析7
4.开放性题项结果汇总7
(四)对已在宁就业大学生关于政策实施情况的访谈8
四、南京人才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8
(一)政策宣传效果待提高8
(二)激励政策优对所需人才缺乏针对性8
(三)政策侧重优惠补贴却忽视创造就业条件8
(四)政策效果持久性待检验,面临留才问题8
(五)产业内部结构有待改善9
五、完善南京大学生人才政策的建议9
(一)注重宣传过程,创新宣传途径9
(二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制定“精准揽才”政策9
(三)平衡政策结构,注重提高岗位需求9
(四)优化产业结构,有效留才9
六、结语与展望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附录 大学生留宁意愿以及对人才政策看法的问卷调查11
图1 离开南京的主要原因图7
表1 大学生留宁激励政策分类表4
表2 性别与留宁意愿6
表3 性别与留宁意愿的Logistics二元回归检验结果6
表4 “宁聚计划”认知程度与留宁意愿的logistics二元回归检验结果6
南京市人才政策对大学生留宁意愿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的数量剧增,就业竞争也愈发激烈,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也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中央在2003年的人才工作决定中正式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并于2016年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各地政府也意识到人才资源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于是近几年来先是由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拉开了这场“人才之战”的序幕,随后各二、三线城市紧跟步伐,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福利政策,因而一场“人才争夺战”在全国各地全面开始。其中,大学毕业生群体也是这场“战役”中的主要争夺资源。而作为老牌二线城市,同时是高校云集的教育强市南京也不甘落后,先是于2018年1月提出“宁聚计划”,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了若干留宁的优惠政策。后又公布了《关于南京市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南京市关于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来宁落户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促进大学生留宁的激励政策,“人才落户”政策在2018年3月试行后于2019年2月宣布继续试行1年,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也从最长2年延长至3年。大学生留宁福利不断加码,推出了落户优惠、住房补贴、见习就业补贴以及创业支持等多项人才优待政策。分析该政策出台的意图主要是为了缓解当前南京“人口结构压力增加”和“人力资本面临结构性短缺”的难题以及在此轮二线城市人才大战中赢取人力资本,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观进行调查分析,并着重探究南京人才政策对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地选择的影响,为南京市人才政策优化以及留住高校人才提供参考。
一、文献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文献综述
(二)关于人才政策的文献综述
Hector White(2017)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来进行研究,指出财政税收政策会影响劳动力对工作的选择。[5]胡二坤(2018)提出高校毕业生人才政策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统包统分”的行政指令时期,第二阶段是就业“双向选择”的过渡时期,第三阶段是“市场导向”的自主择业时期,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调整的利益关系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6]王艳丽(2018)提出人才政策的内容应努力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就业促进政策的真正落实,建立健全创业优惠政策与法律法规,为高校人才创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全面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7]
总体看来,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研究已有丰富成果,在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研究中,对为政策地域差异、政策历史发展、政府职责、政策内容及政策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具有时代性的政策效果研究仍存在空白。在内容上,以往的文献只涵盖各地方间开展“人才争夺战”前的政策,无法契合当下的时代背景;从政策角度上,文献主要偏重于对政府角色、政府职责的研究,而关于政策实施效果、政策评估较为少见,因此如何进一步认识“人才新政”的政策效果可能是未来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系上,主要是以单方面的局部地区的纵向研究为多,缺乏对各地方政策的横向比较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整体性研究。且近两年各地政府展开的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已经对高校人才流动产生显著影响,此前的研究结果或许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政策新环境,因而在人才争夺战背景下,关于人才政策对毕业大学生留宁意愿影响的研究,对促进南京市人才政策的执行、优化以及留住高校人才等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xzgl/562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