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栀子全组分颗粒的制备及其成分分析
目 录
1 引言 1
1.1 黄芩药材研究进展 1
1.2 栀子药材研究进展 2
1.3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发展 4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 5
2 实验内容 5
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5
2.2 药材提取前准备工作 7
2.3 药材活性成分提取 7
2.4 药材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 10
2.5 黄芩与栀子全组分颗粒剂制备 11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
3.1浸膏得率 11
3.2黄芩与栀子成分分析 12
3.4 全组分颗粒剂 17
结 论 18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1 引言
1.1 黄芩药材研究进展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与黄连、黄柏并称为三黄。黄芩是重要的清热中药。药理学研究,黄芩根入药具有清热燥湿、消炎等功效。抗菌效果三黄中最好,是中医经方中常用中药。.
1.1.1 黄芩活性成分
黄芩的化学成分较多,黄酮类是黄芩其最主要的有效化学成分。黄芩中主要含有黄芩苷,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黄芩素, 汉黄芩素, 汉黄芩苷等化学成分。除此之外,还有挥发油、萜类化合物、多糖、木蝴蝶素等[12]。
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黄酮类成分,其中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苷(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是黄酮类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也是含量最多的成分。结构式见图1。目前,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及液质联用法等。[3] 以前常用黄芩苷单一有效成分作为参照物进行定量分析,现在基本采用以上几种化学成分做定量分析,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数据更具有说服力。黄酮类成分是黄芩的指标性成分,是研究的热点,是药典中黄芩的主要检测成分。
图1 黄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
酚酸类在黄芩类中含量特别低,与黄酮类相比,但也不容小觑。利用固相萃取和反向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可分析黄芩中的酚酸类成分【4】。部分酚酸类化学结构见图2。
图2 黄芩中酚酸类化合物结构式
挥发油类成分在黄芩中不同部位成分和含量各有不同。查阅文献可知,黄芩花中挥发油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黄芩茎叶,根中的含量占比最低。挥发油的成分类型主要有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等。杨得坡等[5]从黄芩根中检测得19种挥发性成分,表明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挺多的,具有研究利用的价值。
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由至少超过10个的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或相同的单糖组成也行是一类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多糖是如今中药材科学研究中的热门物质。黄芩中也含有多糖成分,但含量并不是特别高,且不同产地和由不同炮制方法得到的黄芩药材,其多糖含量也有所不同。杨武德等[6]研究发现不同炮制方法对黄芩多糖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炒黄芩中多糖含量最高。
黄芩属植物中含有多种二萜类化合物。黄芩中已经分离得到的二萜类化合物有百余种。张文青[7]研究认为黄芩萜类物质大部分可分为二萜类、三萜类、环烯醚萜类。按碳架结构,二萜类化合物可分为链状和环状,其中环状又可分为单环、双环、三环和四环二萜。
黄芩主要成分除黄酮类、酚酸类外,还有苯乙醇、氨基酸、甾醇、精油、微量元素等。但由于这些成分在黄芩中含量极少,所以并没有对其进行大量研究。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可分离出其微量元素,如锰、锌、铜、铁、铅、钙、镁等[8]。
1.1.2 黄芩药理作用
近年来,黄芩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并证实了越来越多的药理作用。黄芩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菌作用。对各种杆菌及各种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沟端螺旋体及多种致病真菌亦有抑制作用[9]。黄芩的化学成分中主要是黄芩苷起到了抗炎和抗过敏作用。除此之外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木蝴蝶素 A 等均具有抗肿瘤作用。黄芩的药理作用除了以抗菌和抗病毒、抗炎和抗过敏、抗肿瘤作用为主外,还有对免疫系统的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解热作用、降血脂降压作用、镇静作用等[10]。
1.2 栀子药材研究进展
栀子,也被称为黄果子、越桃、木丹,其花朵具有清香,是栀子族栀子属茜草科金鸡纳亚科植物栀子(Gardenia)的果实。栀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是药食两用植物。其性苦寒、味微苦、有香味、无毒害,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与黄芩有异曲同工之妙。除了在中医临床应用外,还因其含番红花色素苷基,可作黄色染料。适宜生长在酸性土地。栀子多长于山野间,对生长环境具有较强适应性,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为常见,全世界约有两百多种不同类型的栀子[11]。我国栀子主要产地为湖南省岳阳市和河南省唐河县。其中唐河县为全国栀子最大生产基地。
1.2.1 栀子化学成分
截至目前 ,己从桅子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了数十种化合物,栀子化学成分中占主要地位的成分是环烯醚萜苷类。其它成分包括黄酮类、藏红花苷类、菇类、有机酸醋类、多糖、三菇皂昔类及色素等[12]多种化学成分。现就这几种主要成分作简单介绍: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