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番茄红素胶束制备研究(附件)

2021-04-11 17:1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的 本文旨在建立并优化番茄红素胶束制备方法,并考察常温光照下番茄红素胶束稳定性。方法 本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作为复配型乳化剂,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番茄红素胶束,以包封率为正交试验指标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当SPISA(m/m)为1﹕0.9,用水量为15 mL,番茄红素丙酮溶液浓度为12 mg/mL,超声时间为10 min,磁力搅拌时间为30 min时,包封率达到最大。结论 本文确定了番茄红素胶束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包封率可达86.53%,番茄红素胶束在常温光照下稳定性良好。关键词 番茄红素,胶束制备,包封率,紫外检测,稳定性
目 录
1 引言 2
1.1 番茄红素 2
1.2 胶束的概述 4
1.3 复配型乳化剂 6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7
2 实验部分 8
2.1 实验仪器 8
2.2 实验试剂 8
2.3 番茄红素胶束制备方法探究 8
3 结果与讨论 11
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11
3.2 正交实验结果 14
3.3 番茄红素胶束的确证 15
3.4 常温光照对番茄红素胶束稳定性的影响 16
结 论 19
致 谢 19
参 考 文 献 20
1 引言
科学家从植物中提取出的色素类物质——番茄红素(Lycopene),独特的结构让它拥有超强的抗氧化性,常食用富含番茄红素的食物可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维持人体细胞间正常代谢活动,同时番茄红素也能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活化免疫细胞从而强化免疫系统,因此医药、食品和生物等众多领域的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番茄红素的研究。番茄红素为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强极性溶剂中溶解度也极低,只在丙酮、石油醚、氯仿、苯等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度,这就给它的价值发挥带来了不便。同时番茄红素对光、热、pH值、氧等不良条件都十分敏感,所以为了破除这一系列限制更好的让番茄红素为人类健康所用,已有很多学者尝试将其做成乳状液、包合物、油剂、微胶囊或者胶束以求增加番茄红素的水溶性。然而简单的乳化工艺难以解决分散度较低、稳定性较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差等问题,从提高番茄红素水溶性及生物利用率的角度出发,考虑联合蛋白与多糖形成新壁材来制备番茄红素胶束,不仅其稳定性差的难题迎刃而解,同时省时省力。
1.1 番茄红素
1.1.1 理化性质
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红色的蔬菜、水果是番茄红素的富集地,不过自然界植物中所含的番茄红素并不会单独存在,它们主要采取色素-蛋白质混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柚一类的茄科植物以及形形色色的番茄制品中。
番茄红素的分子式为C40H56,分子量为536.85,熔点(m.p)为174℃,沸点(b.p)在400℃以上[1]。其纯品为针状晶体,呈暗红色。番茄红素属不饱和直链型烃类化合物(见图1),分子中含有11个共轭双键、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2]。番茄红素不溶于水,难溶于强极性溶剂,可溶于丙酮、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3]。在各类溶剂中番茄红素的溶解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当样品纯度越高时,越难溶解,纯品不溶于水,不过当其与大分子的蛋白质等结合形成复合物后,溶解度会显著增加。番茄红素结晶后倾向于超饱和,溶解极慢,适当超声可加速溶解。

图1 番茄红素结构式
1.1.2 生物活性
迄今为止,大自然中发现的众多抗氧化剂中,番茄红素的抗氧化性能名列前茅。它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各类癌症的发病率,还能延缓衰老[4]。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不断追求健康长寿、容颜不衰,所以今天不管是在食品、药品还是化妆品领域中都不难发现番茄红素活跃的身影。研究者发现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对于单线态氧和自由基超强清除力,主要得益于分子结构中大量的共轭双键。也因此,在捕捉单线态氧自由基时,拥有11个共轭双键之多的番茄红素其捕捉能力要远远强于其他类胡萝卜素[5]。番茄红素保护蛋白质等细胞大分子物质的能力也不容小觑,在它们的参与下细胞代谢活动更加井然有序。番茄红素的生物活性当然远不止此,它还能缓解皮肤过敏、减轻醉酒者的剧烈头痛、预防骨质疏松、增强男性精子活力等等。
1.1.3 常用提取方法
一、浸提法
考虑到在丙酮、石油醚、氯仿等亲油性有机溶剂中番茄红素溶解度较好,故选用它们作为浸提剂[6]。一般工艺为:新鲜番茄洗净后榨汁→高速离心弃去上层水分→烘箱干燥→制粉→有机溶剂浸提→二次浸提滤渣→浓缩滤液得粗品→精制得番茄红素。也可加碱皂化析出晶体,工艺为:番茄皮干燥→加植物油研磨,直至成为小颗粒→加KOH、丙二醇、纯化水进行皂化反应→加水静置结晶。
虽然采用有机溶剂直接浸提番茄红素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但实际操作中提取剂穿透番茄细胞壁困难、穿越细胞膜阻碍较大,致使浸提物无法轻易溶出,因而存在提取剂消耗量大,耗时长的弊端。采用微波辐射萃取可节约大量萃取剂、提高萃取效率。张卫强[7]等人采用微波辐射法萃取番茄红素取得了成功。但该法仅适于实验室条件操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尚处于探索期。浸提番茄红素油树脂过程中辅以超声波可瞬间破坏植物细胞壁,促使有效成分快速溶出,避免了长时间暴露在不良条件下,最大程度的保留活性成分而不发生降解。
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该法以超临界的CO2为萃取剂,然后实现物料的萃取、分离和纯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不仅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且能耗低、易回收、无毒、污染小,更重要的是可实现低温操作,其超强的选择性对热敏性成分来说可谓是福音。孙庆杰[8]等人报道了用此法提取番茄红素的研究,同时建立出一套十分完善的实验装置。他们设计的装置使的90%以上的番茄均可被很好的提取,并且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出的番茄红素无异味,也无溶剂残留,非常好的迎合了当下的环保理念,不过此法成本太高。
三、酶反应法
酶反应法是在弱碱(pH=7.5~9)条件下在物料中加入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质裂解酶等生物活性酶,充分分解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果胶成分,最终释放出番茄红素,得到的这一水分散性性色素无法独立存在,往往与蛋白质结合。酶反应法的发现显著增加了产物量、提升了提取效率,且溶剂残留少。赵功玲[9]等人将此法应用于番茄红素提取领域,并探索出最佳提取条件。尽管酶反应法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操作繁琐,耗时长,活性成分含量低,提取物中常含很多糖、蛋白质等不溶性物质以及酸等可溶性物质,导致产物纯度降低。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59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