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南:经纬课堂【字数:】
张海南2016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组织的“第十期全国中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几天的培训下来,不同的专家学者,不同的站位视角,不同的角度观点,思想的碰撞,观点的交锋,于我不谛于一次“灵魂”的洗礼,让我可以有时间、有精力从不同的方面去审视自己的工作,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感觉收获良多。 7月15、16日听了汪志广、李水平两位教授关于学校课程建设的讲座,不由想起上学期我在学校尝试开展的经纬课堂。提到经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纬线,一横一纵有助于人们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从某种意义上经纬课堂便借鉴了这一含义。现在的国家课程分科教学更多的是基于本学科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学科教育,做为国家课程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教育现状,学科专业发展,这样安排无可厚非,然而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事物的认知更多的是从儿童的视角,更多的倾向于“打破砂锅问到底”,这就需要从多个学科角度对事物进行认知,校本课程便是对国家课程的最好补充。如果说国家课程是经线,不同的学科基于不同的原点向上生长,而校本课程则是纬线,基于同一事物连接不同学科的联系。小学属于基础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学校从专业与综合两个角度都得到发展,而“课程整合是目前培养核心素养的最重要途径,即通过课程的改革来推动素养的提高”。从而实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所指出的“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经纬课堂课程目标,从知识走向素养——关注“人的成长”。目标是课程的核心,也是灵魂,是课程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课程目标是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体现,是主题活动实施之后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所要达到的程度。我们从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发展奠基,关注社会的实际需要、为社会培养人才,关注主题课程的发展要求、助学生提高能力出发,认真研究国家课程语文、数学、科学、历史、地理等,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对目标进行整合,确立了主题课程总目标:学校的主题课程以“人的成长”为关注核心,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全人”的培养,本着“以学科教学为经,以学生生长为纬”的学科理念,引领学生通过主题课程的学习,掌握主题活动学习的基本过程、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形成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经纬课堂课程内容,从“碎片”走向“系统”——重塑课程体系。经纬课堂其本质在于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在于沟通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如本学期在二年级尝试开展的蚂蚁科学课、蚂蚁地理课、蚂蚁数学课、蚂蚁文学课、蚂蚁电影,经过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重组后,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组织主题内容,并对内容进行细化,形成了完整的内容体系。经纬课堂课程实施,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真实学习。1.主题课程的课时安排我们设想暂定为一个学期完成一个主题,采用长短课时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或两节连堂,或一节单独,尽可能给任课教师极大的自由支配空间。2.主题课程的组织形式与实施方式主题课程的实施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使学校教育走出围墙,走向生活,教学内容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实现了教育时空的无限延展。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主题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可能,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便于学生大量获取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来支持他们的主题活动。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社区、超市、工厂、军营、乡村等丰富的社会资源均是主题课程实施的课堂。老师、同学、家长、甚至整个社会中的人都可以成为主题课程实施的参与者。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让学习真实发生。反过来,真实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主题课程的实施形成了良性循环。经纬课堂课程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助力个性成长评价为主题课程的实施发挥着“导航”作用。在“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的模式中,课程、教学、评价是一体化的。因此,在课程整合中,要使整合了的课程能够成就学生,让学生的生命在课程整合中得到持续不断的增值,就必须注重发挥课程整合评价的作用。我们根据课程目标开发出表现性评价,用表现性评价来支撑学生有效且有意义的学习。表现性评价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创造,它不仅将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联系起来,而且还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真实的问题或与现实生活相类似的问题,使主题活动具有现实意义。课程整合实践,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教师既是主题课程的实施者,更是主题课程的研究者,是主题活动的参与者、协作者;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学生具备了有效占有信息、有效进行交流、有效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了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规划能力,主题课程对学生的“全人”培养目标正在不断实现。前方的路我们依然会在困惑、苦索、顿悟中幸福地前行。我们愿意为每一个学生一生的精彩奠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847.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