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影响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的个案研究【字数:7131】

2023-04-14 15:0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影响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的个案研究
摘要:以探究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为目的,笔者采用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和访谈法并结合国内外焦虑理论,对南京市某幼儿园小一班的30名幼儿初入园表现进行全面调查。笔者通过整理分析所得资料发现:小一班30名幼儿初入园多为大哭、哭泣、依恋老师、哭闹、进餐障碍、午睡障碍、拒绝活动等7种入园焦虑表现;入园焦虑多发生在早晨入园以及午餐午睡前后,个别情况出现在离园之前。笔者从小一班30名幼儿中,选取2名有严重入园焦虑表现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并与家长访谈,探究影响其焦虑的原因。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包括研究目的以及意义、研究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和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章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三章为严重入园焦虑的个案研究、家长访问实录与分析以及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的分析;第四章为本文笔者为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所提建议。

  关键词:入园焦虑;家庭因素;个案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幼儿的各种心理机制都是在幼儿期得到快速发展的。幼儿时期发展起来的心理品质以及心理健康对幼儿一生会产生巨大影响。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早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步入幼儿园是婴幼儿接触集体生活的开始。第一次接触全新的生活环境婴幼儿常常表现出不适应,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入园焦虑。入园焦虑是幼儿感知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引起的心理和表现行为的不适应,是焦虑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明显的焦虑表现为不能正常进餐、大哭、哭泣、哭闹、独自游戏不能正常午睡、依恋老师、依恋物品等。轻度的新入园焦虑在家长和教师帮助下很快能够得到缓解,而一些幼儿却需要长时间才能适应,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幼儿入园焦虑?如何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本文以此为目的,来探讨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

  2.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幼儿入园哭闹的现象未引起家长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以此随着时间推移,幼儿焦虑现象可能愈演愈烈。研究表明严重的入园焦虑会导致幼儿心理障碍。本文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找出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引起家长对于幼儿焦虑现象的重视,从而改善家教育环境,帮助幼儿更快更好的克服入园焦虑。

  (二)研究背景

  学前教育近期实行的托幼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改革后,幼儿的入园年龄的向下延伸,面对这样的形式,家长更加担心幼儿。在孩子入园之前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入园后家长的的焦虑会日渐加重,家长的焦虑不仅会给自己生活造成困扰,而且还会加重幼儿的入园焦虑。因此,如何做好幼儿的入学前准备?如何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已经成为广大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关于焦虑研究

  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的临床研究中对焦虑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索。他认为焦虑是由于被压抑的力比多转化而来,但压抑的是与本能冲动相关联的一种观念的表达,然而依附其上的力比多却是压抑不住的,压抑导致表达本能冲动的观念与力比多分裂,随后弗洛伊德在研究中又发现,本能冲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焦虑,因为不同类型的焦虑往往产生同种焦虑。因此他认为焦虑是由于冲突而导致的结果,而自我把它当做一种危险或者是不愉快的情绪去反应,从而产生防御机制。这就是第二信号理论。[[[]DavidW,Peterh.《行为措施的相关性认知功能的研究》[J];国家评论杂志;2004,5:67-73]]

  斯皮尔伯格的状态-特质焦虑理论,状态焦虑作为人在暂时性的特定情绪中所产生的情绪状态。它的紧张度与起伏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变化,表现为紧张与恐惧的主观的、有意的觉察,并随着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的唤醒。他同时认为特质焦虑倾向于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即将不同的情景知觉为不同的威胁,以及状态焦虑对这种威胁进行不同反应的倾向。

  2.关于儿童入园焦虑的研究

  (1)国外有关儿童入园焦虑的研究

  关于儿童入园焦虑,西方早在60年就开始对儿童依恋现象进行研究,约翰·鲍比首先提出了关于幼儿依恋的理论。他认为依恋是被抚养着对其有亲密关系的人存在强烈情感联结,依恋在儿童身上表现最为明显。积极而温和的引导能减少孩子的考的索(调节血压的荷尔蒙)分泌,能缓解孩子的恐惧;而不信任冷酷的教养会导致考的索大量分泌。[[[]马闫.《关于儿童入园焦虑期的研究》[J];才智;2012(31):97-97]]民主型教养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战胜恐惧,过度保护与溺爱会使孩子面对不熟悉的事物是更加畏惧、退缩,如果父母能够鼓励要求孩子去面对新的经历,能够使孩子克服。Sullivan,Dana在easingintopreschool给出帮助幼儿缓解焦虑的建议,如带孩子早入幼儿园,敢于面对面的和孩子说再见,帮助孩子脱敏等等;Rimm,Pianta认为家庭结构能够影响幼儿入园表现[[[]Rimm-Kaufman,PiantaSareE.《在学前班和幼儿园的家校联系方式学校》[J];心理学评论;1999]]。自两岁后,幼儿是通过模仿成人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渐渐学会控制转化情绪,常常用自言自语、转化情绪以防止消极情绪产生。成人为幼儿提供社会性参照,家长在幼儿新入园时表现的紧张、担忧的情绪会加重幼儿的入园焦虑[[[]劳拉·贝克.《儿童发展》[M],江苏教育出版社,吴颖等译,2002]]。

  (2)国内有关儿童入园焦虑的研究

  佘翠花在《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退策略》中将幼儿入园焦虑原因总结为本能的对陌生环境不安和恐惧和对父母的依恋[[[]佘翠花.《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及消除对策》[J].幼儿教育,2006,(7、8):20-21]]。戚宇认为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是源于周围环境改变。幼儿入园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养方式,幼儿园环境,幼儿个性特征等。总之,家庭教育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幼儿入园焦虑。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入园焦虑

  戚宇在《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干预》中定义入园焦虑为:新入园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总是哭闹,同时还可能伴随有吃饭、睡觉不正常,甚至出现发呆、唠叨、不安、烦躁等现象,我们将这种幼儿初入幼儿园时,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及生理上的不正常反应称作幼儿入园焦虑。因此本文将幼儿入园焦虑定义为:幼儿新入幼儿园,因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导致身心方面、情感体验以及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的不适应行为。具体表现为拒园行为、情绪不稳定等。

  2.家庭因素

  家庭中能够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家庭结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等。

  3.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就是对某一对象进行的详尽而深刻的研究。个案研究即可以研究一个人,也可以研究某个组织。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南京市某幼儿园小一班,年龄3-4岁,其中女生16名,男生14名共30名幼儿。选取焦虑较明显2名幼儿进行重点观察,个案一:二果,男,年龄3.5岁;个案二:乐乐,女,年龄3岁。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笔者作为实习老师,从9月19日起至10月21日(除去节假日与休息日)对幼儿进行为期28天的参与式观察。采取时间取样法,观察时间:8:00到16:30,根据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表,将每日记录表分为六个时段对幼儿进行观察。经过28天的参与式观察,整理资料得到如下观察结果:

  入园焦虑表现:小一班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形式多样,个体的焦虑表现为不同时间段具备不同特征,不同幼儿表现出的焦虑形式不同,当然在一程度不同。一个幼儿也会同一时间段表现出两种以上的焦虑形式,程度的不一,表现又不同。笔者根据小一班30名幼儿实际情况,最终选择如下7个指标来记录幼儿焦虑表现。

  ①大哭:哭的声音响,持续的时间长并且严重影响到身边的同伴可以用痛哭流涕、肝肠寸断来形容哭的程度。

  ②哭闹:哭的声音响且伴有相应的动作如:抱住家长不放手、打滚、挥舞手臂、用脚蹬地等剧烈的肢体动作。

  ③哭泣:轻声哭,眼里充满泪水,时常表现为抽泣的现象,但不会影响到身边的人。

  ④依恋老师:将老师当做妈妈、表现为紧跟老师,牵着老师衣服或手等、让老师抱、让老师喂饭或者需要老师陪睡午觉等。

  ⑤进食障碍:拒绝进食,或是进食就故意呕吐的现象,边哭边吃,吃的很少,不会用勺子自己吃饭,或是不能注意进餐卫生吃的到处都是,甚至将饭撒掉等。

  ⑥午睡障碍:午睡时间拒绝睡觉,出现大哭、不肯躺下、摆弄手指不肯午睡,或者依恋教师,需要教师陪伴自己。

  ⑦拒绝活动:拒绝参加幼儿园集体活动,表现为早操拒绝做操;默坐不参与任何活动,不理会任何人;独自游戏。

  用柱状图表现各个时间段幼儿表现,情况如下;

  图2-1 8:00-8:20幼儿焦虑表现图


  图2-2 8:20-9:10幼儿焦虑表现图


  图2-3 9:30-10:30幼儿焦虑表现图


  图2-4 11:00-12:15幼儿焦虑表现图


  图2-5 12:15-14:40幼儿焦虑表现图


  图2-6 15:00-16:30幼儿焦虑表现图


  从表一到表六我们发现8:00-8:20、11:00-12:15以及12:15-14:40这三段时间幼儿入园焦虑人数较多,在观察的第一周里,焦虑人数最多,大致有4-5名幼儿存在焦虑现象,自观察日起三四天后,焦虑人数有所下降,在过了一个双休日后,9月26日焦虑人数有明显回升。观察日开始的两周后,发现焦虑人数总体来说处于下降趋势,幼儿经过一个小长假之后,10月9日焦虑人数明显增加,观察的最
后一周,幼儿焦虑人数徘徊在1-2名,在全班大多数的幼儿都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仍然有两名幼儿存在严重的焦虑现象,因此我将这两名幼儿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2.个案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或者群体进行连续持久的观察,从而得到其发展变化全过程的研究方法,本文选取2名焦虑严重的幼儿进行个案研究。

  3.访谈法

  指通过访问者与被访问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以获得所需研究材料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对有严重入园焦虑表现的幼儿家长的访问,来探究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

  三、严重入园焦虑的个案研究

  (一)个案一

  1.观察对象

  二果,男,2013年7月21日出生,2016年9月1日入园,南京市XXX幼儿园小一班。

  2.入园焦虑的表现

  第一周

  入园时大哭,抓住阿姨的手不放

  二果由保姆阿姨把他送入园,表情黯然,一副要哭的表情。当老师和他打招呼时,他突然大哭,抱住阿姨的腿,放声大哭。阿姨告诉他,放学就来接他,然后挣脱开他,和老师示意一下,赶紧走开了。老师把他从地上抱起来,安慰他阿姨一会就来接他,带他去玩游戏,他不肯。

  依恋老师,拒绝活动

  二果进班之后,一直跟在老师后面,老师去哪里,他就去哪里。老师让他去擦自己的小椅子,他摇摇头,让他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他低着头,玩弄自己的衣角不说话,依旧跟在教师身后。

  进餐障碍

  早餐的时候,老师让他去吃点心,不能一直跟着老师,老师有自己的事情做,他哭喊道:我要回家,我要姑奶(阿姨)。老师把他带到桌子前,给他发了点心,他依旧大哭,老师怕影响其他幼儿,带他去区域游戏的桌子上吃,然后走了,他一个人在桌子边大哭,后来变成了哭泣,一边用衣服擦着眼泪,一边把饼干放在嘴里,然后又去找老师了。餐具也丢在了区域的桌子上。午饭的时候,又哭喊我要回家。老师告诉他吃完饭姑奶就来接你了。他擦擦眼泪,拿起勺子吃了一口,在嘴里也不嚼,又放下勺子,黯然的不停地擦眼泪。最后老师是喂他吃完的。

  午睡障碍

  一进午睡房,就开始大哭。老师告诉他,睡一会儿姑奶就来接他了,他说他不想睡觉。老师说那你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不睡觉,老师陪你等姑奶来接你行不行?他点点头,在老师陪伴下睡着了。睡了一会突然又哭了起来,老师赶紧去摸摸他,帮他盖好被子,又睡着了。

  9月20日,二果早上依旧哭闹的要回家。午饭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哭泣想妈妈,他也大哭起来。午睡的时候,他坐在床上,低着头哭泣,在老师的安慰下躺在床上,睡着了。

  第二周

  午睡情况好转

  9月26日,今天阿姨把他送来后,没有缠着阿姨,站在门口开始大哭,不愿意去做晨间任务,看见老师后直接跑过去拉老师的手,跟在赵老师后面,情绪低落,时不时的放声大哭,晨间活动他也没有玩。九点的时候早操,他开始和大家一起做操,只是经常放空心不在焉,老师叫他,他半天才回过来神,游戏活动时间,他又开始哭我在图书区给小朋友讲故事,他看了一会,跑过来告诉我,在家理也有这样的书,然后又不知道跑去那里了,午饭吃的很好,午睡没有哭,只是自己安静的在床边玩

  入园转为哭泣

  9月29日,今天二果八点40进班,哭泣,然后跟着保育园老师去了洗手间要去小便,出来后看见其他的小朋友在要益智游戏,他在旁边看了一会,等其他小朋友把玩具收起来后,他重新拿出来玩,此时心情平静。

  参加晨间活动

  9月30日,进班神色暗淡,不时地擦着眼泪。老师说二果今天很棒,都没有哭呢,他点点头。老师拉着他的手去户外活动,他找到一个扭扭车,坐上去玩了起来。

  第三周

  逐渐适应午睡

  10月11日,平常午睡的时候,二果都要老师躺在他身边,今天老师午睡时,刚坐到他的床边,他推了推老实说:我自己睡,你去陪别的小朋友吧。他躺在床上玩了一会手,然后睡着了,起床后也没有哭。

  第四周

  在最后一周的观察里,二果依然每天入园时哭泣,持续两分钟左右,停止哭泣。

  上午依恋老师的行为较明显,晨间活动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进行,午饭午睡情况正常。

  从以上的描述中,发现二果入园焦虑行为主要表现为:哭闹、大哭、哭泣、拒绝活动、午睡障碍、进餐障碍、依恋教师等几种焦虑行为同时出现。哭泣、依恋教师行为在观察结束时仍然存在。二果的入园焦虑较为严重。

  (二)个案二

  1.观察对象

  乐乐,女,2013年11月20日出生,2016年9月1日入园,南京市XXX幼儿园小一班。

  2.入园焦虑的表现

  第一周

  入园哭闹,大哭

  9月19日,今天早上是乐乐的婆婆和妈妈一起送乐乐来上幼儿园,乐乐在走廊里就开始哭闹,赖坐在地上不肯起来,边哭边说:我要回家,我们回家妈妈和婆婆哄了好久也不行,最后妈妈把她送地上抱给老师,才挣脱开她。妈妈和外婆不放心她,偷偷地躲在窗户外看,后来老师出来和乐乐家长聊了一会,让她们放心去上班,她们才走。

  依恋老师,拒绝活动

  老师把乐乐抱进教室,乐乐趴在老师肩上不停地抽泣,但是嘴里一直说着:我要回家,回家。老师一直抱着她,等她情绪稍微平静,给她看看这个玩具,又给她看看那个玩具,但是乐乐看了一眼又立刻趴在老师肩上大哭。老师安慰她说婆婆五分钟就来接你,幼儿园就是家,我们有好多玩具和小伙伴等,但是没有用。大概哭累了,乐乐停止哭泣,老师带着她走到游戏区域,让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她又大哭起来说:不要。一个上午乐乐用大哭拒绝做任何事情,老师去哪里她就跟着老师。

  进餐困难

  老师见乐乐不哭了,就让她去吃点早餐,她摇头,老师说吃早餐身体才能健康,在老师的再三要求下,她又大哭,后来老师喂她,她才把早点吃下。

  午饭的时候,她坐在桌子前面大哭,要回家。老师说:你吃了午饭外婆就来接你回家了,她大哭说不要吃饭,老师见怎么也哄不好她,就要走,她拉着老师衣服哭喊:你陪我,你别走。老师说;你吃饭不哭,我就陪你。午饭是老师喂她的,吃的很干净。

  午睡障碍

  老师帮她脱了衣服,她坐在床上不肯躺下,老师拍拍她让她躺下,老师刚要走她就拉着老师的手,一边哭一边说;你别走,你陪我。刚睡了一会就行了,坐在床上不肯躺下,老师一走到她旁边她就躺下,一走开就坐起来,午觉睡了10分钟左右。放学的时候,乐乐婆婆来的有点晚了,乐乐坐在板凳上看婆婆一直没有来,又大哭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乐乐的情况和前几天的状况大致相同,早上哭闹,一整天都是处于要哭的状态。

  第二周

  哭闹转为大哭

  乐乐依旧每日入园情绪低落,但是闹的现象少了,更多表现为大哭。

  依旧粘着老师

  乐乐每日早上都会在教室门口哭,持续时间大约10分钟,老师见她每天如是,也不过多的安慰她,她自己哭累了,就会去找老师,也不和老师说话,跟在老师后面看老师做事情。

  进餐情况好转

  早餐时,老师会让乐乐去吃点心,她会让老师陪她吃,老师说:乐乐自己去吃,老师还有事情做,我就在这里等你,你吃好了就来找我。后来几天,只要老师告诉乐乐去吃点心,她就去吃点心。午餐时仍需老师陪伴,但大哭情况减少,基本上不需要老师喂饭。

  午睡好转

  这周乐乐午睡的时候很少哭闹,但是仍然需要老师陪她。周三的中午,一直陪她午睡的老师,有事情没有来。她午睡时不停地坐起来。我问她怎么了,她说为什么XX老师没来,她什么时候回来。

  第三周

  大哭转为哭泣

  周一,乐乐妈妈送乐乐上学,乐乐趴在妈妈怀里大哭,不愿意进班,老师安慰她,妈妈一会回来接乐乐,她虽然不情愿,但是牵着老师的手进了班。以后几天乐乐虽然早上情绪还是低落,时常哭泣,但已不存在大哭、哭闹的现象。

  开始参加集体活动

  以前晨间活动的时候,老师说乐乐你去和小朋友玩一玩,她就会马上表现出抵制情绪,这周,老师让她去参加晨间活动,她会找个就近的器材,上去走走,玩一玩,但是只要老师一走,她就立刻去追上老师。

  依旧粘着老师

  乐乐是一个非常粘人的孩子,自观察日起第三周,乐乐每天跟着老师,老师去哪里,她就去哪里。又一次,老师想甩开她,趁她情绪不错的时候,悄悄溜走,当乐乐发现老师消失了,她放下手中的玩具到处找老师,从教室找到外面。

  能够自己脱衣服,睡觉不哭泣

  观察的第三周,乐乐自己会脱衣服了,午睡时候已经不哭了。但是仍然需要老师陪她。

  第四周

  观察的第四周,乐乐每天早上与家人分离的时候依旧哭泣,通常持续10分钟左右。粘人的现象依然严重,上午时间乐乐基本上都粘着老师。活动情况明显低于其他幼儿。进餐情况正常,能够自己吃饭。午睡时时常趁老师不注意起床,午睡时间比其他幼儿短。从以上情况分析得出:乐乐存在严重的入园焦虑现象,主要表现为哭闹、大哭、长时间哭泣、依恋老师。

  (三)家长访问实录与分析

  1.对二果母亲的访谈与分析

  (1)访谈对象:二果母亲

  (2)实录:

  问:爸爸妈妈的职业是什么?

  答:爸爸是一名医生,妈妈是小学教师

  问:二果平时谁来照顾?最依赖谁?

  答:父母平时都上班,没有时间照顾他,所以请了阿姨来照顾他。他平时也就比较依赖家里的阿姨,因为父母能陪伴他的时间也比较少。

  问:二果性格什么样?上幼儿园之前喜欢和小朋友玩吗?

  答:二果的性格比较内向,经常自己在房间里看书,自己游戏。上幼儿园之前,父母也会带他社区公共场所去和小朋友玩,他开始比较腼腆,不好意思和小朋友打招呼,但是玩起来之后就比较活泼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