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美术课堂的教学之美【字数:】
教学是有关语言的艺术,语言的魅力在于教学之美的展现。今天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学就语言之魅,教学之美为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周东华教授通过多媒体PPT演示与清晰生动地表述,为我们每一位在场的青年教师讲述了教师之道不仅在于答疑解惑教书育人,更是涉用何种方式传达的艺术。
我想作为一名综合性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我们不仅传达视觉艺术的美,更应注意这种课堂之上的艺术传播形式。这其中关切到如何将视觉之美以语言的形式表达与转换。我认为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艺术教学,而艺术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潜在的精妙之处,如教师能细心寻求深入钻研,精心设计,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美的环境,插上美的翅膀,实现美的创造,那么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将是必然的结果。为此结合此次专题讨论,我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以努力尝试:
一、追求语言之美
语言是人们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醉其言,心醉其情,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语言的精与情。
(一)追求语言的精
语言的精是指语言逻辑严谨,简洁明了。墨子曾对他的学生子禽说,多余的废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学中力求用最少的话说明最多的问题。
(二)追求语言的情
语言的情是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具有优美的节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兴奋,从而吸引学生专心听课,聚精会神地理解问题,全神贯注地回答问题,达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师语言的情还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鼓励、肯定上。教师表扬、鼓励的话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最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正努力尝试着设计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的语言,运用巧妙的表扬,鼓励的语言,达到以情动人。
二、展现创造之美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的规律性和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变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手段。在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尤为明显。而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已成为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美术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力落实到每堂课。
(一)激发创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如果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在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学生的特点,采用音乐、故事等来激发创造的兴趣。
(二)启发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见解,它是创造的关键。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促使学生开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操作,以求更好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从联想中求异,从观察中求异,从欣赏中求异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
学生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创造,我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使其尽情发挥创造力。另一方面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情绪愉快,思维活跃,创作热情高涨,我则轻轻地在教室中巡视,对创作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点拨,对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及时肯定、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予以鼓励,这样的创作过程,不但学生注意力集中,而且创作效果也很好。激发兴趣是为了启发思维,启发思维是为了实现创造,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是一个喜欢创造,学会创造和实现创造的过程,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那么创造之美也就得以实现了。
如今,我们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于美术专业教学改革而言,我觉得应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做思考,让艺术的教学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体现语言之魅,教学之美。
艺术设计学院: 何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803.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