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实践【字数:】
在传统式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教师坐在教室前面操作听力播放平台,学生坐在座位上戴上耳机,看着课本跟着老师的课堂指令完成听力练习。这样的传统课堂,学生们反应的问题如下:第一,因为英语基础薄弱,很多听力材料根本听不懂,就像是听天书;第二,听力课时两小节课,第一小节课注意力还比较集中,到了第二小节课,长时间带着耳机,集中精力听,很容易疲劳,渐渐注意力就不集中;第三,教师因为要操作听力播放平台,不能随时去学生中间观察监督,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同学存在玩手机的行为。
针对学生在视听说课程上的教学反馈,可以在视听说课堂上开展研讨式教学模式打破这种传统的局面。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旨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课堂组织形式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在任务驱动中完成小组讨论,实现自主探究式研讨学习,提升学生的合作精神、深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以新视野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二单元Further practice listening 的短对话为例。第一环节,小组预判。根据学生的座位落座情况,学生可以2-4人一组,就短对话4道题选项中不认识的单词进行猜词或者利用手机进行单词查询确意,并且对每一道题进行预测判断,每一道题的问题有可能是什么?学生是在不带耳机的情况下进行这一环节,避免了长时间戴耳机不舒服或注意力削弱的情况。5分钟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随机点名检查学生的参与情况并检验第一环节的讨论效果。学生们可以很好的预判这四道题的问题,并能对每道题进行难易度的区分,这是小组研讨的成果。第二环节,听力实践。学生带上耳机只听1遍。在传统式视听说课堂中,只听一遍长对话,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带着小组预判的成果,同学们信心十足地开始了短对话的听力。听力结束,学生们的笑声、紧张和释放已经说明了听一遍的成效。之后教师下达指令:摘下耳机,学生们把4道题的答案输入本班英语学习微信群。然后小组内部结合听力材料进行题目解析,重点探讨有分歧的题目,最终达成共识。第三环节,成果检验。带上耳机后,教师每道题可以指派1-2名小组代表,在短对话听力播放过程中,小组代表可就每道题答案所在位置叫停播放,并解析题目,其他小组可以补充说明,教师进行总结。就个别难度较大的题目,师生可共同合作完成。第四环节,口语输出。在传统听力课堂中,听力课程不涉及口语输出,只是听-答题-听-答题。在研讨式视听说课程中,最后一个环节,学生摘下耳机,在小组内部可以进行语音模仿、对话复述、主题导论等学习任务。
研讨式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学习建立学习互助伙伴关系解决了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基础薄弱、听天书的问题;通过摘下耳机、研讨间隙解决了一直带耳机的不适感和疲劳感;通过学生研讨、教师组织管理解决了学生们玩手机的现象。同时,研讨式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深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751.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