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庸》心得体会【字数:】
自从学校组织了学习国学的活动,收获还是不少的,这个学期主要学习《中庸》 。那么何为中庸呢?中庸之道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经典,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庸》里面阐述了有关做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它所叙述的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方法,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悲乐时心中是平淡的,所以是中。但若表现出来而有节制的,叫做和。中庸的根本即为中和。我想如果人人都做到中和,社会则井然有序,处处和谐了。学了这么长时间的《中庸》,觉得第一章是本书精华之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生活中能够做到太难了。因为做到中庸就要做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在两端中寻求契合点,在动静变化中做到恰到好处,这对于现实中的我们的确是很难的事情。另外《中庸》中讲的最多的是诚,不管对自己,对家人,对外人都要诚实,至诚的人他的人品是诚恳的,他的思想深似潭水,他化育万物的胸襟像蓝天一样广阔,其实现实也是这样的。诚实应该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是与人相处的重要原则,也是一个事业开始的奠基。如果没有诚信,那么自己对自己不诚实,就不会做到慎独;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就不会相信你。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中庸》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护照,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做人一定要做中庸之人,我不禁感到,人名教师肩负着栽培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因此,我们更应该以德为尊,完善自我,立好榜样,认真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
实验实训中心 苏佳娜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743.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