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字数:】
作者 张彦芬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在不断地更新,作为一线教师都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并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WebQuest、认知学徒制、创新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入中小学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们一直在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这几年来我一直积极参加桥西区信息技术的教研,我们研究和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下面我就任务驱动教学法、Webques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这三种教学模式来谈一谈对信息技术课堂变革的认识。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强调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学会知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 任务驱动的第一步是如何使学生“动”起来,并让全体学生“动”起来,然后要考虑如何使学生能“持久”地“动”下去。 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要握好两点: 第一点是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要,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例如: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的过程: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有精美的贺卡、古诗配画等。学生看后都很好奇:贺卡真漂亮,是如何制作的?古诗的配画是怎么加上去的?就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我很肯定地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在Word中制作出来的。”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都希望自己做出好的作品。这样就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第二点是设计的任务要由易到难,任务分层布置,这样可以让基础差的学生没有畏难情绪,同时也让他们能体会到成就感。当然也要有好的拓展,让优秀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例如WORD软件中进行《绘制图形》时,我设置了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学生模仿书上的范例制作交通标识,第二个任务是制作交通安全宣传画,第三个任务制作贺卡。这三个任务是层层递进的,第一个任务简单地模仿本课的知识内容,第二个任务虽然主题还是交通安全,但是要学生自己设计宣传画,还要结合前面学过的插入艺术字、图片等知识,难度增加;第三个任务就是一个拓展任务,主题改变了,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过节日的气氛利用所学的知识制作贺卡送给亲朋好友。 二、WebQuest 的教学模式 WebQuest是一种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活动,其中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来处因特网。WebQuest的技术支持和呈现方式是一个网站,该网站通过 “任务”、“过程”、“评价”、“结论”这些模块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情景中,并通过“过程”为学生自主探究搭建脚手架,使学生能成功地完成WebQuest。作为一种教学方式,WebQuest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过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任务完成来提升学生思维。因此,运用WebQuest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的教学理念。在WebQuest的教学中,老师无论是台前还是幕后,都起着关键性的主导作用。老师从“哪些方面来引导”和“如何引导”就成为WebQuest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三点:第一点任务要精心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第二点要对学生技能情况分析到位,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哪些技能是需要在网页中给予支持的。第三点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让学生体验个人劳动对小组成果的影响。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没有广泛使用就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前做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工作,真正操作起来有些困难,不太适合用在我们的常态课中。 三、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从去年开始了解并尝试这个教学模式。因为桥西区信息技术联片教研的主题就是认知学徒制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认知学徒制是一种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参与专家实践共同体的活动和社会交互,进行某一知识领域的学习,从而获取专家实践所需的思维、问题求解和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的一种教学策略。 目前国内对认知学徒制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学和大学阶段,而没有在小学阶段的研究,我们这联片教研研究的方向主要针对的是小学阶段的应用研究。在认知学徒制六种教学方法中,示范方法不太适应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法较为适用。所以我们研究的重点是用案例代替认知学徒制中的示范。学生通过观摩分析案例,构建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思维技能。 认知学徒制模式适合于培养学习者的思考技能和和问题解决技能等高级认知技能的培养。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师不是将知识有序组织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不是机械刻板地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以实践共同体的形式,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在观察、探索、协商、交流、讨论等实践活动中参与案例所描述的情境,分析、思考、决策案例中的问题解决,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我们教师需要准备好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案例作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考的内在动机,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 我觉得如果坚持认知学徒制一段时间或几年以后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凸显出来。当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首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备课时准备好合适的案例,提出由易到难的问题,因为缺乏这种模式的教学经验,就需要不断反思,不断调整,才会是有效的教学。具体教学内容来说, 我认为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比较适合这种认识学徒制模式,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效果还差一些。当然还需要我们去不断地研究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对认识学徒制有更深刻的认识,有更恰当地应用。 四、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是那种教学模式都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与作品创新相对应的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要灵活多样,注重各方面能力评价,评价要跟随着教学模式而改变,评价时还要尊重每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会忍受一些痛苦,熟悉的内容和常用的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改变,我们要接受和适应这些变化。努力运用科学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熟练运用计算机来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体现出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的优越性,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技能,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726.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