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对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字数:6880】
摘要:为了探究心理资本对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状况的影响机制以及团队沟通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信、效度较好的《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修订)》、《高校社团参与质量量表》以及《团队沟通量表》,向盐城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350份研究问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与团队沟通能力都处于较高水平,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一般。
(2)心理资本、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与团队沟通三者之间呈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3)团队沟通在心理资本对高校社团参与质量的影响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资本;社团参与;团队沟通;中介作用
1前言
1.1问题背景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章程,自愿组织并相对独立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性组织[1]。国内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参与社团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参与社团及其活动成为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大学阶段的重要事项[2]。社团活动在培养兴趣特长、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还通过人际圈的扩大,帮助大学生们获得大学生生活阶段必须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乃至情感慰籍,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大学生活,甚至成为大学生迈入社会的一个重要过渡平台[1]。对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状况的研究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发挥社团的教育功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并有利于高校自我形象的提升。
2004年Luthans等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个人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4]。同时,相关研究认为心理资本是贮藏在我们心灵深处一股永不衰竭的力量,是促进个人成长和绩效提升的原动力,是财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5]。学者们已经明确指出,心理资本产生的影响已经超越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它将为人和组织带来较强的竞争优势[6]。大量研究证实,积极心理资本对领导和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有促进作用[7][8][9];同时,积极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的各项指标也有显著的预测能力[10]。大学生自身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培养自信、乐观、满怀希望、无比坚韧的心理资本也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心理资本情况如何?高校学生社团参与情况又如何?不同水平的心理资本对高校学生参与社团的情况是否存在显著性的影响?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存在影响?其影响机制又如何?对于以上问题的解答将不仅进一步深化对心理资本与社团参与之间关系的理解,为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也将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的社团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美国学者桑德拉黑贝尔斯和里查德威.沃尔在其《有效沟通》一书中,定义沟通为沟通指人们分享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任何过程。这个过程既包含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同时也包含了形体语言、物质环境、个人习气和方式等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形式。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队成员中分享、传递或者交换信息的过程,都叫做沟通[11]。从团队的角度来看,团队成员的沟通主要着侧重于团队成员之间交换资讯的意愿与能力。
高校社团是大学生在专业班级、宿舍、院系外,另一个团队建设的重要基地。只要都团队,就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作为拥有社会性的生物,大学生在参与社团的过程中,势必会受到社团团队影响,这其中团队沟通的影响机制是如何的呢?如果心理资本是个人层面的影响机制,那团队沟通就是团队层面的影响机制。本文试从这两个层面探讨影响大学生社团参与情况的因素。
1.2概念界定
1.2.1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Capital)概念最早源于经济学、投资学等领域,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之后,Luthan在积极心理学思想框架之下提出:心理资本即指那些有理论研究支持、可测量、相对组织行为学独特、类状态以及能够有效地提高个体的绩效和工作满意度的符合POB标准的积极心理要素[8][12]。这些要素,包含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
1.2.2高校社团
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2004)》中,对于大学生社团的定义,即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3]。大学时期是每个人一生中的一段关键时期,从进入学术殿堂到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此阶段历经的不同生活体验,能增进个人学习、成长经验,促进个体的发展、成熟。因此,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和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一定的教育和价值功能[13]。
1.2.3团队沟通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团队沟通至少有三个层面:团队间沟通、团队内沟通和人际沟通。本研究主要探讨团队内沟通,其概念定义为按照一定的目的,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队成员组成的团队中所发生的所有形式的沟通[14]。
1.3研究现状
1.3.1关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
针对研究主题,在CNKI中文数据库上,分别以心理资本和大学生心理资本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各自文献数量结果如下表1-1:
从表1-1和图1-1中我们不难看出,心理资本的研究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研究范围也扩大到了大学生,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也占到了一席之地。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知文献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心理资本与薪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研究[5][7][8][10]。而国内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心理资本与行为、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研究[16][17][18]。而心理资本与高校社团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
1.32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研究
针对研究主题,在CNKI中文数据库上,分别以高校社团、高校学生社团和社团参与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文献数量统计结果如下表1-2:
从表1-2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社团和社团参与的研究数量还是很多的,不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目前国内的文大多停留在定性讨论学生社团的定义、作用和如何建设等方面,缺乏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定量的实证研究[2][15]。心理资本与高校社团的相关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唯有的三篇也只是针对武汉体育学院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的心理资本构成、心理资本与群体凝聚力的有关研究。
1.3.3关于团队沟通的研究
针对研究主题,在CNKI中文数据库上,以团队沟通为关键词进行高级检索,文献数量统计结果如下图1-2:
从图1-2来看,团队沟通的文献研究数量总体趋势呈上升状态。进一步地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关于团队沟通的研究主要范围在企业,以探讨员工团队沟通与团队绩效、工作环境、自我效能感、创新能力、领导风格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主[11][19]。这些研究中也常将团队沟通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团队沟通在高校组织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少数的研究集中在学科建设和大学生创业团队上。而对团队沟通与高校社团参与情况的研究关注几乎是没有的。笔者分析这和国内对于高校社团研究较少有一定关系,而团队一词也是从企业发展而来的,研究范围相对局限也是自然的。
2研究设计
2.1研究意义
本文首次探讨心理资本对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状况的影响,并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同时将团队沟通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其对心理资本和高校社团参与状况的交互作用。深化了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对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状况影响的理解,为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做好大学生的社团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2.2研究方法
2.2.1研究对象及数据收集方式
利用问卷星网页收集和校园纸质填写结合的方式,向盐城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研究问卷。问卷共发放350份,回收到343份,有效的330份。被试的情况见表2-1:
2.2.2研究量表
《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修订)》是王雁飞等学者参照Luthans(2004)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文化和大学生的使命,在原有的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的基础上引入责任维度,并对其中的题目进行了修改,使其适合中国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测量[7]。所以,修订后的心理资本量表共有自信、韧性、乐观和责任四个维度,共15个题目。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项目的因素负荷量值均在0.5以上,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通过信度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各项目的Cronbach'sα值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0.58),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社团参与状况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调查,共有7个题项,分别为社团性质、社团规模、社团活动频率、参与活动频率、与成员交往频率、投入时间和社团身份;第二部分为《大学生社团参与质量问卷》,共计23个题项[1],4个维度分别为明确参与目标、选择优质社团、实施过程影响、达成预期效果。
《团队沟通量表》,该量表采用台湾学者王建忠等人研究团队沟通所使用的量表,同时参考张诩祥的团队沟通量表[11]。修订之后的量表共有9个题项。在评量方式上采用五点计分,每题以1分(非常不同意)到5分(非常同意)。分数值越高,表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效果越好,团队成员根据其同意的程度加以填答。作者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82,具有很好的信度,所以本研究予以采用。
3结果
3.1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结果
3.1.
1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情况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情况的描述统计,结果如下表3-1:
从表3-1可知: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均分为80.00分,分数较高,说明被试大学生心理资本水平较好;自信维度总均分为15.81,分数较高,说明被试大学生自信水平较高;韧性维度总均分为20.56,分数较高,说明被试大学生韧性较好;乐观维度总均分21.15,分数较高,说明被试大学生还很乐观;责任维度总均分为22.49,分数较高,说明被试大学生较有责任心。
3.1.2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2:
从表3-2中可以得知: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在性别上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P<0.05),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好的心理资本;自信维度在性别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男性的自信度显著高于女性;韧性维度存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 P<0.05),说明男性比女性更有韧性;乐观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男性的乐观态度显著高于女性;责任维度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男性比女性更有责任心。
3.1.3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年级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3:
从表3-3可知: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在不同年级上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LSD事后检验,结果如表3-4:
从表3-4中可知:大一学生与其他三个年级学生在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大一学生心理资本各水平都低于其他三个年级;大二与大三在韧性和乐观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大三的学生比大二的学生更有韧性,也更乐观一些。
3.1.4大学生心理资本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大学生心理资本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5:
从表3-5中可知:心理资本总分在生源地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自信维度在生源地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城镇户口的大学生比农村户口的大学生更自信一点;韧性维度、乐观维度和责任维度在生源地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3.1.5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6:
从表3-6可知: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3.2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状况的结果
3.2.1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的总体情况
针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下表3-7:
从表3-7可知:大学生参与文化娱乐型的社团最多,达到45.5%;其次是社会服务型的社团,达到30.3%;而学术研究型和体育竞技型参加的人相对较少。社团身份中,干事占多数,一般会员人数紧随其后,部长及以上领导干部的学生最少。而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频率、与社团成员交往的频率都不高;在社团上投入的时间也低于一般水平。
3.2.2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现状与社团的活动频率的相关分析
将高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频率、与成员交往频率和在社团投入时间与社团的活动频率做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3-8:
从表3-8中可知:高校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频率与社团的活动频率、与成员交往的频率和在社团上投入的时间都具有非常显著性的相关;高校学生与成员交往的频率与社团的活动频率、参与社团活动的频率和在社团上投入的时间都具有非常显著性的相关;高校学生在社团上投入的时间与参与社团活动频率、社团的活动频率、与成员交往的频率都具有非常显著性的相关
3.2.2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情况
3.2.2.1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的总体情况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的总体情况的描述性分析,结果如下表3-9:
从表3-9中可知: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的总均分为78.12,远远超过一般水平;在明确参与目标上,总均分为14.46,也高于一般水平;而对于选择优质社团的总均分18.28,也是高出一般水平很多了;实施过程影响和达成预期效果的总均分分别为17.60和27.87,也都均高于一般水平。
3.2.2.2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在性别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10:
从表3-10可知: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在性别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均优于女性。
3.2.2.3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11:
从表3-11可知: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总分及明确参与目标维度在生源地上并无显著性差异;选择优质社团、实施过程影响和达成预期效果三个维度在生源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城镇户口的被试大学生均优于农村生源地的被试大学生。
3.3团队沟通的结果
3.3.1团队沟通的总体情况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团队沟通总体情况的描述统计,结果如下表3-12:
从表3-12中可知:团队沟通总分的总均分为32.92,被试大学生的团队沟通水平较高;沟通频率、反馈程度和学习程度的总均分分别为10.75、14.63和7.54,三个维度均高于一般水平。
3.3.2团队沟通在性别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团队沟通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13:
从表3-13中可知:除沟通频率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团队沟通总分及其他两个维度在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别,这说明男性被试大学生比女性被试大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频率更频繁。
3.3.3团队沟通在年级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团队沟通在年级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14:
从表3-14中可知:团队沟通总分和沟通频率、反馈程度两个维度在年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学习程度维度在年级上有显著性差异,通过LSD事后检验,结果如表3-15:
从表3-15中可知: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和大四学生在学习程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3.4团队沟通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针对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进行团队沟通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表3-16:
从表3-17中可知: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在独生子女与否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4大学生心理资本、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状况、团队沟通的相关分析
3.4.1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高校社团参与质量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资本与高校社团参与质量的两两相关分析后,结果如表3-18:
从表3-19可知:自信维度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韧性维度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乐观维度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责任维度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心理资本总分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
3.4.3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和团队沟通的相关
通过对高校学生社团参与质量与团队沟通的两两相关分析后,结果如表3-20:
从表3-20可知:明确参与目标维度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选择优质社团维度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实施过程影响维度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达成预期效果维度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社团参与质量总分与团队沟通总分及各维度都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
3.5大学生心理资本、社团参与质量和团队沟通的回归分析
针对收集的有效数据,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社团参与状况和团队沟通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其中自变量为心理资本,因变量为社团参与质量,中介变量为团队沟通。根据温忠麟、张雷等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中所提检验程序,对心理资本、社团参与质量和团队沟通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3-21:
从表3-21可知:三者之间所有系数都为显著水平。在第一步回归方程中,心理资本对社团参与质量的回归系数β的0.559,心理资本显著影响社团参与质量;在第二个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β为0.708,心理资本显著影响团队沟通。第三步引入中介变量团队沟通时,回归系数β下降为0.095。下降后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团队沟通是心理资本与社团参与质量之间的中介变量,且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
4讨论
4.1大学生心理资本的讨论
从研究结果上来看,被试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总体水平及其各个维度的水平都是相对较高的,这样来看被试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还是高于一般水平的。
在性别差异上,统计结果显示的是:被试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同时,其他四个维度在性别上都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男生均优于女生。考虑到被试大学生是在一所师范类院校,男生数量显著低于女生,社会坏境对男性的期望与支持显然高于女性,因此男性会表现得更为自信、乐观和具有责任感,在面对困难时得到的帮助更多韧性更大。而女性在师范类大学竞争压力相对大,同时资源的获取和支持没有那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725.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