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评语序列化的探究【字数:】
摘 要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传统的习作评语方式已明显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这使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评语方式并从新的角度思考评语的习作。因此,选取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调察对象。主要运用问卷法,对影响小学习作评改教学的有效性因素进行探究。记录问卷所得数据并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教师的评改标准,评改方法,评改技巧,语言表达能力与评语书写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课题研究将着手改变小学作文教学评改的现状,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体系和专题训练体系;完善科学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小学各学段语文作文教学及批阅的有效的教学策略。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创新习作评改模式,增强学生学习写作的信心,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习作;评语;序列化
引 言
一直以来,作文的评改最是让人头疼,尤其对于新手教师来讲。虽然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的也是作文,笔者在实习期间,评改大量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每次只要作文交上来,评改是是最耗时耗力的。其中最让笔者绞尽脑汁的是撰写评语,写什么变成了写评语的主要难题,而且通俗的语言已经让学生感到毫无新意,老师自己也不爱看了。如“语言流畅”“结构清晰”“详略得当”“主旨分明”等套话频繁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类似这样的评语,学生也不喜欢看,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并没有得到重视,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兴趣就会下降,习作能力也会受到限制。但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按时完成批改量,教师就只好硬着头皮凑字数,一学期下来,随便翻开几本学生的作文,竟发现有很多孪生评语,模式化、机械式的评语越来越多,真正体现学生水平的针对性评价语越来越少。因此,想要有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创新评语方式势在必行。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概念阐述
“序列”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按次序排好的行列。
“序列化”是针对当前习作评语盲目、无序状态提出来的一种稳步式、渐进式的有效手段。
“小学习作评语序列化”,是指在撰写评语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次序,按照由浅入深,由偏到全,科学合理的层次进行。
近几年对小学习作教学序列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也涉及到评语方面的序列化内容,这说明新课程背景下“序列化”一词有着很大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与评价语的序列化并不矛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重视对作文的修改,学生习作并不是毫无章法、随心所欲的进行,因而,教师的评价语也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书写。习作评改也应该有科学的体系,做到教评有序,扎扎实实地落实,这样才能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概念界定
1.习作和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这两个概念有着明确的界定,按照学段划分:第一学段(1~2年级)称作“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和第三学段(5~6年级)称作习作,第四年段(7~9年级)称为写作。
习作和写作与我们平时说的作文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呢?参考课程标准,习作是指小学阶段,而写作是指中学阶段,有一个梯度;习作,从语义方面分析,就是练习或者学习写作,注重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完整到完整的写成一篇作文,逐渐学习的过程,写作,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写文章,也专指文学创作,所以写作有着更高水平的难度,并且也是有一定的读者意识。
由于实习期间代课的对象主要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所以研究重点主要在第二、三学段的习作部分,因此,论文题目中写道:小学习作评语序列化探究。
2.评语、评改和评价
评,形声字,动词,本义是议论是非高下,所谓评语,就是对一个人的全面(包括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印象、评价之类的语言。顾名思义,就是评论的话。黄立平老师认为,评语就是对学生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简要的评论和分析,分为“评人”和“评文”两方面。刘明教授也曾对习作评语下过定义: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作文局部或全文所作的书面指导意见或评价,包括眉批和总批。评改,是一系列的动作,即评阅批改,是指批改作业的操作性行为。评价则是评估人或事物的价值。评价是一个总的概念,评语和评改是评价的具体表现。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宁德师范学院两所附属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和老师为调查对象,其中涉及4个年级(三、四、五、六)和6个班级,学生总计300人,教师总计50人(包括实习教师44人),对其评改作文中运用的评改方法为重点进行调查记录,并在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中选取3位进行访谈,同时也对12位学生进行访问,观察学生和老师人数总计350人。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
1.文献研究
要研究写作教学序列化的有效性,就要搜集整理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查找分析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模式和创新以及不足。以文献研究法为指导,查找小学写作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和总结。
2.调查法
对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合适的调查问卷,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时实地进行记录,及时整理问卷内容进行分析。
3.访谈法
选取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目的性访谈,了解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以及写作教学序列化的有效性,并对写作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教学失误或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询问和商讨其解决办法。
4.案例分析
为了能够掌握收集到更加充足的材料,我在实习期间保存了一些带有书面评语的习作,将其拍照上传电脑,为论文提供论证材料。
三、当前小学生习作评语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当前小学生习作评语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小学习作评语的具体情况,我们专门制定了问卷并进行发放,问卷的对象分学生和教师,主要是从三个维度展开调查,即对评语的基本认识、评语书写的基本情况和个人的基本信息。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回收率,我们采取了有选择性的发放,首先,我们有针对性的选择几所学校的中高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说明问卷的性质和目的。其次,让学生自愿填写,并能按照要求如实填写交回问卷。最后,我们也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的调查,结合线上线下进行数据的整合加工。
调查对象为宁德市市区的2所小学,问卷的实际发放情况为:教师问卷(包括实习教师)共50份,学生问卷300份。由于我们的调查范围有限,得出的结论可能不足以完全的反映真实情况,但至少也提供了数据的参考。
整理数据如下所示:
1.对评语的基本认识
(1)学生对评语的重视情况
学生对评语的重视情况
–
重视
不重视
总计
–
等级或分数
评语内容
人数
188
76
36
300
比例
62.7%%
25.3%
12%
100%
表3-1
(2)教师对学生重视情况的认识
教师对学生重视情况的认识
–
重视
不重视
总计
人数
43
7
50
比例
86%
14%
100%
表3-2
(3)对评语的倾向性认识
图3-1
(4)对评语作用的认识
图3-2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对习作评语的重视程度都比较高,并且都认为评语的作用很重要,其中倾向于鼓励性和实话实说的评语比较受小学生喜欢,但如果从评语重视的内容看,大多数学生还是更重视等级或分数的。
2.评语书写的基本情况
(1)习作评语的字数
图3-3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评语字数在20-100之间的占比很大,说明当前小学评语书写字数没有具体的标准,也是根据情况而定。
(2)评语的呈现方式
–
眉批
旁批
总批
三者都有
总计
人数
4
8
15
23
50
比例
8%
16%
30%
46%
100%
表3-3
(3)评语书写的主体
通过查找文献,参考祝新华老师的作文评语主体划分维度,将评语分为:教师评语、学生评语、教师和学生共同写的评语、家长或其它人写的评语、学生自评、无评语。结果如下所示:
小学习作评语主体统计表
评语主体
问卷数目
百分比
教师
235
78.4%
学生
27
9%
师生合作
18
6%
家长或其它人
12
4%
学生自己
7
2.3%
无评语
1
0.3%
总计
300
100%
表3-4
图3-4
从以上图表可以明显看出,目前小学生习作评语的呈现方式主要以眉批、旁批和总批三者结合为主,书写评语的主体有78%都是老师,并且书写字数在20字以上的居多,占比62%。
(4)评语书写的规范性
评语标点、错别字、语言的规范性
–
规范
不规范
不注意
其它
总计
人数
18
12
15
5
50
比例
36%
24%
30%
10%
100%
表3-5
评语书写格式的规范性
–
规范
不规范
偶尔注意
其它
总计
人数
20
8
18
4
50
比例
40%
16%
36%
8%
100%
表3-6
从上表数据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习作评语的文面规范程度整体不高,其中老师的重视程度低,其中老师对书写评语标点和错别字等不规范占比64%,同样的问题,在评语书写格式中也存在着。
1.个人的基本信息
(1)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
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总计
人数
156
90
54
300
比例
52%
30%
18%
100%
表3-7
从数据中明显看出,目前小学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还不是很高,其中一般感兴趣和不感兴趣的占比将近一半。
(2)教师自身的学习
教师亲自动笔写作情况
–
有
很少
几乎没有
总计
人数
24
18
8
50
比例
48%
36%
16%
100%
表3-8
教师学习书写评语的次数
–
一周一次
一月一次
一学期一次
没有
总计
人数
5
15
26
4
50
比例
10%
30%
52%
8%
100%
表3-9
两个表中的数据充分说明了当前小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度不高,与教师是否亲自参与学习习作和学习评语频率数亦有关系。另外,教师对书写评语的相关学习频率低,一学期学习一次和从不学习的占比合计60%。因此,丰富教师的学习形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当前小学生习作评语存在问题分析
1.评语标准不一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作文主要是交由老师评改打分和书写评语,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很容易形成比较固定的评语标准。
(1)只褒不贬
在学生问卷的12题中,有46%的学生选择了喜欢实话实说的评语,这说明在实际的情况中,评语的针对性不强,模式化比较严重,出现假大空的套话,并不能使学生满意。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倡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很多老师就把学生的不足给隐藏,这样并不能使评语的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
(2)以师为主
目前学生的习作评语书写的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在小学习作评语主体统计图中,教师为主的占比78%,根据笔者在实习期间的观察,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习作评语书写主体几乎都是老师,很少看到有家长和学生自己批改的痕迹,这种单一化的评语书写主体应该要引起研究者的思考。
(3)无针对性
对于收集到的文本,整理发现有很多评语都存在着重复率高,像“中心突出”“结构分明”“语言流畅”等诸如此类的套话层出不穷,有的文本甚至只出现一个“阅”字。如:
图3-5
2.教师方面
(1)评语态度缺失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现实教学中老师并不是很注重评语的作用,而且在班级授课制下,一个老师要注意到每一个学生是很困难的,并且评语的有效性也不是很明显,大多数老师会倾向于把问题当面说给学生,这样一来会节省时间,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因此,评语的有效性没有发挥出来,久而久之,教师对评语的也不是很注重了。
(2)评语语言单调
由于评语态度的缺失,很多评语内容都出现了假大空的情况,教师也不再为书写评语花费过多时间,于是评语变成了一种应付学校检查的任务。有的老师甚至就写几个字就结束了。
(3)评语书写不齐
从收集的文本中可以明显感到,教师在书写评语时时间紧促,字迹很有个性,偏行书的比较多,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
(4)评语形式守旧
传统的习作评语已经不受学生的欢迎了,目前,小学生比较倾向于在网上聊天、发表情,很少有人再去提笔写字了,因此,创新习作评语的形式已经成为新的趋势,前一段时间流行的网红评语,受到很多学生和老师的青睐,对于创新评语的形式,值得引起重视。
(5)评语字数过多或过少
与有着很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相比,新教师往往存在着评语字数过多的问题,由于新教师概括水平不够,再加上刚入职的教学热情,新手老师在书写评语时往往费尽心血,在字数上无过多的要求,往往稍不留意就变成了小短文。而老教师往往以几个字或者一句话来完成评语的撰写,这与老教师教学多年的职业倦怠也有着相关的联系。
(6)评语的时效性不强
通过实习期间观察,发现教师改完一次习作最快需要一周,而且一篇习作要改五十多人作文,教师在改完所有学生作文之后发下去已经快两周了,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印象已渐渐遗忘, 这时候教师再指导学生的习作,效果已经凸显不出来,达不到学生的期望,有效性有待提高。
四、原因分析
通过对教师问卷和访谈结果的数据整理,找到教师在书写评语时所遇到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准备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一)客观原因
1.评语书写主体工作量大
根据实习期间的观察和实践,发现小学语文教师每天的工作任务是比较重的。而且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的角色,每天不仅要处理班级事务,还要兼顾课堂教学,及时批改作业,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其中还不免要参加教研讨论、教学培训等的活动。
2.评语学习缺少序列化理论指导和实践培训
虽然现在新任老师上岗前都有进行岗前培训,但是时间短,而且也没有相对应的理论指导书参考,并且很多老师也都是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经验,而对于习作评语方面的实践培训就更少了。
3.评语方式受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
伴随着新教育理念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以老师为主的习作评语语言模式单一枯燥,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被尊重,因此,创新评价方式势在必行。
(二)主观原因
1.教师自身素养不足
对于教师自己来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使已经成为在编教师,也要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好学生的榜样。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2.教师的人文情怀欠缺
虽然教师是一种职业,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情怀从古至今从未泯灭。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更加具有人文情怀,才能陶冶学生,这样的老师,写出来的评语才更有温度。
3.教师对评语的认识不够
评语虽然是检查学生的习作情况,但习作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思维活动,有着学生自己的心理过程,因此教师在认识评语时不仅要做到评文,也要注重评人。
五、小学习作评语序列化对策
评语是对学生习作情况的评价,一方面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写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从序列化的角度出发,按照学段和年级划分,提出了以下四条建议:
(一)评语主体序列化
学段
习作评语主体
预想效果
三年级
以老师评语为主,师生共评为辅的形式,老师主要以鼓励型+强调型的评语为主,从作文的结构、标点符号的运用、语句、错字、漏字等现象进行评改,逐步完善学生的基础作文写作。
让学生写喜欢或感兴趣的作文,表达出学生的真实想法、真情实感;规范学生初步学习习作的格式和要求,为以后的习作水平夯实基础。
四年级
建议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习作中来,学生每学期的习作家长至少要评两篇。同时,教师可以将评价习作的一些要点分享给学生或家长,使其初步学习自己修改和同伴修改的方式。
家长的参与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重视习作,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习作,在评语中促进亲子关系。而且,也开始在同伴修改中逐步提高习作能力。
五年级
以生生互评和自评为主,家长参评为辅助的形式,老师主要以批评型+引导型的评语为主,从作文的内容、字数、素材等方面进行批改,加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让学生找到写作的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什么观点、情感,如:对理想的追求,对家乡的思念;严格要求习作字数,避免流水账;加强写作素材的指导,挖掘新观点、新看法。
六年级
表4-1
建立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家长参评的体系。可以吸收他人的建议,逐步改进自己的作品。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大脑会不断思考,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的,因而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强调了学习的动态性,而不仅仅是从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接受外界的信息。
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实践评价正朝着学生积极参与的方向发展。学生通过参考教师的评价,再结合现有的知识经验重新理解和处理新知识,主动构建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有了自己的评价风格。因此,当教师在为学生作品写评论时,应该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与学生沟通。只有让学生和老师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评价老师的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有利于老师更好地教学。如:在日本小学生习作本中,评改栏中有三个板块:生互评、家长评,老师评。当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后,可在同学之间进行修改传阅,评改意见就写在“同学评”的栏目下。然后拿给家长看,评价也会在相对应的“家长评”栏目中保存,最后,由老师亲自批改,在“老师评”的栏目中对其进行点评。这样一来,既可以从习作内容的整体上表达看法,也可以针对习作中的细节,如:字,词,句等进行点评,没有固定的形式和内容,只要能够把自己对习作的真实看法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二)评语呈现形式序列化
学段
呈现形式
预想效果
三年级
四年级眉批、旁批、总批相结合。如:三四年级是习作的重要阶段,习作的基础必须打好。虽然眉批、旁批和总批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很耗精力,但却是最扎实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来,使学生认真对待习作,并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习作。五年级
六年级有选择性的旁批和总批,针对不同学生的习作水平,可分类写评语。这样一来,可以有效节约时间,并能够快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语书写,缩减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使评语更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表4-2
一般写评语,对于刚开始习作的学生来说,要有眉批、旁批和总批,错字要圈出来。有效的方法是错字圈出来后,在旁边用红笔画一个方框,让学生在作文本发下去后把正确的字写上去,这样比老师直接把正确的字写在页面上效果更好。等到学生掌握了习作的要领后,就可以渐渐放手,让其创作,这时评语的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表情或网上流行语等等。这类评语是比较直观和易懂的,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个微笑的表情可能就是一次鼓舞,一个点赞的表情可能就是一次喜欢写作的开端。不在于图片画的有多么精妙绝伦,而在于能说明问题,指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写作。
(三)评语语言序列化
学段
评语语言
预想效果
三年级
以习惯类评语为主。学生刚接触写作,老师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字迹潦草、随意涂改、书写模糊、书面不洁等现象,有的老师置之不理,一味的迁就,造成学生的书写习惯差,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682.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