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运用现状及策略研究【字数:】

2023-04-14 15: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运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 要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恰当的课堂评价语能缓解教学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其重要性不容忽视。【1】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分析法,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宁德市某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使用现状,结果表明,在低年段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评价语存在着评价对象之间有明显差异,评价手段单一,评价缺乏有效性等问题。对此,教师可从注重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有梯度的多层评价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教师评价语
引 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于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研究在国内外教育领域中获得不少成果,形成了较完善的评价体系并应用于一线的课堂教学中。所谓语文课堂评价,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主体通过言语,行动等方式针对学习态度、方法、习惯,课堂表现等方面对评价客体做出适时客观的判断。【2】课堂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教师评价语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通过大量相关文献的阅读可以看出,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缺乏针对小学不同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运用研究。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师评价语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对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的把控,提高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研究将从小学低年段的语文课堂入手,在宁德市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低年段选择三名教龄不同的教师,通过文献分析、观察法进行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师评价语得到重视和给予从事小学低年段语文工作的教师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运用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设计
研究随机选择了宁德市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低年段的三名教师,分别是有九年教龄的高级教师X、两年教龄的新手教师Y和四年教龄的普通教师Z,通过对他们所在班级的常态语文课教学的观察来了解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运用情况。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1 观察对象:三名教师的基本情况



代码
性别
职称
教龄
所教班级


X

小学高级
9年
一年级A班


Y

小学初级
2年
二年级B班


续表1-1


代码
性别
职称
教龄
所教班级


Z

小学中级
4年
二年级C班



表1-2 观察对象:三个班级的基本情况



班级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一年级A班
45人
22人
23人


二年级B班
47人
27人
20人


二年级C班
47人
25人
22人



(二)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运用的现状分析
1.教师评价对象的调查分析
在一节课中,教师的评价对象不仅包括了个人,还涉及对部分学生、全体学生的评价。
(1)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是评价对象中最常使用的一种。
①根据不同班级中评价对象的座位排列情况,研究制作了图1-1、1-2、1-3。首先,从总体上看,在10节课累计评价次数中,三个班级的教师对个体学生的评价次数存在明显差异,一个学生最多会被评价52次,最少是0次。根据三位教师的评价分布情况,不难发现,三位教师平均每一节课都会对一半以上的学生进行个别评价,并且后排的学生得到的评价较多,这就说明教师对大部分学生都会有意识地关注。而这些受到教师评价较多的学生要么是这个班级上课发言较积极活跃的同学,要么是影响课堂秩序,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对后者常是点名提醒或批评。此外,还有些学生虽然不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进度,但也没有专心听讲,喜欢默默做自己的事情,在课堂纪律相对较差的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会少一些,自然得到的评价也会较少。
其次,三个班级男女生人数差距小,然而每个班级中教师对男女生个体的评价次数相差较大。X教师执教的A班中,一个男生最多被评价了52次,最少6次,女生最多34次,最少1次;Y教师评价一个男女生最多分别为28次和48次,最少都为0次,评价一个女生最多的次数是男生的近两倍;Z教师评价一个男生最多24次,最少4次,女生则分别是18次和0次。可见,教师对男女生的关注倾向有所不同。




黑 板



窗户
讲 台

前门



H
G

F
E

D
C

B
A



男32
女6
男16
女19
男9
女11
男9
女7
窗户



男30
女13
男11
女1
男10
女24
男29
女11


窗户
男9
女12
男42
女21
女19
男24
男25
女8


男12
女16
男8
女18
男6
女13
男21
女5


男13
女19
男27
女34
女7
空位
女13
女10
后门



男52
女10

空位
男28
空位
男12
男25
女6



注:每个小方格代表一名学生,其中的数字则代表了该生在10节常态课中被教师评价的总次数
图1-1X教师评价语使用分布情况




黑 板



窗户
讲 台

前门



H
G

F
E

D
C

B
A



女12
男1
女13
男8
女8
男6
女16
男5
窗户



女0
男8
女10
男12
女14
男10
女10
男1


窗户
男12
男8
女16
男0
女26
男14
女8
男12


女14
男20
女16
男12
女10
男6
女14
女6


女6
男8
女18
男4
男12
女4
男18
女48
后门



男28
男24

男4
男8
男8
男12
男24
空位



图1-2Y教师评价语使用分布情况




黑 板



窗户
讲 台

前门


L

H
G

F
E

D
C

B
A



男10
男6
女8
女6
男20
女6
男10
女6
男10
窗户



男8
女8
男12
女6
男16
女9
女10
男6


窗户
男6
女8
男14
女18
男14
女4
男16
女0
女8


女2
男24
女10
男20
女10
男8
女2
男6


男8
男12
女4
女2
男8
女6
女4
女10
男4

门男4空
位男
10空位男12空
位男14空
位图1-3Z教师评价语使用分布情况
②从每个班中男女生收到教师的评价总次数看,如图1-4所示,三位教师对男女生的评价总次数存在差异,教师们对男生的评价次数都高于女生,其中X教师执教的班级里,男女生得到的评价次数差距最大,对男生的评价平均一节课有45次,女生则为30次,其次是Z教师所在班级,而Y教师对男女生评价次数相差较少。
③在教师对举手、未举手的学生评价方面,如图1-5所示,三位教师会更关注对举手的学生的评价,所占比例将近评价总次数的四分之三,相反,教师们对未举手学生的关注有所欠缺。对于那些不举手的学生,教师的评价通常分三种情况,一是纪律方面,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评价语使用情况,教师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常采取的措施是点名批评,或者通过表扬表现好的学生来激励鞭策其他学生,偶尔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提出警告;二是针对那些不爱发言,举手少的学生,教师会点名让其朗读等;最后是朗读书写时的指导点评,有助于每个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是在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的。

  图1-4三位教师对男女生的评价语使用情况 图1-5 三个教师对举手、未举手学生的评价次数占10节课总次数的百分比情况
(2)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对部分学生的评价形式多样化,通过分别对低年段三位教师的10节常态课的观察,调查发现教师们通常会以开火车的方式对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男女分角色朗读课文或随机请同桌两人发言并点评,此外,Z教师还会对某一中心范围的部分学生评价,比如在读词后,教师评价:“好,我听见下面同学以第二组为中心,读得很整齐”,教师也会对部分学生的纪律方面做出评价。
然而教师们对各组别评价的倾向会有所不同,根据表1-1,可以看出在A班中,X教师对坐在靠门的A列学生的评价最少,对正对讲台的H列学生的评价最多,相当于A列评价次数的三倍,在四组中,第二组的学生则收到的评价次数最少;在B班中,除了E列和C列,其他位置的学生受到的评价相对较均匀;在C班,处于中轴线位置的E列学生得到Z教师评价的机会最多,而两边的学生受到的评价次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越靠窗户的学生得到的评价越少。从三个班整体评价次数上看,除C班座位排列位置的特殊性,三个班教师对各组的评价次数差距不大,都控制在总评价次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其中,评价最多的第四组和评价最少的第二组相比差105次,意味着教师在10节课中每节课第四组要比第二组多评价约10次。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对坐在不同位置学生的评价与其教学习惯有关,有些教师为了方便随时操作课件,就会习惯在正对黑板的位置多停留,坐在这一范围的学生自然得到的评价机会会多些,而有些教师喜欢走下讲台和学生近距离交流,她停留时间越长的位置,周围学生得到的评价会越多。
表1-1 三位教师对小组学生的评价观察统计



班级
第五组
第四组
第三组
第二组
第一组


L列
H列
G列
F列
E列
D列
C列
B列
A列


A班

148
76
104
121
51
84
122
47


B班

72
80
78
44
78
52
90
72


C班
24
40
58
58
68
60
44
42
34


组总计(次)
24
474
473
369
407


百分比(%)
1.37
27.13
27.08
21.12
23.30



(3)教师对不同对象的评价。通过观察表1-2,可看出在10节语文课共2437次的评价中,
每位教师对不同对象的评价都会有所关注,但三位教师都更倾向于把大多时间放在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上,占总评价次数的71.69%,将近一半以上,教师们对全体学生和部分学生的评价差距不大,分别是占总评价次数的15.19%和17.09%。其中,X教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较其他两位教师最多,而对部分和全班学生的评价占比最小,相反,Y教师针对全班的评价最多,共178次,占21.24%。
表1-2 三位教师对不同对象的评价统计



教师
10节课中教师评价语总次数(次)
评价学生个体
评价部分学生
评价全体学生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X
967
753
77.87
96
9.93
118
12.20


Y
838
566
67.54
94
11.22
178
21.24









续表1-2


教师
10节课中教师评价语总次数(次)
评价学生个体
评价部分学生
评价全体学生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Z
632
428
67.72
96
15.19
108
17.09


总计
2437
1747
71.69
286
11.73
404
16.58



2.教师评价手段的调查分析
在小学低年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和动作、神情等体态语言评价,物质奖励和积分制评价手段的运用也同样重要,这和一二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特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哪怕是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奖励在课本上的一面小红旗,都会让处于这一学段的学生拥有成就感。

  图1-6三位教师对学生采取的评价手段
  通过图1-6可以看出,三位教师在10节课中运用口头评价的频率最高,占94.84%,其次是体态语言,常见的是摇头、点头、眼神提醒、停顿,有时会走到身边拍肩膀来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其中,在一年级执教的X教师的肢体语言最丰富,还会给发言出色的学生竖拇指,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会用可惜或疑惑状来评价学生;遇到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教师会走到其身边摸摸头,半搂,给学生鼓励;课堂上有人随意发言,教师会用给嘴巴拉拉链的动作提醒学生不能插话,说明X教师擅长借助肢体对学生做出无声的评价,这是其他教师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紧接着是积分制评价,仅占0.76%,可见积分制这种评价手段并没有受到教师们的重视,教师们只是会偶尔给遵守纪律,发言积极,或者书写工整的学生在课本上奖励小红旗,小圆圈,等到一定数量时兑换文具奖品,而当学生表现退步时,教师则做适当扣除。除此之外,在这三位教师中只有X教师用过物质奖励,这也是物质奖励所占比例最小的原因,教师会给表现出挑的学生送五星帽,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该学生的表扬,也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然而对于物质奖励需要谨慎,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正常的课堂秩序。
3.教师评价语在教学各方面的使用情况分析
结合对三位教师共30节常态课的观察,调查汇总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书写、朗读、回答问题、自由提问、字词句、自主阅读、默读、纪律八个方面的评价语使用数据。
表1-2 三位教师对不同方面的评价统计



在教学各方面中评价语的使用
X教师
Y教师
Z教师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次数(次)
占总评价的百分比(%)


书写
54
5.75
50
5.80
2
0.34


朗读
191
20.34
184
21.34
64
10.70


回答问题
150
15.97
266
30.86
240
40.13


自由提问
5
0.53
6
0.70
4
0.67


字词句
359
38.23
196
22.74
162
27.09


自主阅读
11
1.17
10
1.16
22
3.68


默读
0
0
4
0.46
8
1.34


纪律
169
18.01
146
16.94
96
16.05



如表1-2所见,首先,三位教师在课堂上都会请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等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关注到了对学生自由提问后的评价,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多思考。其次,教师们在朗读、回答问题、字词句和纪律方面给出评价的占比都是相对较高的。由于学生的认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虽然都处于低年段,但一二年级在教材编排上会有所差异,自然教师在评价时侧重点不同。比如,同样是字词句,在一年级执教的X教师会在识字、认清字形、读准拼音、组词上多提问评价,二年级的Y、Z教师则更倾向对词义的理解,特殊形式成语的举例,写话训练等方面的评价,偶尔还会涉及句式的改动。再如,在默读方面,X教师从未涉及相关评价,而执教二年级的Y、Z教师则会对学生默读有所评价,她们用“一边读,一边思考”、“我们读书用嘴巴读也好,默读也罢,你要做到字字过目”、“默读的时候,别人听不到你的声音,这时候,考验的是你自己能不能读好每一个字,而不是说她快,他第一个读完就是最厉害的,这个想法是错的”、“默读是从现在开始我们慢慢练习的,由慢到快慢慢练,你不要急着速度,记住我们关键是要把文章读进去”等类似评价语来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这也是为下一阶段的默读目标打基础。然而出于课堂时间有限的考虑,每篇课文教师提供给学生练习默读的机会最多为一两次,这也是在默读方面教师评价语使用次数占比偏小的原因。
在纪律方面,面对学生的不遵守纪律,他人发言时的吵闹,尽管教师有意多次点名或集体提醒,但仍有不为所动的学生存在,坐在后排的学生更是自顾自玩耍,观察者听不清师生互动对话,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朗读方面,X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范围广泛,从课题到一个语气词再到句子,教师都会做出相应的朗读评价,Y、Z教师虽然同样有评价,但没有指向性,例如在上《狐狸分奶酪》时,笔者记录了Y教师一段教学过程,教学实录如下:
师:狐狸在说“我来帮你们分吧”这句话时是?
生:不怀好意。
师:对了,那当两只小熊看到奶酪被一点点分完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
生:很生气的。
师:那就请你们来演一演,男生扮演小熊,女生扮演狐狸。比一比,谁读得好,谁加分。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师:再来读一遍,我看谁会加分,谁没有加分。
生再次朗读。
师:大家读得都很好,我给每个人加两分。
三遍的朗读,教师没有针对每一次的朗读作出指导,具体指出不好或好在哪,这样的朗读便失去了它的意义,学生中容易出现浑水摸鱼。
4.教师评价类型的调查分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类型具有多样性,丰富的评价类型能让整个课堂焕发无穷魅力,引人眼球。根据三位教师在共30节课中使用不同类型的评价语次数,绘制了如图1-7。

  图1-7三位教师的评价类型统计
  从图1-7中发现,三位教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语使用频率各有不同,但是认同、重复强调、提醒这三类评价语在教师各自的评价类型中占主导地位,其中X教师使用的评价语类型最丰富,较其他两位教师多了感谢、警告、道歉这三类。感谢常用在学生回答问题和朗读后,教师会用“谢谢你,把掌声送给他”来评价。相反,教师使用警告的次数较少,通常是在学生不守纪律时,用作对学生的吓唬,如“你那么喜欢站着,等下我就把椅子撤了”,“全班只要有一点声音我就不说话,我在计时看浪费了多少时间下课就补回来”等,教师抓住了低年段学生的心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评价对低年段的学生有效,但年级越高作用越小。最后是道歉型评价,教师只用过一次,在对学生的回答理解错误时,教师会及时改正“哦哦,你说的是这个字,抱歉”,这种评价是教师和学生平等关系的体现。
从y教师10节课的评价类型使用情况来看,教师最常用的是转问全班,共使用了70次以上,是其他两位教师的近4倍。在学生发言后,教师不会直接做出判断,而是用“是吗”,“他说的完整吗”这样的评价把判断的权力交给其他学生,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或是用“有没有不同意见”,“你们找到的也是这一句吗”,“同意吗”,“还有吗”,“谁能帮助他”类似的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集思广益,这是教师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然而,总体上,三位教师在如转问全班、反问、追问这样需要给学生思考时间的启发性评价上使用次数较少,10节课内均不到50次,在所有评价类型中所占比例较低,这就意味着教师没有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二、小学低年段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不同对象的评价存在明显差异
1.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次数有落差
在对三位教师共30节的常态课调查后发现,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评价次数差距悬殊,有些学生平均一节课会得到教师5次甚至更多的评价,而有些学生在10节课内虽然有发言但教师未给出评价,这其中男女生所占比例相差较大,教师在评价时存在性别偏向,对课堂上活跃的学生关注过高,而容易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低年段的学生更愿意让教师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他们往往是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中来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辨别,如果长期得不到教师关注,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他们的信心造成打击,甚至出现自我怀疑。因此,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评价,有益于学生学习热情的增涨,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2.教师对部分和全体学生的评价欠缺
通过对三位教师评价对象方面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教师把绝大多数时间放在对学生个人的评价上,共2437的评价次数中就有1747次的个人评价,而部分学生和学生集体的评价次数如同冰山一角。虽然有时教师也会通过对部分学生的评价来激励提醒部分或全班学生,这种情况一般在课堂秩序混乱时出现,但是次数非常少。无论是部分学生开火车认读字词,还是全班齐读课文,教师除了对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