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投资拉动GDP增长的实证研究【字数:6418】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有经济学家指出: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体现在与技术进步、结构提升、制度改革、人与人关系这些方面的进一步改善,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和谐的总和。投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至于在发展经济学发展的最初阶段,人们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搬掉资本障碍的过程。作为经济发展中基本要素之一,投资也作为其重要来源和推动力,各种投资形式也成为我国经济调控手段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作为经济发展较为后地区的西藏而言,西藏经济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依靠投资拉动和提高投资效率为主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投资与经济增长两者的关系的研究。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关系最为密切,也被称为拉动增长的三驾马车;若从供给角度来分析,投资对形成后续生产能力极为重要,为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根基。所以说,没有投资就不可能有产出,没有投资的增长,经济就不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长。在新的历史时期,西藏要摆脱输血经济的帽子,形成后续的生产能力尤为必要。
西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的制约,在经济发展上属于欠发达地区。西藏生态承载能力脆弱,产业基础薄弱,当前消费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有限,因此,现阶段促进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依然是投资。系统地研究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促进西藏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乃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的投资采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把资本的投入分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投资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有不少对于城镇化探索过程中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比较丰富,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有过颇有建树的分析。吴俊培、赵斌(2015)研究得出公共人力资本投资相对规模、公共健康支出两者均与经济增长关系都呈倒U型趋势,且两者最优值均通过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其他作用显现出来。
李平(2011),潘雄锋、闫窈博、王冠(2016),张宏霞(2012)针对政府投资、技术创新投资与经济增长三者直接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类投资对经济的直接增长明显,它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利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任蓉(2014),苑德宇、陈工(2011)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分为初期与滞后期,在初期时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左右,但到了滞后期会出现不同的结论,且该结论地区间存在不小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会受到投资的抑制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却能达到促进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作用。
针对西藏GDP增长与投资的研究中,部分国内学者也有诸多建树,李静宜(2018),张格杰、陈红(2009)指出西藏拉动经济增长的部分对策,应该进一步突出和强调教育,要大力挖掘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实力,改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从只重视设备更替转到同时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层面,避免资源浪费。
齐凤祥(2012),王清先(2015)在文章中指出,当前社会投资整体较为乏力是因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较为滞后,故投资拉动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对于推动西藏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就是把投资效应的充分发挥和西藏地区人们边际消费倾向的改变结合起来。
韩亮、张亚(2015),杨涛(2012)在研究两者关系中引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西藏地区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而言,其带动的经济增长是一种长期均衡关系,也把这种拉动称之为高效率、显著拉动,这种带动效应也源自于基础设施投资对于软基础投资的一种牵引力。
狄方耀、曹佛宝(2012),丁业现(2014),陈朴(2018)利用效益指标和贡献指标研究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利用计量分析最终证实了西藏经济增长属于投资拉动型,并且这种长期均衡关系是保持投资规模,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较好的选择。
1.2.2国外研究现状
RobertE.Lipsev&IrvingB.Krav(1988)在研究中指出,无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作者都认为通过资本的投入的确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增长,GDP的增长是可以促进当地资本结构的进一步形成,并且效果显著极为显著。Levine&Renelt(1992)的截面数据结果统一显示,投资是会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Ronewigren&MatsWilhelmsson(2007)针对GDP与建筑业投资额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在短期条件之下,国家基建投资是GDP增长的原因,两者也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Qin,Duo&Song,Haiyan(2009)在研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时指出,中国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有部分过剩的行为,而这个问题的出现与国家的财政政策有着明显的联系。
Lawrence H.Summers&James Bradford DeLong(1991)在其著作中指出,投资是一个地区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较好选择,其中,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性,所以说,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对于某一地区内固定资产的投入资本不容忽视。
1.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利用经验分析、统计学相关理论以及SPSS数据库23.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求证投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所选课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将整体研究思路、研究实施的框架、拟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简要概述,并就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评述。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主要就现有的投资以及经济增长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包括其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对西藏投资对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PSS数据软件,将资本的投入分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知识投资等方面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实证研究,体现其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四部分:优化西藏GDP持续增长的路径研究。从加大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居民消费等方面入手,为拉动今后西藏地区GDP增长提出一些较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部分:结论与建议。总结全文并提出建议。
1.3.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和回顾国内外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总结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因素,借鉴之前学者的研究成果,判断符合西藏地区的研究路径,为整理本文的研究思路奠定基础;
第二,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收集近些年来西藏地区有关投资的数据资料,对资本投入拉动GDP进行多维度实证分析,主要就物质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教育投资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它们与当地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
1.4论文的创新点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投资、消费或者净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亦或者研究投资中的某一因素对GDP的拉动影响,而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人力资源变量及教育投入等方面,从投资的全结构视角深度分析对西藏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试图从整体结构来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是文章新颖之处。
第二章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基础
2.1投资的基本概念
投资这一名词,从出现至今就被赋予了许多定义,不同的研究角度也对投资的定义不尽相同。部分学者从投资和消费两者出发,认为投资可能是不确定的、将来的一种消费价值,它会牺牲当期一定的消费价值。而马克思在定义投资的定义时,认为它作为一种综合性指标,可以很直接的反映出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这也是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定义范畴之一。经济学家萨木尔森将投资定义为:在国民收入账户内,某一地区的建筑物、设备、软件产品及库存等资本存量的增加部分。
2.2经济增长概念的界定
经济增长,指的是一种产出的增加,体现在社会的各方各面。一般来说,它能由生产能力提高而引起社会总产出也随之增加,这种增加通常由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来体现,我们也通常称之为GDP的增长。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宏观经济增长,也能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某地区产品总量或服务数量的增量来表示。
实际上经济增长代表的是某一国潜在的GDP或国民产出的增加,这种经济增长出现于当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移动。在本文的研究中,经济增长主要指代经济总量的增加,一个公历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的实现和增加情况。
2.3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基础
2.2.1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针对储蓄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小来分析问题,都将储蓄和投资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从国民财富增加的原因方面分析时,亚当·斯密同样认为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其在文中表示,增加国民财富的主要方法有两个,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二是增进受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力,而要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必须首先增加资本。由于古典经济理论假设资本的边际收益递减,因此认为经济增长的最终结局是停滞状态。
2.2.2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理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系统内生决定的技术进步、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其可以决定经济的长期增长。但是,随着技术的创新、知识的更新、以及人力资本不断积累与提高这些都
无法离开资本的投入;另一方面,储蓄水平越高,经济中可用于生产新知识或在增强人力资本水平方面的投资就会增大,这样高速的经济增长才有可能实现。
从这样观点来看,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中对于资本积累的论说,其不仅包括物质资本积累,除此之外还有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这样也就把投资扩展到新的层次,包括物质资本投资、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多方面投资。
第三章投资对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1计量经济模型
本文以扩展了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生产函数为基础进行变形,把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制度投入等有关因素纳入到我们扩展变形的生产函数中,即:
Y=GDP=F(RL,K,L,M,IO)=eαRLa1Ka2La3Ma4IOa5
由于该生产函数是非线性的,所以对函数两边取常用对数得出方程:
Ln(GDP)=C+a1Ln(RL)+a2Ln(K)+a3Ln(L)+a4Ln(M)+a5Ln(IO)+u
其中,GDP=国内生产总值,RL=人力资本投入,K=物质资本投入,L=劳动力投入,M=市场化程度,IO=进出口总额,C为余值项,u为误差值项,a1、a2、a3、a4、a5分别代表了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市场化程度、进出口总额的估计产出弹性系数。
3.2数据的选取
人力资本的形成最基础最重要的投资是教育投资,由于西藏对教育投资额数据无法获取,以及西藏的教育的特殊性,而且有观点认为人力资本应该把健康等因素纳入其中,所以本文采用西藏文教卫生事业费来衡量人力资本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且在国内有些学者也采用过这一项数据。物质资本应该通过地区的资本存量,但对西藏的资本存量的计算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物质资本选取每年全区固定资产的投资总额。劳动力投入是影响地区GDP增长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研究对象,它从古典经济增长生产函数模型到现在的模型都一直存在。对于本文的劳动力数据,有如下说明:由于现阶段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无法反映劳动投入的真正情况,所以采用全区每年的从业人数算作劳动力的投入。
在全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西藏的社会经济也同样处在转型时期,转型时期的经济增长因素中制度要比其他的因素更有效率。而且西藏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变革速度比较缓慢,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又非常的滞后,因此,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创新更加显得重要和迫切。
纵观整个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多得益于制度的作用。本文取全区每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作为衡量市场化程度的指标,对外贸易也是属于制度因素之一用以衡量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我们把进出口净额来表示对外开放程度,取全区每年进出口额的数据。
以上数据均采用西藏统计年鉴(2017)中2000-2016年的数据。
3.3模型回归分析过程
为了降低多重线性关系,本文选择对对西藏Ln(RL)、Ln(K)、Ln(L)、Ln(M)、Ln(IO)五个因素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主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如下表1所示:
表1因子有关方差解释
从表3成分得分系数表中得出:
F1=0.428Ln(K)+0.419Ln(RL)+0.882Ln(L)+0.297Ln(M)+1.291Ln(IO)
F2=-0.203Ln(K)-0.191Ln(RL)-0.733Ln(L)-0.040Ln(M)+1.291Ln(IO)
利用Eviews软件,再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两个主成分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Ln(GDP)=0.078+0.978F1+0.663F2(1)
(0.288)(16.86)(30.61)
R2=0.983F-statistic=648.8977
D.W.=0.692506
方程的可决系数R2为0.983,表明方程的拟合度很高。在认为两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影响,采用T检验的方式验证得出。但对方程的D.W.进行检验,可以得出方程有明显的自相关性。我们选用科克伦-奥克特迭代法对方程进行补救。经过对残差序列Et进行滞后一期的自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Et=0.6404et-1(2)
对(1)式进行广义差分得到广义差分方程:
Ln(GDP)-0.6404ln(GDP)t-1=
x1(1-0.6404)+x2(F1-0.6404*F1t-1)+x3(F2-0.6404*F2t-1)+u(3)
对(3)式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方程:
Ln(GDP)=0.098186+0.934F1’+0.647F2(4)
(0.856)(13.05)(16.16)
R2=0.928AdjustedR2=0.921F-statistic=135.7457
D.W.=1.493180
从(4)式可以看到D.W.=1.493180>du,说明广义差分模型已无自相关,不必进行再迭带。而且t值也通过检验,利用广义差分后样本容量减少一个,可以使用普莱斯-温斯滕变换补充第一个观测值让样本总数不减少,变换后的模型为:
Ln(GDP)=0.032+0.973F1+0.655F2(5)
(0.313232)(14.85621)(16.34194)
R2=0.924104
Adjusted R2=0.917204F-statistic=133.9348
D.W.=1.633572
从(5)中看出,方程的各个参数都是合理的。把F1F2变换为原来的解释变量得:
Ln(GDP)=0.032+0.281Ln(RL)+0.287Ln(K)+0.35Ln(L)+0.259Ln(M)+0.004Ln(IO)
3.4对回归结果的解释
表4西藏2000-2016年投资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
有以上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西藏物质方面的投资产出弹性约为0.287,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5.7%,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西藏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强,贡献率达到42%。我们分析得出西藏是典型的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拉动型经济,有很强的外生性、依附性和投资性,究其原因,过去十年期间,中央及援藏各省市对西藏在能源,交通、等各行各业的项目进行投资,所以得出的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和增长速度都大幅攀升,也成为带动西藏GDP的高速增长因素之一。
其次,从统计结果上看,人力资本投入对西藏经济增长的估计产出弹性系数约为0.281,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4.2%,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为31%。相对于其他几个因素来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很强的,这得益于近期西藏地区教育发展在国家的全力带动作用,并对部分寄宿的学生给予了包吃住、学杂费的福利政策。
劳动力投入方面,其估计产出弹性系数0.35,在这几个因素中估计弹性系数最高,说明在西藏劳动力对经济的产出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却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和经济贡献率却十分低,仅为0.4%和3.1%。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西藏的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而且素质较低,另一方面也由于西藏自治区整体人口有限。
市场化程度对西藏经济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产出弹性约为0.259,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3.4%,贡献率达到25%。虽然在西藏特殊的非典型二元结构作用下,西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有很强的滞后性,但是出现这种现象得益于强大的政府推动下,市场化程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最后,对外进出口总额的估计产出弹性系数0.004,是这几个要素中影响经济增长最低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为0.067%。虽然西藏具有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但是却没能给西藏经济增长带来强劲的促进作用。
第四章优化西藏GDP持续增长的路径研究
4.1持续投资,丰富内涵
改革开放至今,西藏地区投资贡献率一直都很高,投资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可以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和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西藏这种总供给模式下典型的依靠项目投资拉动型的增长方式,一定时期内仍然依靠投资拉动才能保持经济的稳点持续增长。这时就要加大投资力度,持续攀升,与此同时,要在全国援藏的打背景下,力求资金援藏、项目援藏、技术援藏和人才援藏相结合的手段,丰富援藏内涵,提高援藏实效,让西藏重点项目和优势特色产业健康长期发展下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有序转变。
首先,要增加教育的投资力度,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注入更多资金流,改善教育教学条件,特别要改善农牧区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增强人力资源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对现有的人力资源需要科学配置,将投资结构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中趋于均衡。最后,西藏提升科技活动的投入意识,主动创造科研条件,促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科研项目和资金予以利用,多宣传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逐步与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时代背景相符。
4.2推进改革,培育多元化主体
经统计结果可知,西藏固定资产的效果系数有下降趋势出现,表明一定程度上投资主体和经济成份的偏离原有发展线路,造成西藏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严重会影响当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考虑发展的长久问题,积极引进多元市场主体,要做到:
一是最大限度开放行业准入领域和门槛,缩短行政审批制度流程,消除与投资主体之间的矛盾,让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企业进入本地,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化。二是促进民间投资,政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646.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