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字数:7804】
摘要
我国学前教育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可见幼儿教育问题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其中幼儿五大领域教育中的艺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在幼儿教育中取得了相应的重视。其中,舞蹈作为幼儿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当然也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舞蹈对幼儿形体塑造、气质培养、技巧训练、意志锻炼等方面起着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舞蹈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随着幼儿舞蹈教育的不断发展,其中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断被暴露出来,幼儿教师一味以幼儿舞蹈技术技巧训练为主实施教学的做法显然也令幼儿难以接受,而对于初学舞蹈的幼儿来说,往往在还没有真正发现舞蹈的魅力时,就被教师要求去完成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长期训练后幼儿往往已经失去了学习舞蹈的兴趣,于是在舞蹈学习路上半途而废的幼儿也越来越多。鉴于此,本文选取幼儿审美情趣培养这一角度展开对幼儿舞蹈教学的研究,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及访谈法开展研究,分析了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力图完善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
关键词:舞蹈教学;幼儿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培养策略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艺术教育的不断普及与盛行,目前艺术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许多教师及家长都已经认识到了让幼儿从小接受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幼儿艺术教育目前也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1]。许多家长也出于熏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能力、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等考虑而为幼儿选择了许多艺术特长课,其中舞蹈作为一门塑造优雅气质、熏陶幼儿情操的艺术学科,自然也受到了重视与关注,同时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弊病也在大众的关注中被不断暴露出来。现如今,幼儿舞蹈教学中最受关注的主要问题即是教师过于重视幼儿舞蹈技巧的掌握,而一再忽视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也导致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受到限制[2]。实际上,幼儿舞蹈教学对于幼儿审美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侧重于幼儿审美进行积极的培养,从而使幼儿能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做到感受美、欣赏美并体验美。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由于过于追求幼儿对舞蹈动作的掌握与理解,往往会忽视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长期以来幼儿的舞蹈学习就始终停留在一个刻意记忆动作的层面,实际上幼儿根本没有从舞蹈教学中体验到学习舞蹈的快乐与美好[3]。为进一步帮助幼儿舞蹈教师解决当前出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有效的解决策略来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本文特展开基于舞蹈教学的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相关研究。
1.2.2研究意义
通过相关研究的查阅,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忽略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因此,从理论上来讲,本文结合相关方面已有研究的成果对该课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了具体、可行的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在策略内容方面进行了一定补充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实践上来讲,本文立足于实践经历,结合实习过程中所看到真实情况,发现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又通过多种实际调查方式最终结合实际提出解决策略,在实际生活中给广大幼儿舞蹈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于平的著作《舞蹈文化与审美》,将舞蹈定位为人类最早发生的文化现象之一,并认为自觉的把舞蹈作为审美对象,同时又自觉地把舞蹈作为人类自我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段,却是近代以来的现象[4]。李晓东在《初探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中阐述了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5]。其他如汪红的《论民族舞蹈对少年儿童美育的价值》、付民杰的《在舞蹈活动中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三种途径》也分别对幼儿舞蹈教学的审美价值做了论述[6]。
在国外,对于幼儿舞蹈教学的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7]。克罗兹认为:以往的音乐教育是非音乐性的,也就是不符合音乐的本性。音乐本身离不开律动,而律动和人体本身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8]。因此,单纯地教音乐、学音乐而不结合身体的运动,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由这一观点出发,他提出了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体态律动学教学法[9]。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是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教学法之后又一个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的音乐教学理念[10]。他受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的启发,将音乐与舞蹈有效结合,创造出了一种极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全新音乐教学方法,这就是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国内外关于舞蹈教学的研究较为广泛,但是针对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研究就相对较少了,多数学者在研究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了舞蹈教学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价值,但是并未针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具体细节进行分析。国内学者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研究还停留在表面研究的层面上,而国外学者缺乏对于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研究,因此该方面的研究是急需补充并加以完善的,并且该方向研究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1.4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当前幼儿舞蹈教学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走访调查多家幼儿舞蹈教学机构,发现在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为进一步解决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幼儿舞蹈教学现状,并提出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分析提出了基于舞蹈教学的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策略,期望以本研究帮助广大幼儿舞蹈教师解决当前棘手的问题,并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1.5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现状,发现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问题,为本文提供了实际依据。
访谈法:通过深入幼儿舞蹈教育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并咨询、访谈多位幼儿舞蹈教师,了解到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真实情况,为本文提供了现实依据。
文献法:通过查阅学习国内外与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确把握国内外研究现状,学习借鉴已有研究的先进方法,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2相关概念概述
2.1舞蹈教学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学学科,对幼儿形体、气质、情感、意志、人格、能力、审美等多方面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舞蹈艺术也取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支持[11]。而舞蹈教学则是以教学的形式对被教育者进行舞蹈学科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讲授舞蹈教学内容使学生的身体、思想及情感都得到相应的转变,促使幼儿在学习中不断朝着良好的方向去发展,最终使幼儿在舞蹈教学的影响下,身心能够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12]。舞蹈教学作为艺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幼儿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舞蹈教学带给幼儿的转变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可见舞蹈教学对幼儿影响至关重要。现如今,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舞蹈教学也已经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其中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应用等都是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2.2幼儿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根据各自所持有的审美观点,针对周围的自然现象、生活事物、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作的审美评价以及所取的审美态度[13]。因每个人审美选择的倾向性有所不同,所以其审美情趣也是不同的,而这又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实践经验有着极大的关系,同时与自身具备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观念高度相关,所以培养审美情趣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14]。
3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存在的问题
3.1环境创设不佳
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往往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认识到舞蹈的艺术美,有利于幼儿在舞蹈教学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舞蹈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幼儿一种美的直观体验,使幼儿能够在美的吸引下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促使幼儿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这才能使幼儿在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中充分体验舞蹈的美感并进一步表现出来,可见舞蹈教学环境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多数幼儿舞蹈教学机构在舞蹈教学环境的创设上不够用心,活动场地面积小,幼儿活动受限,存在缺少音响设备、电化教学设备,没有铺设适合幼儿舞蹈学习的硬度适中的地板、把杆、墙镜设置不规范、高度不合适等问题。教师丝毫没有意识到舞蹈教学环境在幼儿审美情趣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一再忽视幼儿舞蹈教学环境的创设,导致幼儿舞蹈教学环境创设缺乏美感、单调无趣,这使幼儿在直观上难以对舞蹈学习产生兴趣,渐渐也不愿意主动投入到舞蹈学习过程中。幼儿舞蹈教学环境中教学设备的配置、空间物品的布置、室内环境的装饰都将在直观上给幼儿一种全新的体验,幼儿喜欢色彩绚丽、温馨舒适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可以愉悦人的身心,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欣赏舞蹈、学习舞蹈,从而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态度强硬、冷漠,这也直接造成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情绪低沉,更加难以有效的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目前,幼儿舞蹈教学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心理环境在创设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可见幼儿舞蹈教学环境创设上并未体现出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视,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与发展。
3.2教学方法单一
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对幼儿舞蹈学习及能力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合适、恰当的舞蹈教学方法可有效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良好发展,因此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站在幼儿发展的角度上去分析[15]。目前,幼儿舞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变,幼儿舞蹈教师在
教学方法中较固定,一般按照”基本功练习――示范讲解新舞蹈――指导练习――幼儿集体表演舞蹈的程序进行教学,这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幼儿思维的单一。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一般采用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范,幼儿模仿。教师过于强调幼儿对动作的模仿,过于关注幼儿模仿的动作是否正确、标准,忽视幼儿的自主表现力和创造力,难以丰富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舞蹈体验。许多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难以明确区分幼儿舞蹈教学同少儿舞蹈教学之间的具体差别,在教学方法上也有许多不恰当的问题,教师常常以专业的标准去要求幼儿,过于严苛地要求使幼儿对这一门学科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在这样的前提下,幼儿也往往很难从积极的一面去认识幼儿舞蹈中的造型美与动作美。由此可见,教师单一无趣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利于幼儿审美情趣的良好发展。幼儿舞蹈教学方式应当充分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幼儿学习规律来合理选择,部分教师忽视了幼儿情感与想法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幼儿,也很难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这导致多数幼儿在舞蹈教师的教育下限制了审美的空间,往往不具备审美意识,也难得到审美能力的培养。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而教师有效的引导自然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审美情趣,但目前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时常以固定化的教学模式来展开幼儿舞蹈教学,这也使幼儿舞蹈教学的形式化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可见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给幼儿审美情趣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干扰。
3.3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
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十分重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足够重视,才能在教学中科学的实行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16]。目前,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幼儿对技巧的掌握,过度重视基本功练习,训练幼儿柔韧性和软开度,虽然幼儿的骨骼富有弹性,韧性较好,但是固性较差,受到过大、时间过长的外力作用易而发生弯曲、变形,韧带拉伤;动作选择难度过大,不符合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教师未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特点科学的进行动作选择,刻意给幼儿加队形、加技巧,远远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范围,导致幼儿对舞蹈学习缺乏兴趣。而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基本成为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忽视的一方面,由于教师自身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认识的偏差,导致绝大多数幼儿舞蹈教师认为幼儿审美情趣培养在舞蹈教学中无关紧要。通过对多位幼儿舞蹈教师进行访谈,从中了解到教师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是否重视也直接体现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而在实际的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多与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无关,可见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并未考虑到幼儿审美情趣的重要性,这也侧面反映出幼儿舞蹈教师在幼儿审美情趣培养上欠缺科学的认识。目前,我国幼儿舞蹈教师多数认识不到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重要性,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未结合幼儿审美培养内容来组织教学,反而在教学中坚持以幼儿技术技巧训练为主,往往初学舞蹈的幼儿刚上几节课,还没有形成对舞蹈审美的正确认识,就被教师教授一些有难度的舞蹈技巧动作,这导致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正确理解舞蹈艺术的美感,幼儿即便在教师的理性教育下能够锻炼良好的舞蹈技术与能力,但是却不能发自内心认同舞蹈艺术传递的美,而这样缺乏科学性的教育内容恰恰也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3.4教学情境营造缺乏创造性
舞蹈教学情境是由教师来创设的,教师在创设舞蹈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也同样给予了幼儿权利,其中包括幼儿审美发展的权利。营造良好的舞蹈教学情境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使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舞蹈艺术的美感,并且为幼儿提供良好的舞蹈学习体验。然而,目前诸多幼儿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情境的营造上比较失败,常常不能有效营造舞蹈教学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并且教师在舞蹈教学情境的营造上也经常出现问题,如营造不良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不适合幼儿等等。现如今,幼儿舞蹈教学情境往往难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由于缺乏创造性,许多幼儿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十分无趣,这也体现出教师在舞蹈教学情境营造上的不充分。另外,幼儿舞蹈教学情境的营造也应与幼儿舞蹈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显然忽视了这一点,常常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幼儿,导致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继而幼儿在审美情趣没有得到充分培养的前提下,也更容易对舞蹈学习产生一定的厌烦。由此可见,幼儿舞蹈教学情境的营造是十分关键的,具有创造性的舞蹈教学情境也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
3.5审美教育未充分结合幼儿身心特点
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训练过程中,对幼儿实施有效的审美教育还需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我们常说幼儿舞蹈教学同少儿、成年舞蹈教学都有着一定的差别,很多教师为追求时髦,把当前流行的成人音乐编排成舞蹈,或者直接选择成人舞蹈让幼儿学习,失去了幼儿舞蹈的本真。教师事先编排好舞蹈动作,上课时将整个舞蹈动作教给幼儿,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教师一味关注于幼儿舞蹈学习的成果,并未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缺少童真童趣。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教育的对象为3-6岁的幼儿,而在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实施舞蹈教学时,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来设计教学内容,从而才能有效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幼儿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坚持以自己为主导的做法显然是无法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颠倒主客体角色地位,一再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自我思想为主导开展幼儿舞蹈教学活动,这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受正确的、有效的舞蹈教育,从而也使舞蹈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再陷入难以发展的困境,幼儿自然也难以从舞蹈学习中接受良好的审美教育。同时,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中未依据幼儿身心特点而展开教学的做法,也导致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等,而遵循幼儿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是舞蹈教学中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依据。
4舞蹈教学中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优化策略
4.1创设文明健康的舞蹈教学环境激发幼儿审美欲望
4.1.1重视舞蹈物化教育环境的美化
为有效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教师首先应重视幼儿舞蹈教学中物化环境的创设。教师在创设幼儿舞蹈教学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幼儿审美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17]。幼儿舞蹈教学物化环境的创设需要按照我国教育部门提出的办学要求严格实施,其中舞蹈教学环境内的墙面、地面、空间、颜色、光线和空气等都是幼儿舞蹈环境创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而幼儿舞蹈教学环境的创设也必须要考虑舞蹈教室中的设备是否齐全,其中多媒体设备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配件。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当代幼儿舞蹈教学环境也应积极引入各项资源,如网络资源与电化设备,从而才能保证幼儿舞蹈教学环境的资源充沛。除多媒体设备之外,幼儿舞蹈教学环境中各类舞蹈练习设备也需教师在环境创设上注意配置齐全,这些设备也是幼儿舞蹈教学环境中所需的基本条件,如舞蹈教室内的墙镜、把杆、地毯地垫等,舞蹈教室中张贴或悬挂的贴纸与壁画也有利于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另外,幼儿舞蹈教室不是教师随意选择的,教师在选择舞蹈房时要注意地面地板必须是木制地板的,从而才能够有效保证幼儿练习舞蹈的安全性,这才能使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在物化环境方面得到有效的保证。
4.1.2积极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需要教师在创设良好的物化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舞蹈教师作为舞蹈教学中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在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也对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幼儿只有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舞蹈教学环境中才能够全身心投入于舞蹈学习中去,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对促进幼儿审美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另外,由于舞蹈这一门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厌倦这一学科,而当幼儿与教师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时,那么幼儿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加轻松、快乐,这样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压力也将得到很好的释放,这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18]。而关于师幼之间友好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真正的爱护幼儿,并且尊重幼儿的多方面需求,与幼儿形成零距离沟通的模式,在教师耐心讲解、热心辅导、悉心沟通、用心指点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幼儿审美的欲望,促使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美并形成美。
4.2运用直观形象的舞蹈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4.2.1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幼儿舞蹈教学也正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为促进幼儿舞蹈教学的多元化、信息化与开放化,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多运用直观形象的舞蹈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其中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就是最恰当的。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声图并茂、直观灵动、表现多元化等优点,因此将其资源充分挖掘并融入舞蹈教学中将有利于促进舞蹈教学改革,强化幼儿审美教育。现如今,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由于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不正确,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若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有效开发出来应用于教学中,那么必将会有效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趣味,使幼儿审美情趣得到充分的培养。例如,在幼儿舞蹈《草原小牧民》的教学中,针对软手这一基本舞蹈练习动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上肢的变化和手腕的摆动,让学生跟着课件学习,学生模仿能力强基本上都能很快学会。在学会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视频展示典型场景中使用软手动作的画面,让学生理解到用自己的双手能够表现翱翔蓝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641.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