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研究【字数:3276】
一、前言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重点推行的一项惠及国计民生的事业。全面推行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补助生活费是xxxx、xxxx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国家着眼于长远利益,全面实施科教兴国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壮举,也是我国教育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几年前,xxxx总理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重点发展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上的起学。我国是一个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60%,农村户籍中小学生更是占全国中小学生的近83%的比例。基础教育工作是国家整个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整个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大计。但是,纵观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还是不免令人担忧。尤其是在我国目前区域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差别十分巨大的现实面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合理严重阻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在西部边远地区和一些欠发达的山区,教育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孩子上不起学,边远山区没有教师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脚步。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相应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很难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的跨越式追赶和城乡教育均等化目标,甚至连保证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行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重视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保证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只有完善的财政政策,义务教育的实施才有了动力和保证,才能真正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探究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意义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的成果和质量,是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教育财政政策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让全国所有青少年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坚定不移的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以化解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矛盾。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收益的公共性、受教育者的合法性和对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性,决定了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对于和谐社会构建重要性。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经济体制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对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过程中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且探索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尽可能地为义务教育的科学发展探索一条可以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途径。2006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免收学费、补助生活费,也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定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免费的义务教育,有效杜绝了上不起学的现象,同时也明确了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职责所在,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这些政策都突出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缩小了各地区中小学发展不平衡的差距,而且也引入了问责制,保证义务教育的费用必须用到合理的地方,任何个人、团体不能挪作他用,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将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但是不可否认,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也更加显现出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重要性。通过对更有效地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制度与政策进行探究,这些探究对优化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资结构、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财政责任,以及我固需要迫切建立的教育财政法及其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育是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石,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而且,义务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提升国民素质、弘扬本民族文化、传播人类科技和文化基础知识、提升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作为支撑。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当中,在此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研究支持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义务教育在推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总量不足,近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连续几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水平仍相距甚远。本文着眼于我国义务教育的财政政策,主要阐述了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现状,分析了义务教育与财政政策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针对现有的财政不足的情况,提出了自己对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建议,希望对我国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些帮助,使我国义务教育的实施更加完善,为祖国发展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追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进一步实现中国梦,共创和谐社会。
三、当前相关研究水平概述
目前,当前国内主要相关研究已经取得进展,同时也存在着些许不足。第一,义务教育投资超前增长。义务教育投资研究表明:义务教育人均经费相对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超增长的,并且义务教育人均经费超前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从总体来说,这两个现象都是教育投资的超前增长的表现。当我们认识到教育投入超前增长规律,在进行教育投资决策时,要注意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应相应提高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提高学生人均经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以保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根据研究表明,分散型的教育投资配置形式虽然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大力兴办基础义务教育的积极性,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义教育经费的短缺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改变了义务教育的出发点、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初衷,将政府的义务变成了农民的义务,致使义务教育由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演变成了贫困地区农民子女难以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但如此,这种投资体制造成了各地区教育资金投入上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分级办学制度,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具体的实践运行,都无法保证教育资源公平合理地分配,它把本来应该由国家、社会和家长共同承担的义务教育直接推给了社会和家长,造成了城乡之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延续。第三,实现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分担可借鉴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根据教育支出的项目来确定各级政府的负担比例。这种方式在日本比较流行,他们明确各级政府需要承担哪项财政支出,明确各级政府的具体责任,包括小学的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由谁承担,初中的公用经费和基建经费由谁承担等等。第二种方式是根据基层政府的教育支出需求和财政支付能力计算出义务教育经费缺口,不足部分由上级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弥补。这种方式主要在美国实行,他们首先由基层政府制定一个教育支出的预算,如果基层政府财政不足再由上级政府和中央政府划拨专项资金,中央政府以此来调控义务教育的实施。由于这种方式操作程序复杂,技术上要求很高,短期内难以实现。
四、当前教育财政政策现状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一直在努力扶持基础教育,但是其现状也不容乐观,尚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方面。第一,当前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政府投入总量相对不足。最近几年来,财政性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虽然连续几年增长,2007年为3.4%,2008年为3.6%,2009年为3.9%,2010年为4.3%,但是和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入的义务教育资金总量还存在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同时,我国在基础教育中中小学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一些贫困地区仍然有发不起工资的现象。教育经费投入依然是制约义务教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要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快速发展,必须加大政府投入的义务教育资金的总量。第二,城乡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差距太过悬殊,导致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学校建设、资源配备等硬件上,也体现在教学质量、师资配备和教师工资等软件方面。城乡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上存在严重差异,不同地区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水平也存在极大的不均衡。在一些发达的大城市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对于贫困地区的投入就显得捉襟见肘。东部发达地区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7630.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