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基层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化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疯狂大货车“案为例【字数:7564】

2023-04-14 14:5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基层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化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疯狂大货车“案为例
摘要
基层交通执法目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整个在研究交通执法领域内地域性强,但是由于各时间段的经济水平差异,每个时间段的现实交通状况不同,因此在交通执法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尽相同。近年来,由于全国小型载客汽车的保有量持续增长,加大了基层交通行政执法的压力。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在执法模式上要求进行改良建设,各地的公安交警部门朝着规范化执法模式进行建设。但针对一系列基层交通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执法模式也是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和转变。通过对哈尔滨市“疯狂大货车”案进行分析,分析案例当中为何出现执法不作为、渎职、以公谋私等行为,从案例当中的问题着手来阐述我国基层交通行政执法现状,是否普遍存在、存在的原因。辨析基层交警执法现状,同时借鉴国外比较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化的执法管理模式。问题研究探索出规范化的执法模式该如何开展,以专业化的标准来衡量执法者的业务水平,以系统化的标准来管理执法者的准入机制、高要求的培训测试模式,信息化的标准完善整个执法程序的监督过程。
  关键词:基层交通行政执法;执法规范化;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增多和交通管理环境的日益复杂多样,原来的交通执法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与要求,基层交通执法面临着诸多问题。客观经济环境的日益增长使得执法环境压力增大,为了经济利益的增加,往往出现超负荷运行模式,超载超限、超速的情况愈演愈烈。从基层交通行政执法出发,基层执法反映出许多问题,执法者的不作为、乱作为,基层执法负责人的违法乱纪,错杂的关系网使得原有的执法模式更雪上加霜[[[1]宋佳奇.交通警察现场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20,22(01):第89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有了更高的标准,人口的快速流动、车辆的不断增多,交通压力的加大,致使交通行政执法有了新的要求。从依法治国的政治布局出发,分析基层交通执法问题。之所以x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次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就说明基层交通执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是存在着漏洞,尤其体现在基层交通行政执法方面。主要是近年来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从基层交通执法案例的角度来切入研究主题,目的还是在于要加强基层交通执法规范化建设。基层交通行政执法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基层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健全基层执法人员准入机制的高要求下,高质量的掌握了解执法程序,达到执法规范要求,同时在执法程序监督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执法规范专业化要求的标准[[[2]李先波,李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J].湖南社会科学,2018(02):第7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推动着法律不断完善、推动着执法要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在基层执法环境中,执法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很棘手的,基层交通执法更是难上加难,执法权的集中行使从而产生了新的执法问题。行政执法往往出现以公谋私、渎职、不作为等行为,通常结合当地基层干部的官商勾结徇私舞弊、xxxx腐败等问题,因此导致了基层执法驶入困境。一旦出现“保护伞”等恶势力,基层行政执法就失去了规范、失去了公平公正,让基层无法治可言。法律旨在防止强势力为所欲为,基层交通行政执法规范化,是在维护法律的公正,同样更是执法为民的最佳表现形式。
基层交通执法规范化问题研究目的在于顺应全面依法治国,也是依治国的实践[[[3]王紫零.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开启法治中国新征程[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01):第32页.]]。我国基层交通执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公民的法律观念的增强,这就突出对基层交通执法规范化研究的必要。在我国基层交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重视,需要制定出完善的体制机制或解决措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法过程的满意度,才能在今后取得对执法过程的支持和理解。构建科学规范的基层交通执法模式,让基层规避“保护伞”下的执法恶况,加强程序化监督、规范化执法,才是行之有效的防腐剂,才能使基层交通行政执法得以在法治的阳光下接受人民的监督[[[4]臧彦卿.构建“一城一交”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J].机构与行政,2019(12):第52页.]]。
  1我国现阶段基层交通行政执法背景
基层交通行政执法背景,从我国的现阶段交通状况决定。交通,一段时间内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快速流动,此文解释的交通缩小范围指的是公路运输交通状况,公路运输依赖的主要运输工具为汽车运输。就2019年来说,其中小型汽车保有量达到了2.6亿辆,在扣除报废注销汽车辆的条件下同比2018年相比增长了8.8%。
如此庞大的全国机动车运载数量,再加上人口流动与季节性的旅游交通更是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我国交通道路的大发展,使得基层交通执法的压力颇增,交通执法出现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5]陶国智.基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案件的智能分析和研究[D].广州大学,2019.]]。
主要表现为交通堵塞严重、混乱交通。一旦不同交通消费需求的各种车辆混合在一起,使得出行效率降低,相互冲突,从而导致交通违纪现象普遍发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混合形式,不按道路标识行驶等一系列违章行为致使交通状况陷入了瘫痪。交通状况的混乱直接影响着交通行政执法的处理能力,案件处理不完、违章太多、机动性大,构建规范的交通行政执法模式很有必要,为构建良好的交通状况打下基础。
  2哈尔滨市“疯狂大货车”案情介绍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说起大货车,给人的印象都是肆无忌惮、疯狂违章、超载超速超限还闯红灯,在恶性竞争下,这些大货车经常发生一些重大的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大货车如此横行,侵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有主要监管责任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为什么会视而不见呢,原来他们已经沦为了这些大货车的“保护伞”。2018年6月,哈尔滨市纪委监委发布通报,向社会公布122名为大货车充当“保护伞”的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
为何此次扫黑除恶活动会查到交通行政执法上呢,那时因为以前的哈尔滨市,虽然整体市容良好,是人人称赞的好地方,但仍旧能在街上看见一些不和谐的场景。比如一些装满沙石的大货车,在道路上旁若无人的行驶,不仅速度快,而且由于装的货太多甚至会出现一边行驶一边洒落沙石的情况,市民们避无可避,导致几乎每年都有人们因此而丢掉生命。哈尔滨市民都十分头疼,极度厌恶此等做法,便将这些违规大型车辆称为“疯狂大货车”。
这些车辆不分时间、不分路段地在相关区域跑,甚至于有一些车辆他自己为了多拉一些还改装、超载,这些都是在交警的查处范围之内,如果没有经过交警的允许,没获得保护是不可能跑的。“保车团伙”向交警行贿,帮助违法大货车通过利益输送,向负有监管责任的交警部门寻求保护。
系统性、塌方腐败问题,有的整个部门基本上全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部分交警秉公执法查处违章,但随后由于保车手段,也有通过队长、支队长等干部撤销违章违法行为。滥用职权销违章,违规降低处罚标准。于是,一条“以恶经商、以商养官、以官护恶”的利益链逐渐形成[[[6]陈雅.我国交通警察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研究——以哈尔滨市“疯狂大货车”案件为例[J].辽宁经济,2019(02):第71页.]]。
  3哈尔滨市“疯狂大货车”案情所反映出的基层交通执法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3.1案例中出现的基层交通执法问题
执法主体之间相互推脱。“疯狂大货车”案例当中路面执勤的交警同志还有路政大队的同志,相互打手势指挥车辆进站、直接过站等,从相互监督合作到包庇违法行为。政府下的多个部门本应该通力合作节省人力资源,但是执法主体彼此之间相互推卸,从而导致找不到执法主体,同时也拖延时间,降低了办事效率。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行政职能的开展和推进,打造综合性执法模式是当前打造的服务型政府的主要方式,执法权限的分置,整个的行政执法体系由公安、税务、食品安全、卫生、国土等专业化的执法部门。这些执法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工作的开展也存在着盲区,既没有好的模式去借鉴,更需要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合作的执法模式体制。面对行政相对人的违法行为,有的执法机关或者因为职能单一而没有行政处罚的权力,或者受到某种压力、黑恶势力的恐吓,缺乏综合协调作战的机制,执法环境势单力薄[[[7]王志行.基层社会管理的现实困境与创新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4.]]。
执法程序缺乏规范。按照法律程序办案执行,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大问题表现在听领导安排任务、听从上级的命令,从而忘记了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方法、手续、步骤、期限时效等。基层的执法环境地方的一把手或者政府的领导的压力给基层的执法人员造成执法困难,长此以往就不注重执法程序的规范。程序是执法办案的流程,提出来要完善执法程序,为了严密的执法程序保障执法公平公正。程序公正做到了,实体公正才能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实体是里,程序是表,相辅相成。这问题也就是出现“保护伞”的直接原因,缺乏规范的后果就是无视法律、肆无忌惮的包庇违章车主。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对于改善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8]平玉和.新时期我国法治公安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只有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基层交通执法活动中有用武之地,交通执法队伍成员不仅要掌握交通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还要具备管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结合交通执法实际,发现、研究和解决深层次的执法矛盾。因此,特别需要高素质的研究人才和熟悉民法、诉讼法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博学”人才。执法
人员比例相对较小,能独立主持听证、熟练撰写答辩状的人很少,使执法人员难以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不能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使一些执法人员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实际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队伍的整体形象。高素质的专业化执法人员同时需要高度的政治觉悟,“疯狂大货车”案例当中这些基层执法者就是缺少高度的政治自觉从而导致了“保护伞”不断扩大。
执法内部机制不畅。目前,道路管理、交通管理两个部门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具有重叠的执法功能。虽然也有统一的行动和合作,但基本上是独立的。特别是道路运输执法、路政、运输管理队伍同时负责控制车辆超载超限,但他们之间的服装不统一,执法车辆的标志不统一,处罚标准和处罚力度不统一,群众难辨,两部门各自的职能难以明确,容易产生“乱罚款、乱收费”的印象。这种交叉管理体制不仅造成了交通执法管理的混乱和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严重影响了交通执法在群众中的权威性和良好形象[[[9]吴国勇.结合交通执法实际推进规范化建设——松溪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规范化建设顺利达标[J].安全与健康,2016(02):第15页.]]。
  3.2基层执法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
3.2.1机关责任人的违法乱纪
基层交通执法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以机关责任人为首的违法违纪活动,行政执法主体承担着重要作用。以“疯狂大货车”案为例,一些干部“打招呼”,滥用职权“开绿灯”,揭秘“出卖人情”,在一些副处级领导和主要领导的“示范指导”下参与“谋取私利”工程,对公权力肆意挥霍、肆意践踏——基层执法者竞相效仿,能够违规放行多少车;等一系列违法行为。据调查,市区13个交警大队中,有12个大队涉案,108个大队违规。系统性和压倒性的腐败令人震惊。
作为机关责任人,一旦被“保车团伙”腐蚀了,从上而下的基层执法干警整个的执法模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单一的某个具体行政行为到整个的交警监管部门,违法领域涉及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机关责任人的违法乱纪,首先问题出现在了整个辖区基层的腐败,往往辖区的一把手或者担任重要岗位的国家工作人员腐蚀了,从而地方式的“保护伞”接二连三的出现,整个基层司法瘫痪。
基层的执法环境本身上就有人情关系因素干扰,第一责任人由机关的一把手或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做不到廉政就使得地方基层交通行政执法陷入困境。机关责任人要杜绝自身的违法乱纪,才能以身作则,为执法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3.2.2基层执法者的责任心不强
作为一名基层执法者,使命和责任都要牢记。肩负着秉公执法的使命、有让公众感受到公平、公正的责任。作为排头兵,站好自身的岗,让自身的执法行为能经受起监督才是责任心的体现。
基层执法者的责任心不强,表现在不履行、不正确履行、包庇等等一系列的行为,致使行政行为缺乏公平、公正的环境。在“保护伞”下的执法模式,基层的执法者忘记了个人的责任和使命,听从命令服从指挥,为了不得罪上级往往导致执法行为存在着不合理。在“疯狂大货车”案例中,种种情况显示,基层的交通执法干警存在着责任心不强,无论不罚钱、不拦截等一系列行为,以点见面,整个的执法环境因此就形成了环环相关的“保护伞”模式。执法者的责任心更体现在执法者的专业化的执法业务知识,不具备优秀的交通执法法律规范、法律法规等,更加表现着对交通执法工作岗位的不热爱、不尊重法律、挑战司法权威。
  3.3基层执法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
3.3.1执法环境不够理想、“保护伞”下的执法
基层涉黑涉恶涉腐败问题的出现,随着问题的浮现以及人民群众的不断挖掘举报,这些黑恶势力以及腐败问题不断侵蚀着我国基层的执法。社会中往往是人情大于法,尤其是基层,源头治理不力,对治理工作态度,以完成任务为由、以影响交通畅通为由,对人民群众不负责、瞎指挥。
行政执法环境的不理想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地方财政收入依赖于某运输公司或者某土石方公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执法规范化施行,一旦从严执法就使得当地的财政收入大幅下降,从而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政绩不得不向交警部门“打招呼”,这样一来基层的交通行政执法不规范、不按程序化流程办事就很常见了。
执法的联合合力没有形成,存在着怕惹事,谁牵头谁负责、谁牵头谁受罪,最后变成了交通执法孤军奋战,有时工作相互之间不配合,客观上就造成了执法难、问责难,同时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合力,也为权力的不正当使用埋下了隐患。“保护伞”下的执法,地方的官商勾结,“以恶经商、以商养官、以官护恶”xxxx受贿导致执法活动无法公平、公正的开展,因此基层交通执法的执法环境不理想。也是“疯狂大货车”案出现病因的重要原因所在,为基层腐败埋下伏笔,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隐患[[[10]王艳文.交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J].机构与行政,2017(04):第40页.]]。
3.3.2舆论媒体监督的失职
近年来,由于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当中一些官员的违法乱纪、地方的不文明现象,公众借助微博、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平台进行曝光、举报。自媒体,这是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的一种监督手段,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其自身的特性,并出现了以历史为特征的多种形式的公众舆论监督。此外,还向政府和非政府组织通报了公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和许多重要的“揭露”“曝光”事件。人口公众的注意力重振了我们的监督系统,并在促进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哈尔滨市“疯狂大货车”案,之所以在“保护伞”下隐藏那么久,哈尔滨市的媒体舆论监督存在失职,如今的信息大数据时代通过媒体舆论监督发现一些列的大事大案,通过媒体曝光加上群众舆情的监督,必然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必然会展开深入的调查取证,从而实现打击违法乱纪、惩治腐败等党风廉政问题。
  4国内外执法现状
4.1德国城市管理执法的现状
众所周知,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地方自治。各地区的城市管理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又是地方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国家以下各级政府执法部门担负着执法的主要任务。国家政府还将设立多个部门,包括财政部、内政和体育部、劳动和妇女部、卫生和社会事务部、经济、技术和研究部、教育、青年部等8个部门文化发展部、城市发展与环境部、司法与消费者保护部。但是,州政府部门和联邦政府部门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们独立存在,互不影响。国家以下地方政府通过地方立法发布具体的行政法规和自治条例。与联邦政府的工作职能相对应,德国的行政执法任务主要由以下州和地方政府来完成[[[11]徐继承,姚倩倩.19世纪德国的城市现代化初探[J].都市文化研究,2018(02):第185页.]]。
德国的执法管理注重激励促进、监督制约。把基层执法者行为,通过同级执法者相互之间相互监督制约,对于举报,会认真回函,调查属实后查处问题。德国不仅拥有管家式的城市管理机构,在城市管理机制层面也做出了改革和创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在德国众多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服务品质。
德国的城市管理特点就是一再强调的秩序,以良好的社会秩序闻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赢得世界认可。警察机构和秩序局为了维护治安,一再构建良好的社会秩序。数字化的城市监管机制让德国的城市管理有了坚实的保障。不仅保证了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也为城市明天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2我国基层交通执法管理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第五条规定:xxxx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的交通执法由路政执法人员和交通警察共同协助维护交通秩序,两者按照各自的职责履行不同的义务,各自依据的法律条款不同。交警的主要职责是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一些违章行为,而路政执法人员主要是保护公路;但两者之间有时职责相互冲突而导致协调不当造成司法资源浪费。也存在两者职责的义务漏洞,从而使行政相对人钻法律漏洞,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交通行政执法是相关部门根据法律规章,对交通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其权利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下交通行政执法的执法方向大体来讲是正确,达到了执法的基本要求。但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该组织当中还是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目前由于老百姓的文化水平不够高、法律意识淡薄,对我国的法律的理解不够深刻,从而不能够很好的利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在此情形下,上路的各种交通隐患隐性存在,从而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这也加大了基层执法者的执法压力[[[12]朱元可.邯郸市交通执法困境与治理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8.]]。
基层执法的现状表现在执法观念错位、缺少服务意识。执法态度强硬,认为执法就是打压处罚,从而不安法定程序办事,个人主义权力化,以个人利益为先。忘记了执法为民,恰恰是以服务者的身份来为当事人办事谋利益、纠错误。执法文书格式不规范,也是常见的执法问题,执法人员简单勾画处罚单,使得当事人不能准确的辨析违法行为,也没有给当事人起到重视教育作用,也会导致后期再查阅归档时造成很大的困难。基层的环境常常会出现“人情关系”对行政执法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从领导到执法者个人都会受到大大小小的干扰,在人情的干扰下,一些违法行为也就不了了之。最值得考虑的就是在程序上,典型的就是一般程序却错误的适用了简易程序、对于一些行政处罚应告知的听证程序而没有告知,相关的案件文书等因案件标的小而没有制作,从而造成程序违法[[[13]王倩.盘锦市基层交警执法现状及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虽然我国整体的基层交通行政执法现状不容乐观,但也有一些试点地区改善执法体系,从而达到规范化模式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