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字数:7923】
–《天堂电影院》的叙事艺术与成长主题
摘要:《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的代表作品。影片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意大利西西里岛小男孩多多的成长故事,不止包含了小男孩多多成长中每个感动的瞬间也包含了伴随其成长的电影的发展演变过程[1]。虽然没有太多着名影星的参与,电影却凭借它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发人深省的成长主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全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多种奖项[2]。本文将从影片的叙事艺术,影片的线索以及有关主人公成长的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让读者对该影片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并且激发一系列深度思索,产生对生活更多的期待与向往。
关键词:天堂电影院、叙事艺术、爱与成长
引言
影片背景
《天堂电影院》的故事发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二十世纪四五时年代的意大利正处于二战后期,作为德国的仆从国,受到英、美等国家的制裁,经济在战争中受到重大损失,教会势力强大,国王赋予教会特权。那时人们生活单调,但那时的每个人都善良淳朴,在战火不断、亲人生死未卜的情况下,电影院就像是人们心中的天堂,不止成为打发单调生活的娱乐方式,更是通过电影给心灵一种慰藉,有更加努力活下去的信心。
影片介绍
《天堂电影院》讲述了一位功成名就的导演沙瓦托狄维塔的童年乃至青年的成长经历,影片通过中年的他回忆的方式向观众娓娓道来。其中包含了他与电影放映员艾福瑞多的不可割舍的感情以及青年的他初遇爱情时的苦涩与甜蜜,还有伴随其成长的电影的发展过程及那个年代再也回不去的淳朴与宁静。
本文研究方向
《天堂电影院》在很多人心中都是排名第一的电影,不只是故事感人,更多的是观众总能在某个镜头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故事里的人在长大,看故事的人也在成长,影片里有太多的经典值得回味与深思。本文将通过对电影叙事艺术的描写,让读者对影片的立体感甚至对导演精湛的叙事技巧拍手叫绝,同时本文也通过对电影成长主题的描述,让读者产生共鸣。时光荏苒,世间万物瞬息变幻,那时的人、那时的情怀都随着时光的消逝一去不返,但唯一不变的是当岁月已去,心中沉淀下来的对过去一切的美好的怀念,以及长大成人,对生活更多的恍然大悟。
正文
1988年上映的电影《天堂电影院》是意大利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该片获众多奖项,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影迷心中排名第一的电影。诚然,每个人对经典都各持己见,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对天堂电影院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就自己的见解加以分析。
影片精湛的叙事艺术。
影片从年迈的老母亲四处打电话找寻一个名叫沙瓦托狄维塔的人,并且坚信她一定找得到,话语中听得出这个人已30年未归乡,但母亲还是毅然地相信他一定记得某事或是某人。这时随着悠扬的音乐,镜头转向主人公,此时已到中年的多多听到母亲打来电话的这个消息,说“有人死了,叫艾福瑞多,明天出殡”。伴着雷声、风铃声,多多躺在床上表情看起来有点凝重,思绪开始退回到小时候,由此打开了尘封三十年的记忆。这时镜头一转,回到童年多多,神父在前祷告而作为助祭的他在后偷偷打瞌睡。影片于是由此开始了对多多成长故事帧帧回忆。
影片有很多处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同样也有很多处令人感动、令人不禁落泪的镜头。比如影片中有一处多多在学校的场景,老师在讲台上批评一个连乘法表都背不出来的同学,多多好心提醒,却被那个同学误解,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一处的描写反映出了他童年伙伴的迟钝以及为多多日后的童年都与艾福瑞多呆在一起提供了前提。还有影院里人们捉弄那个老是来影院睡觉的人,那人被吓醒总会说些恐吓的话“我要宰了你们,走着瞧,混蛋!”,引得一片嘘声。这一小镜头的描写反映了那时人们的简单、快乐,为单调的生活想方设法的创造乐趣,让生活看起来不那么枯燥乏味。再比如小多多帮艾福瑞多作弊,将写好答案的纸条扔出去,艾福瑞多立马攥在手里时的表情,可爱的像个孩子。这一幕的发生将多多与艾福瑞多的感情推向新的高度,使二人感情开始升温。还有多多在神父面前假装脚痛,让路过的骑着自行车的艾福瑞多载他回去,多多坐在艾福瑞多的自行车前梁上的镜头常常被用来作为影片的宣传海报,就是因为从这一幕开始两人命运真正开始交融,像极了一对关系甚好的父子。再来说说影片中那些曾触碰到心底令人有过痛有过感动的情节。第一处是多多的母亲听到父亲不幸阵亡的消息,母亲一脸绝望的走在街头,这时观众不由得会想起之前多多对妈妈说他不记得爸爸了,母亲告诉多多爸爸很快就会回来,还有多多说爸爸死了母亲哭着打他说没有,而如今一直不愿承认的事实被公布出来,这对于一个要照顾两个小孩的年轻母亲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打击。看到这里,观众不禁心生同情,多多家里的生活本就一贫如洗,如今又雪上加霜,使得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还有在青年多多饱受相思之苦的时候,一场暴雨骤降,同时带来了他日思夜想的姑娘,他们在雨里拥抱亲吻,那样的久别重逢对于主人公来说是种解救,对于观众来说是种莫大的安慰。还有影片的高潮部分,中年多多打开艾福瑞多留给他的东西,是一串串当年被剪掉的吻戏的镜头,看着那一串串拼在一起的零碎镜头,多多看的百感交集,观众也看的热泪纵横。那时懵懂的他只知道被神父一声令下剪掉吻戏是一件多么好笑的事,而如今艾福瑞多已不在身边,神父也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权威,所有的物是人非一下子涌上心头,感慨万分。
影片在叙事结构上以回忆为主,中间穿插了三个闪回到现实的镜头[3]。第一处是在多多正处于相思之苦,因见不到心爱之人而烦躁,感叹夏天为何还不结束,像电影一样淡出,切到暴风雨岂不是很棒。就在这时,一道闪电划过,真的下起了暴雨。而真正兴奋的是爱莲娜出现了,俯下身亲吻他,这一瞬间闪回到中年多多,他眼角明显有眼泪划过的痕迹,这样的特写足以见得多多对初恋的刻骨铭心,曾经是真的爱过痛过挣扎过无奈过,纵使30年没有再提起,但隐藏在心底的那份不甘心依旧无法释怀。影片的第二处闪回是在多多服兵役回来后,在与艾福瑞多促膝长谈后艾福瑞多要他离开这里,他一个人坐在广场的台阶上似在沉思着什么。这时镜头闪回到中年多多,他由躺着的姿势坐起,当他回想到那个决定他人生去向的夜晚时,艾福瑞多为他指明了去向,这才有了他日后的成功,这一镜头的描写体现了艾福瑞多在多多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紧接着青年多多乘坐的火车渐行渐远,镜头切回到中年多多回来的飞机上,如此自然,就仿佛30年从未开始,所有的回忆都仿佛发生在昨天一样。这样的镜头切换使电影显得不那么单调,让人回味无穷。也充分体现了多多在回忆到那些令他感慨万千的时候,他内心的激动、疼痛与敏感以及那份久久无法平息。
再来说说影片对细节的处理。影片整体采用现实和回忆交叉的方式,运用主人公的主观镜头,对主人公从童年到中年的所有经历进行讲述,在与艾福瑞多的互动中二人的矛盾与爱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增,给予观众强烈的层次感。如影片刚开始多多想要艾福瑞多把剪下来的影片送给他,艾福瑞多无奈之下答应,并说送给多多可以,但必须由他自己保管。这一细节充分表现了多多的可爱与调皮,以及艾福瑞多的善良与淳朴。在多多因为偷偷把买牛奶的钱拿去看了电影惹得妈妈大怒,而正好经过的艾福瑞多成功化解了尴尬,这一细节正是两人关系升温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些细节拍摄中,导演采取了不同的镜头和拍摄角度,对故事情节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使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享受。
接着说说影片对长镜头的合理处理[2]。影片中多次运用长镜头对人物对话进行拍摄,从远到近的对说话人渐渐放大,例如影片开始多多与情人的对话,镜头由情人的声音转向侧脸,并且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转向正脸也只是半分钟的时间,接着又转为背影,这样的镜头描写突出了影片重心,情人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二人的对话内容及多多听到重要信息时的反应。这样的镜头也能充分展现人物心境,并且将人物的情感波动表达得连贯自然。其次,长镜头对影片的场景氛围更加合理的表现在观众面前,同时能够较长时间的对影片的故事情节进行完整的展示。
二、影片的时间线索及感情线索
《天堂电影院》从时间角度来看,可分为两条大的线索:一是中年多多的回忆;二是多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两条时间线索相结合且相互照应,使得第二条时间线索更长远,从可见的十几年(童年-青年)延长到几十年(童年-中年)。
童年部分,多多与艾福瑞多由电影结缘,艾福瑞多没有儿子,而小多多又聪明伶俐,惹人喜爱。小多多从小对电影痴迷,自然对作为放映员的艾福瑞多充满好奇,想要接近。于是,童年的多多大多数时光在电影院放映室度过。艾福瑞多教小多多放映电影,小多多帮艾福瑞多度过考试难关。那时的经历也充满惊险,影院意外失火,艾福瑞多险些丧命,唯一惦记他安危的小多多冲进火场用他小小的身体将他扛了出来,保住了他的性命,多多的这一举动更是让艾福瑞多对眼前的这个小孩充满爱与厚望。他阻拦了多多的休学念头,他告诉多多将来要做更多的事,更重要的事。青年部分主要以多多的初恋为主,讲他是怎样认识并对爱莲娜一见钟情,讲他如何曲折的追到了爱莲娜,讲他们做着所有热恋期情侣都会做的事,讲他们爱情受阻,二人最终不了了之。后来把一切看在眼里的艾福瑞多,不想看着多多就这样颓废下去,劝多多离开小镇,寻找外边更广阔的天地,并且永不回头。艾福瑞多讲道:“每天待在这里,会把这里当成全世界,会相信事情一成不变,离开之后,过个几年,一切都会变,多多也会断了牵挂,不再追寻,不再拥有。”艾福瑞多跟多多讲了这样一句话“人生与电影不同,人生辛苦多了”,多多听了艾福瑞多的话,在广场沉思已久,大概是做着离别前最后的决定。随着火车即将开动发出的铃铛声,镜头转向离别的场景。多多与母亲、妹妹相拥着道别后,走到艾福瑞多面前,艾福瑞多紧紧地抓着他的衣服,不断地强调着“不准回来,不
准想到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想家时要熬住,忘了我们,要是你失败逃回来,就别想来见我。”多多应着感谢着,之后被艾福瑞多一把推开。正是这一番话支撑着年纪尚浅的多多身处异国他乡时仍毅然地坚持着。就像指路的灯,心中那番话在,路就在。中年部分,也就是影片中主人公现在的样子,他不负所望的达到了所有艾福瑞多的期望,在功成名就后一直没有返回家乡,没有前功尽弃。直到听到了这个他三十年从未联系却一刻也没有忘掉的人离世的消息,大概多多也没有想过他与艾福瑞多的重逢会是在葬礼上,一个意气风发,功成名就,而另一个去了天堂,只能远远看着这个成功了的年轻人。于是,多多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这是青年多多离开家乡后第一次回来,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却足足用了三十年……
很多人会说,为什么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看起来丝毫没觉得冗长,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呢。这就在于讲故事的人抓住了时间的轴,让影片中出现的十几年在观众心里延伸了几十年,也让主人公几十年尘封的记忆一下子浮现眼前,仿佛就在昨天。
《天堂电影院》从感情的角度来看,也可分为两条大的线索:一是小镇上人们对电影院的感情;二是艾福瑞多与多多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的感情。这两条线在电影里也是相互交错,原因是故事大多发生在电影院,以电影院为平台,所有人的故事、感情都与电影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除了大线索,还有多多与爱莲娜的爱情,妈妈对儿子的爱,以及人们对那个逝去的时代的爱。
先讲小镇上人们对电影院的感情,从影片开始到结束,只要是电影院有电影放映,场场爆满。从神父说起,作为封建教会的代表,掌管放映电影的内容的大权,审查电影是认真看,到电影公映时依然会认真看,看得陶醉。接着说说小镇上的人们。电影院作为人们唯一的娱乐消遣途径,自然是被无限热爱和拥护。从教会管辖下的电影院到被私人承包,看电影的人依然在。从影片里可以看到人们在影院里人们的千姿百态,无论是处于热恋期的情侣、处于哺乳期的母亲、还是上小学的孩童等都聚在一起看同一场电影,同欢笑同惧怕同嘘声同流泪……同样影片也有对某些特别的人进行了描写,比如坐在二楼的男子总是毫不遮拦地往下吐痰;总是来睡觉被人捉弄后放狠话的男人;因为看惊险片突然心脏骤停,之后他的座位被放上鲜花的老人;因为某次不经意的对视产生爱情,之后在新影院成立后坐在一起还有了宝宝的夫妻;一个从观影开始到结束全程满含泪水背出全部台词甚至连最后的字幕“fine”都跟着念了出来的男人……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看完一场电影后,又重新换个位子再看一遍,或者为了看电影排几小时的队,为了看电影投诉那些已经看过好多遍的人,再或者因为看不到电影在影院内吵闹。在影院被烧毁后,人们纷纷前来围观,面露悲伤,神父一句“现在怎么办,以后就没有娱乐了”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后来新天堂电影院开张,人们又重拾热情,重新投入对电影的爱。
然而当多多三十年后再回到小镇,电影院早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不再为人们所热衷。电影院破败不堪,新的科技取代了电影院。再也看不到人们不厌其烦的买着票看同一场电影,再也看不到人们搬着小板凳坐在广场上,享受一群人露天的狂欢,看不到人们相互为电影中的情节哭泣欢喜沮丧的样子。在送艾福瑞多最后一程的时候,灵车经过早已歇业废弃了的电影院都不约而同的停下来,抬头望望这陪伴他们几十年时光的快要被拆掉的天堂电影院。电影院被炸这天小镇人们都聚在了广场上,随着那声巨响,当年的影院老板、助手都不禁闭上双眼,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对于那一代小镇人们来说,电影院不只是娱乐消遣的途径,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对生活的最本质的期待,是那个时代人们都会有的情怀,就如同只要电影在,生活无论多难都可以继续。影院坍塌的那一刻他们哭了而新一代的年轻人在废墟里嬉闹,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对这一代人的终结下一代人的开始。而影院在变,时代在变,影片中却有一个人从未变过,那就是嘴里永远重复着“广场是我的”的疯子,就好像那个时代的见证者,只要他还在,那个时代就不会远去,不会被遗忘。
再来说说多多与艾福瑞多忘年之交的感情。文章前半段用大量的文字描写了多多与艾福瑞多之间的故事,足以见得二人感情之深之真。艾福瑞多一生无子,将多多视为己出。在多多被母亲责备时,他站出来帮多多解围;在多多痴迷电影放映时,他教导多多将来应该做更有意义的事;在多多坠入爱河时,他给多多出点子帮多多追到心爱的姑娘;在多多正处于失恋迷茫之时,他果断帮多多做决定,要他离开这里,去看外面更大的世界;在多多启程离开之时,他一再强调着嘱咐着多多千万别回来,千万别想家,千万要坚持住……对于幼年失去父亲的多多来讲,如果童年里没有这样一位如同父亲如同导师的人,他大概童年会少了很多乐趣,也不会有如今这样的成就。而同样的,对于艾福瑞多来讲,一生无子的他遇到了调皮聪明的小多多,心生爱怜。在意外来临的时候小多多是唯一惦念他不顾一切冲上来救他的人,这样的感情早已超越了生死,是一种融入血液里的爱,不是亲情却胜似亲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多多会将所有的心事都讲给艾福瑞多听,并且愿意听从艾福瑞多的建议。正是因为这样的感情,多多的母亲在艾福瑞多去世后,四处打电话并且坚信即使三十年从未回家的他一定会回来。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年多多听到艾福瑞多去世的消息后回忆席卷而来,彻夜未眠。当他回到母亲早已布置好的房间,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模样,他环顾房间陈环顾墙上的旧照片,眼睛里扫过的有那时留下的影视相片、手摇放映机、老照片。最终多多将视线定格在与艾福瑞多的合照上,照片上的艾福瑞多还如儿时记忆中那般神采奕奕……见到艾福瑞多的妻子是在送行的队伍里,才知道艾福瑞多老是提起他,临死前也是。想多多,想见多多,却更想让多多忘掉这里曾痛苦的一切,想让多都追求更多的事情,这无声的爱大概到这最后一刻观众才能真正体会得来。可以说艾福瑞多对多多倾尽了心血,他教授了多多一切关于电影的东西,给了多多关于电影梦想的最初启蒙,更可贵的是他将对多多的爱表现为将多多一把推开,而不是死死守着。
艾福瑞多留给多多的东西是一卷胶片,他回到罗马,拿出胶卷,才发现原来艾福瑞多留给他的是当年放映电影时剪掉的一个个接吻镜头,每一幕都那么熟悉。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这里想到影片开始时,小多多向艾福瑞多索要剪下来的胶卷,艾福瑞多答应了却说要替他保管,如今算是将当年答应多多的还给多多。这胶卷也或许代表了多多小时候想要得到却又得不到的东西,那就是梦想。而艾福瑞多亲手培植了多多的梦想的幼芽,又将这株小幼芽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多多再一次泪流满面,想说却没来得及说出的感谢就这样成了他与艾福瑞多一辈子的遗憾。我想艾福瑞多通过这一个个被剪掉的镜头,是为了告诉多多,如果要创造出那么美丽的荧幕上的爱,自己就可能需要减掉自己生命中的爱,正如同他剪掉了多多和爱莲娜的爱情,这是一种创造电影的美丽的代价。多多看到这些难免感慨万千,对艾福瑞多深深地怀念,对故乡的怀念,对电影的怀念,对他童年直到青年生活的怀念一股脑全部涌现。
接着来说说多多的爱情。影片并没有用大量镜头描述他的爱情,因为那只是他成长的一次蜕变,与影片主题没有较大关系。多多是在拍摄短片的时候无意中拍到了美丽的爱莲娜,那时他并不知道爱莲娜是谁,却一见倾心。后来在同学口中知道她是位银行经理的女儿。他总试图搭讪却弄巧成拙。后来他用风雨无阻的坚守打动了爱莲娜,二人成功在一起了。和每对陷入热恋期的情侣一样,每一天都甜的发腻,吃刚摘下来的叶子和水果,在田野里奔跑,共同庆祝生日,开车兜风……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多多会在等待的第九十九天离开。想象一下,如果在第一百天的时候,爱莲娜仍旧没有回应他呢,他是不是会沮丧的像只被抛弃的小狗对爱情再也提不起热情。大概有人会猜,多多离开只是单纯的害怕被拒绝,因为那样他会伤心的一发不可收拾。其实不然,多多在第九十九天离开更有深意,他离开不仅证明了他的爱,并且会将这份爱永远存在他和爱莲娜的心里,心里存着对爱莲娜的希望,而那个还未等到的答案也不至于将他推向绝望。多多这样做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对爱的忠贞不渝,同时也留住了尊严,不至于最后会被恋人踩在脚下。
这天两人开着破烂的车在公路上嬉闹时,车突然坏掉了,于是两人在路边等着过路的车会载他们一程,不巧的是两个人等来的是爱莲娜的爸爸。就这样二人恋情被女孩的爸爸阻挠,二人不能再见面,他收到爱莲娜的来信,说要回巴勒摩上大学,两个人就无法天天见面了。悲伤的多多一下子对生活没了兴趣,就在露天电影上映的这天,他躺在地上期待夏天赶快结束,突然一场暴雨带来了他日思夜想的爱莲娜,二人在雨中亲吻,足见思念之深。后来多多要去罗马服兵役,他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爱莲娜来送他,带着这样的遗憾他在服兵役期间他写过信打过电话,但最终没能找到爱莲娜。就这样二人的爱情不告而终。
可能每个人的初恋都不是那么完美,不只多多,初恋是用来缅怀逝去的青春的。但放不下这段感情的多多自始至终都没能忘掉爱莲娜,那个给他留下刻骨铭心回忆的女孩。以至于他三十年来从未安定下来有个家,以至于他三十年后回到家看到自己曾经拍摄下来的爱莲娜还是会泪目。他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应该更坚强、更放得开,结果只是回到原点,仿佛没离开过。母亲也劝他定下来,有心爱的人,忘了爱莲娜。大概爱莲娜就是他埋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他以为不曾提起就代表遗忘,然而当往事重提,埋在心底的坎依然迈不过去。
伴随主人公成长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爱与成长的主题
影片的线索讲完了,伴随他成长的每个瞬间有感动也有成长,而在多多不同的成长时期出现的不同的人物,都给了多多不同的影响,同样这些人也见证了多多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
先从母亲说起。幼年的多多缺少父亲的陪伴,母亲一个人既要照顾他还要照顾更小的妹妹,家里条件贫苦。母亲管他很严,犯了错就会教训他,所以幼年的多多比同龄孩子更懂事,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707.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