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舆论传播现状的分析及舆情引导研究【字数:7627】
摘要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转播这一过程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新媒体的发展使传播工具无限多样化,但是如何控制传播的内容成了重中之重,信息的庞大和繁杂的同时,也滋生了很多的不良信息和舆论。高校的人员之密集,信息流通速度之快,是高校舆情引导的必要原因之一;还有就是很多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在形成和变化,他们所接受的信息会对这一变化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对舆情进行合理的引导。
本论文就是研究高校当前的舆论传播现状,通过的得出的结论分析当前舆论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引导对策。高校管理者采取舆情管理措施,合理进行舆情引导。净化舆论传播环境,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等院校,舆论传播现状,舆情引导
前言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很特殊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处在学生向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社会的洗礼与磨练;他们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在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如果理念和判断受到了影响甚至扭曲,那么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舆论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的舆论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种决策和制止一类行为,而校园内部的的舆论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研究就是针对调查校园一些热点问题的传播现状以及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反馈,以大致了解当前校园舆论导向,对当前环境下校园热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舆论方面的问题做一个总结,并提供一些合理引导舆论导向与形成良好的评论环境的建议与意见。
高校舆情管理问题不可忽视,我国大学生群体基数庞大,急需对当代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评论环境进行净化和完善,对校园舆情导向加以引导和控制。使大学生能在在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负面的、不文明的言论加以管控。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则中国的未来就将更加的文明与美好。为了净化校园的舆论环境,不让负面舆论导向在高校之中猖獗,开展关于高校舆情管理的调查就至关重要。
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当今校园热点问题的传播现状,通过反馈信息侧面的反映现今高校的舆论导向,总结一下舆论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高校引导和管控舆论传播环境,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研究内容
1、高校舆论传播现状——山东交通学院舆情分析
本论文的第一部分是通过调查问卷得出的高校舆论传播现状。本次调查以山东交通学院学生为主,达到对高校舆论传播现状的映射。通过对山东交通学校的舆情调查,整理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当前高校舆论传播现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高校舆论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这一部分承接着上面的现状,通过现状分析和整理当前存在的问题,问题来源于舆论传播过程中的不同环节,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分别在学生自身、自媒体、学校和信息传播过程中找出相应的问题,并就问题的产生作合理分析、总结。
3、舆情引导的对策建议
这一部分主要是舆情引导的对策和建议。在当前的舆论传播现状下,高校内部人员的舆情走向,首先是分析舆情走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果是健康、良好的舆情导向需要对它采取保护和发展的措施,使之确立自己的主流地位。如果存在部分不良的舆情导向,就需要采取措施遏制不健康舆论的传播,把恶性舆情扼杀在摇篮里。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论文研究基于大量的资料查阅,包括CNKI上进10年高校舆情传播现状、高校舆情引导为主题的所有SCI期刊来源、核心期刊和CSSCI论文。通过对上述文献的阅读、归纳、整理,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借鉴学术界在这一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升本论文语言和内容的准确性。
2、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需要大量的真实数据,所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采取数据。本调查与2019年12月进行,主要参与调查的是山东交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也有一部分其他学校的,总共160人。让他们对关于校园热点问题的传播现状说明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向他们了解了现有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
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性格特点、年龄、专业各种都包含,而且他们是最校园舆情体验最深的人群,有着很好的经历和反馈,他们的意见也至关重要,能够对下一步如何对校园舆情进行良好的引导提供宝贵的经验。因为通过对他们的点差可以看出,现有的情况不是特别的理想,校园热点的评论中包含了许多不文明的语言和词汇,网络环境有待改善。
一、高校舆论传播现状——山东交通学院舆情分析
(一)调查对象分析
1、性别
本次参与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共160人,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主。其中男生数量为66人,占总数的41.25%。女生数量为94人,占总数的58.75%。从调查对象上来说,女生多一些,但是差别不大。
表1性别构成统计表
本次调查以大四居多,但是本着多样性的原则,特意找了一些弟弟妹妹帮我分享问卷,才使得大一、大二、大三、大四所有的年级都开花。毕竟不同得年龄段对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只有包含了所有的年级的调查才能完整和准确,本次调查大四学生居多,但相对来说较为全面。
表2年级构成统计表
3、专业构成
该项调查主要是针对了山东交通学院的内部专业,初衷是是调查对象多样化的,结果趋于合理,但是受实际操作影响,管理类稍微多一些,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各个专业都包含,符合多样化的初衷,因为这样可以把不用性格的人都纳入本次的调查,使调查结果更加合理。
表3调查专业构成表
(二)调查结果分析——舆论传播现状
1、自媒体在舆论传播中占据主导,学生挑战舆情管理主体地位
通过表4对传播途径也就是媒介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各大交友群聊、校园表白墙、朋友圈、同学分享告知菜是主要的途径,而学校的官方对校园热点的掌控力度很明显是不够的。其中最多的人通过校园表白墙了解校园的热点信息,共117人,占全体人数的73.13%;最少的人通过山东交通学院报了解热点信息,只有41人,占全体人数的25.63%。
这个数据很能反映问题,首先应该反思为什么官方对校园热点的掌控力度如此低,至少现有的程度是不够的,需要实施一些措施提高学校对传播媒介的掌控力度。还有就是表白墙,最为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学校对舆情的管控能否借助这一模式?或者直接通过党委宣传部下属的学生组织和机构接管这些公众号,以融媒体中心的名义去运营表白墙,这样学校不仅可以对表白墙发布的内容进行筛选,还可以对帖子下面的评论内容进行控制,删除一些负面的、不文明的评论,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表4校园热点了解途径统计表
下面是对校园热点反映程度的调查分析,该分析基于图1。有1/4的人属于校园热点导盲犬,说明生活中对热点反映灵敏的人有很大一部分,这一部分人不只是信息接受者的身份,而是更多的以一个热点问题的传播者的身份,去传播信息,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导着舆论。后知后觉的人占了总数的55%,按道理这一般以上的人才是正常的反映速度,属于最重要的受众群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一部分人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最容易失真的,因为信息来源很大程度上是最先收到信息的1/4的人,而他们在进一步传播信息的时候难免会附带上自己的情绪、看法、观点,而且往往会夹杂着评论,当评论大量出现的时候,舆论导向也就产生了。
图1校园热点反映程度饼状图
下一项调查的内容是对校园热点的了解程度的调查,从图2可以看出,只有20.63%的人是属于简单了解,过后就忘的类型,那么剩下的人就是对热点问题的了解程度相对不错的,其中更是有6.25%的人会加以持续的关注。
图2校园热点了解程度饼状图
学生正在挑战舆情管理的主导地位,评论往往是学生表达自己意向、观点的地方。图3显示大多数学生会就热点问题进行评论,评论数量以及频次的增加说明学生在舆论传播过程中更加主动。而且热点问题是舆论的起源地,我们调查的就是舆论导向,所以会不会评论就至关重要。在所有被调查对象中,有58.75%的人选择会针对热点进行评论,那么我们就要深入了解评论的内容和性质。所以在这个问题后面还有着关联选项,如果你选择了会进行评论,那么就会出来以下的问题。
图3评论意向调查饼状图
2、高校舆论信息复杂化、多样化
当前的调查显示,高校现有的舆论构成较为复杂,种类繁多。舆论问题不可以局限,学生们在校了解到的信息绝不只是校园周围发生的事件和言论,社会上的热点事件也会对高校产生冲击,形成一股股舆情。按照传播媒介分类,有自媒体传播、官方媒体传播、个人传播等;按照影响程度分类,可以分为若干个等级;按照信息内容分类,可以分为情感类、道德类、生活类等等,所以整体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趋势。
这一项调查就是想先了解在大家的心中校园热点的概念是什么。图4为该项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14人认为校园热点是全国各地大学发生的热点事件,占总数的71.25%,也是最高的一个选项,说明在现在大家的眼里别的学校发生的事件也会对自己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处于网络时代的当下,有着微博、QQ这类的社交软件作为媒介,热点和舆论问题的传播速度之快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不只是自己大学的事件会对自己有影响,校园舆论的引导与管控也不是说某一所大学、某几所大学甚至某个区域的问题,而是全国各大高校应该重视的。
图4校园热点定义调查柱状图
舆论起源于热点问题,所以针对热点问题的分类专门设立了一项调查。表5中显示热点问题构成复杂,种类较多,相应的产生的舆论也会种类比较繁杂,按照舆论和热点所涵盖的领域分为学术、就业、比赛活动、道
德、情感、生活、娱乐和周边热点事件等以下几个方面。表5为具体数值分析。
表5热点问题分类统计表
3、舆论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加深
舆论对人们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解高校舆情对学生的影响,本问卷专门设立了舆论对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有何影响。在图5中可以看出,80%的人觉得舆论对自己的价值观会产生影响,进一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图6,这一结果的信息量很大,11.81%的人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关系,20.47%的人觉得会对价值观产生冲击,42.52%的人觉得会对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25.2%的人觉得会颠覆自己的三观。
除了最基本的影响很大,这一结果还反映出两个重要的信息:一、大学生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的形成,还有很多的人正处在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至关重要,价值观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二、目前大学生的现有价值观比较的脆弱,1/4的人认为热点信息会颠覆自己的三观,说明即使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但还是不够稳固,不能松懈校园舆情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受到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所以当舆论对价值观产生影响时,下一项调查就是舆论对行为的影响,人们是否会因热点问题下的舆情影响产生启发和行动。从图7的结果中可以看出,70.63%的人选择了有启发,15%的人选择了会付诸行动,这说明热点问题在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过程中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启发大多是良性的,是对世界较为正确的认识。还有14.38%的暴躁朋友选择了我在题目中设立的伏笔选项,这个选项的设立就更加的明显了,如果很多人经常说这句话看到就会感到亲切(亲身感受),就会下意识的进行选择,还是用来反映平时评论不明白的现象。
图7舆论对人们行为影响调查结果饼状图
4、舆论传播中存在不文明行为等负面能量
当前的高校存在的信息数量及其庞大,伴随着巨大信息量的是铺天盖地的负面信息。在网络上,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内容有流水账式的对生活琐事的记录,有关于人生的感悟,也有关于时事政治的观察评论,或者是对专业学问的探索与思考等,可以说是良莠不齐,其中更是有许多不文明的用语,很多的负面能量。首先在调查问卷中调查了人们评论的性质,如下图8,结果显示评论内容的性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舆论导向,从结论中我们可以得出,总体上还是以良好的评论为主,平淡吐槽是最正常的评论,也是最多数的评论,占总人数的65.96%,赞美和鼓励性质的评论占了26.6%,针对与嘲讽类的评论占了7.45%。还是以正能量为主,不过还是存在着少部分的负面评论。可能这一点也受帖子本身的性质影响。
然后对评论中嘲讽的力度,表6为调查结果,这一个问题,是针对上一个问题的嘲讽选项专门设立的,只有你选择了针对与嘲讽才能回答。果不其然,个个都是祖安文曲星(祖安是英雄联盟的一个大区,民风淳朴且狂躁,动不动骂人,所以祖安玩家被封禁排行榜也称之为祖安文曲星排行榜),这一选项也是我设立的不文明选项之一。但是问题来了,按照几率来看,不同程度的应该是按照相似数量做均匀的分布,那么为什么这一问题中个个都是祖安文曲星呢?回到我在报告一开始就提到的,人们可能对自己的答案有所保留,很多现实中评论偶尔骂人的,偶尔带脏字的人选择了原谅自己,在上一题就有所保留,选择了平淡吐槽,其实不然。不然怎么会出现100%的祖安文曲星和另外两项的0%。
图8评论性质调查结果饼状图
接下来调查问卷询问了人们对这中不文明评论和用语的看法,如图9。这一问题反映的是大家对不文明评论的看法,是否会因为评论有道理,就忽视了评论中的不文明语言,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文明。57.5%的人选择了即使合理也应当文明评论,20.63%的人直接认为不可以随便评论别人,11.25%的人觉得骂得好,还有10.63%的人选择了伏笔选项,也是特意设立的这种“我有个鬼的看法”。从上面的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人是抵制不文明评论的,但是不文明现象以及负面舆论还是存在的。
图9不文明评论看法调查饼状图
在问卷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特殊的选项,算是一个伏笔。因为要调查学生在舆论传播过程的不文明用语情况,如果直接设置问题:你平时在网上是否有不文明用语,即使是平时有的同学,也会可以掩盖,所以得不到真实的结果,所以我设置了一个不文明选项,通过分析选项占比来得到想要的调查结果。结果是震惊的,有3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文明选项,具心理学研究,人们在做出选择是会下意识去选择与自己平时习惯不冲突的选项,所以,即使不是100%准确,也能说明大多数人在平时有不文明用语的习惯。网络暴力与负面能量充斥在网络的各个角落。最后一个问题和选项如表7。
5、学校舆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信息越来越复杂,使得舆情管控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加上自媒体逐步成为舆论传播的主流媒体,使学校官方媒体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加强自己的舆情管控能力,但是就现有的调查来看学校的舆情管理工作有待加强。首先调查了学生角度对学校舆情管控的态度,是否支持学校参与,调查结果如图10。有36.25%的人认为学校应该参与,38.13%的人认为学校需要对负面影响较大的舆论进行管控,只有11.88%的人不赞同学校参与舆情管理。由此可见,学校很有必要对舆论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控制。最不济也要去针对负面的舆论,不让负面舆论在校园中造成太大的影响。
然后就学校是否应该就舆论问题成立新闻专栏做了调查,结果如图11。处于言论自由的前提,不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发言做太直接的管控,所以对热点信息的信息源就应该采取措施。67.5%人认为学校有必要就新闻热点成立专栏。
随后就学校的具体做法设立选项,选项涵盖的内容不是很完整,因为调查问卷的设立处于论文的前期,当时并没有发现问题并总结做法,只是开展了大致的调查,调查结果如表8。本题是一个多选题,主要征求大家对具体做法的看法。92.59%的人认为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公众号,比如表白墙这种的额,但是学校方面在这上面的用工明显是不够的,因为现有的表白墙公众号与学校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其他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也不太能和现有的舆论需求相吻合,都是比较零散的公众号,山东交通学院食堂就只发与食堂有关的,山东交通学院校团委就只发党性很高的,缺少一个整合所以热点信息的公众号。
二、高校舆论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问题
1、学生分辨能力差,对谣言不能良好的区分、辨别
大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一些大一的新生,他们刚刚步入校园,面对着铺天盖地的信息,很难做到有效的辨别。在校园中传播的舆论信息也不尽然是真实的,也有部分信息是传媒为博人眼球故意散布,还有很多谣言的盛行。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学生如果不能辨别和区分谣言和负面舆论,那就很容易造成谣言的二次传播,这种类似的情况在特定的时间针对某一事件不断发生,那么舆情就产生了。
人们都有跟风的心态,所谓三人成虎,当谣言混迹在众多信息中传播开来,在人们看来就变成了真实的情况,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引发不可控制的舆情。所以学生的分辨能力在管控舆情上非常重要,因为学生们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接受者,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对舆情造成的严重影响缺乏足够的理解与认知
学生们在随手转发微博,朋友圈时,往往不会考虑这件事情是否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经人提醒删微博、删朋友圈的事情每天都会发生。但这些是得到控制的舆论,还有一些学生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他们觉得也不会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有这样一句话: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是无辜的。舆情的力量是难以想象的,如果学生们意识不到舆情影响的严重性,那么就很容易形成负面舆论导向。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出现了一种名为网络暴力的行为。网络暴力是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暴力形式,它是指一类由网民发表在网络上的并且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和煽动性”这五个特点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这一类言论、文字、图片、视频会针对他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人们习惯称其为“网络暴力”。网络暴力能针对当事人的名誉、权益与精神造成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亟待运用教育、道德约束、法律等手段进行规范。网络暴力是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网民们若想获得自由表达的权利,也要担当起维护网络文明与道德的使命,至少,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客观。2019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根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xx、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只有当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人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网络暴力就是人们对自身舆论造成的影响不重视导致的,校园中也有很多类似事件的发生,比如在校园表白墙的评论区。评论区应该是信息接受者对于这件事情的反馈,但是经常在评论区会出现不良的舆论导向,甚至有的时候学生们会针对某一帖子的主人公实行人肉搜索,找到他所在的班级。大部分在校学生是不成熟的,他们在针对某一事物进行评价时不会考率对其造成的伤害,如果有人真的在校园中被网络暴力,那么给受害者一生都会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更严重者会做出极端行为。
(二)自媒体存在的问题
1、学校官方传媒建设不足,主导地位下降
每个学校内部都会有新媒体中心、记者团的存在,他们是学校的官方媒体,校报也是这些媒体的主要阵地,但是现行的学校的官媒建设力度往往是不足的。先不说对舆论的掌控力,现在很多学校的官网建设都是不够的,很多新生或外部人员在了解学校的信息时,学校的官网并不是主要的途径,而各种用途的QQ群反而成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地方,而且这些学校媒体的信息传播量远远少于各类表白墙、群聊。这些现象都在表明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680.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