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的研究【字数:4144】
摘要:内部人控制是由于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不一致所导致的,是两者信息不对称的一种表现。内部人控制导致了xxxx腐败、人事任免的随意性、资产转移、弄虚作假、经营效率低等现像的出现。终其原因,是由于内部人投机、外部人懒散、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企业家激励机制不健全、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分歧。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创造充分竞争的外部环境、建立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内部人和外部人利益的平衡点等方面着手,才能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关键词:公司内部人;控制研究;山东巨力
引言
内部人控制是指以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内部人控制问题指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利用内部人控制牟取自身利益,损害出资人或所有者的利益,或不能保证全体所有者利益的现象。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不受制度、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其是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各大内部人控制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相关专家学者正在潜心研究的一大课题。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曾提出:在私有化的前提条件下,企业内部人持有大量的股权,而在企业为国有的条件下,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是以内部人的利益为核心的。内部人通过对企业的非法操控,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外部人利益,造成了企业大量资产的流失、随意侵占企业利润、为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困难,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改变。
1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出现、表现及特点
1.1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出现
一般而言,公司内部人控制是适应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需求的。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人员负责公司的具体管理,从公司权力配置的层面去看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不可排除作为公司内部人的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都具有自己的独立利益追求,这些利益某些情况下会与公司的利益存在一定的差异。当他们的经营决策行为受到自己利益追求的影响时,必然会影响到公司各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在董事和经理等内部人控制的企业治理结构中,由于公司的管理和执行权力十分集中,必然会形成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1.2内部人控制问题的表现
1.2.1xxxx腐败现象
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企业的负责人权利过大,当这些内部人
经受不住利益诱惑时,很容易会利用手中的权利给自己或家人谋求暴利,最终走向xxxx腐败的道路。譬如企业的内部人新建或购买豪华住宅、配备高档汽车、公款吃喝玩乐等等,
1.2.2人事任免的随意性
人都是感性的,作为内部人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情感,在七情六欲之前,很难做到用人的公平性。因此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中,企业的用人之制容易受到内部人的扭曲,一些内部人会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的提高自己和相关职工的工资、奖金标准等,严重违反了市场经济。
1.2.3资产转移现象
资产转移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中最严重的现象,对于股东的侵害最大。由于内部人掌握了公司的人才物的全部控制和处置权,为他进行资产转移提供了便利。很多内部人都利用自己的业务之便,另辟炉灶,用不了几年都能够拥有自己的独立公司,而使得之前的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
1.2.4弄虚作假现象
在内部人控制企业,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特殊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内部人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巩固,致使内部人的行为只收到道德层面的制约。从而致使很多内部人比较容易的利用手中的权利,虚立成本、费用、隐瞒收入等来讲自己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1.2.5经营效率低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一些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作为企业的主要管理者独断专行,不能够有效的采纳底层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由于内部人为企业的贡献无法准确计算。一般来讲,企业的利润除了取决于内部人的努力外,还有一些随机的因素影响,譬如全球市场环境、自然条件等等。内部人可以将经营不利归于随机因素,将本不属于自己的功劳,划为己有。外部人作为企业的实际拥有者,无法对内部人对企业的贡献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滋生了企业内部人的投机性。最终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较低,甚至步入亏损的境地。
1.3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特点
1.3.1内部人对企业运行的超强控制
由于内部人控制企业的特殊性质,企业的最大股东没有具体的参与企业的运转和操作,而长期以来由公司的内部人(一般是董事长和经理等)负责。相对于这些内部人而言,最大股东的存在基本没有意义,加上现在很多内部人控制企业都是上司企业,从而造成大股东的的地位进一步下降。因为公司拥有了大量的流通股,就算大股东撤资,对公司的发展基本没有太大的威胁;从运营成本来讲,如果最大股东想干预公司的运转,直接控制公司的运转,必定会增加监督组织成本。而公司的董事长和经理对公司的经营则是驾轻就熟,监督和组织成本相对于大股东要低得多。
因此,在内部人控制企业,占有企业较少股权的内部人却拥有着高于自己股权的企业治理权,对企业具有行政上的超强控制。有些内部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取暴利,最终牺牲的是那些股东的利益。
1.3.2外部人对企业运行的超弱控制
在内部人控制企业,由于长期以来运营企业的都是内部人,随着企业的发展,拥有控股权的外部人对企业的运营状况了解的越来越少;从另一方面,对于外部人来讲,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分红问题,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基本不上心。
因此,在内部人控制企业,那些对企业拥有巨大股权的人,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起不到决定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外部人。由于外部人对企业运行的超弱控制,在面对企业利益、股权利益遭受损失时也无力回天,成为那些内部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2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分析成因
通过对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具体分析,得出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内部人投机、外部人懒散
就其根本,内部人控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外部监督的缺失,外部监督的缺失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内部人相对于外部人处于信息的优势,内部人为企业的贡献无法准确计算。一般来讲,企业的利润除了取决于内部人的努力外,还有一些随机的因素影响,譬如全球市场环境、自然条件等等。内部人可以将经营不利归于随机因素,将本不属于自己的功劳,划为己有。外部人作为企业的实际拥有者,无法对内部人对企业的贡献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滋生了企业内部人的投机性;另一方面,外部人作为企业的实际拥有者,在很大程度上,也不能够很好的履行自己的监督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外部人大有人在。
2.2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
目前由于缺乏一个充分竞争的产品和要素市场、经理人市场和股票市场。所以难以发挥市场机制对内部人的有效的竞争约束。造成公司治理结构的扭曲,很多企业的内部人终身制,致使内部人控制问题泛滥。如果拥有行之有效的相关市场机制,内部人的行为必定会受到一些外部条件的制约,在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竞争充分的条件下,外部人监督的信息成本和执行成本要低的多。
2.3企业家激励机制不健全
内部人控制其实是对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种扭曲的回报机制,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经理的控制权加大,经营风险增加,相应要求更高的预期收益,但他们不拥有剩余索取权,内部人控制就成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回报扭曲的实现形式。
2.4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分歧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自己利益追求的平衡点,作为内部人的经理和作为外部人的股东也不例外,他们都要追求自己效用的最大化,但他们的目标利益很难达到完全的一致。对内部人来说,他的效用可能包括工资、地位、权力、成就感、安全性等等;而作为外部人的股东来讲,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企业能够赚更多的钱,自己能够得到跟多的分红。
3内部人控制问题解决途径
3.1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一般而言,在内部人控制的企业内部人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企业没有建立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监督机构,制定出详细的内部人考核制度,勇于给给内部人打分,对确实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内部人要不吝嘉奖,对那些缺失的内部人要勇于说不。
3.2创造充分竞争的外部环境
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控制内部人控制和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客观要求,竞争的市场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提供了比较完善的信息,降低了市场的噪音,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委托代理双方信息结构的不对称性。
3.3建立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内部人控制问题,要进行有效的机制设计,给予内部人足够的激励强度,管理层持股或给管理层认股权证,使内部人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减少短期行为。另外,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股票市场,给予经理层潜在的竞争压力,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
3.4建立内部人和外部人利益的平衡点
有效控制内部人的基本工资和奖金,最大化的加强内部人的股票分红,有效的拉近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有效的控制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分歧。
结论
企业所有权人与经营权人的信息不对象使得内部控制人现象愈加严重,而企业内部人对企业运行的超强控制及外部人对企业运行的超弱控制又对内部控制人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企业的股东、债权人、主管部门等外部控制人的监控不到位,企业经理层、会计等内部成员直接参与企业的重要的生产决策,从而掌握了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在现代企业中,内部控制人利用财务程序技术处理、操纵投资和资产、随意派发红利、拖欠债务等行为,使得股东的利益受到重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形成实际上是公司治理中所有者缺位和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相配的问题。内部控制人从表现形式上看,是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一系列不规范操作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看,则是一种企业体制与机制的不健全造成的。因此,要消除这一现象,就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着手,从公司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内部人和外部人利益的平衡点等方面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田春生.内部人控制与利益集团一中国和俄罗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7).
[2]尤建新.内部人控制失效原因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08(5).
[3]杨瑞龙,杨其静.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2009(3).
[4]黄硕.东方明珠一直在赶时髦[J].证券日报,2010:21-23.
[5]廖理.公司治理与独立董事最新案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12).
[6]程国平.经营者激励[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8).
[7]宋海军.内部人控制与企业发展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7).
[8]杨晓静.专用性、专有性与企业制度[J].经济研究,2011(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661.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