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电气火灾原因分析与对策措施研究【字数:7531】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电能成为了工业、生活等领域普遍利用的一种能源,并且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也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之一。最近十年来,我国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使得我国的用电需求被显著拉大。我国在1995年与2004年的用电量分别为10069.48亿kWh以及21840.00亿kWh。由上可以很明显看出我国在2004年的用电量较1995年用电总量翻了一番,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这一期间的用电需求的激增程度。电能虽然可以为工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时也能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多的威胁甚至是伤害。电气火灾按照其导致原因一般是器具、用电设备、电气线路以及供配电设备之间存在了短路等故障导致的故障性的放热,具体表现为电火花、电弧、高温等,或者非故障性的放热能,常见的有电热器具炽热的表面以及其他的可燃物等引发的火灾。有极端的自然条件,如雷电以及静电等引起的火灾也被划入到了电气火灾的范畴当中。本文中所指定的电气火灾指的是在380V/220V、50赫兹的交流线路中出现的某些故障所引起电气火灾。
从我国所发生的大量火灾事资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因火灾直接造成的损失巨大,而电气火灾又在各种火灾中所占的影响力是最大的,造成的财产损失以及生命安全损失也是稳居第一的。很多报道的特大火灾都是因为电气故障而造成的。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我国非常严重的电气火灾危害,尤其是公共场合火灾,在许多电气火灾中排在了首位,然而现在研究电气火灾的学者不是十分的多,并且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去落实所规定的防范措施的行为以及意识也较为薄弱,以下对电气火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概括:第一,电气火灾发生后对其难度的认定较为的困难,很多的情况下多是依靠以前所积累的经验,对电气火灾选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且对于火灾诱发性电气故障或者原发性电气故障等在火灾物证中仍然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完善;第二,我国领导层以及普通公民都没有对电气火灾的严重性以及防范措施的必要性引起足够程度的重视,没有深入的研究电气火灾的危险性与故障以及电气故障火灾类型之间的关系。第三,很多现场的技术人员对电气设计、维护、安装等专业素质方面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还需要加大力度了解电气防火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且多数情况下很多电气火灾调查人员以及防火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人员对电气事故造成的火灾机理不是十分的清楚,因此在实际中也不能够形成很好的应用;第四,有关电气防火的技术相对来说较为零散,不具备足够的操纵性,并且在完善性方面也有待加强;第五,对综合防治电气火灾特别是公共场合的电气火灾的力度不够,也缺乏完善的研究。
深入的分析研究目前电气火灾中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以及状况,结合当前我国电气火灾以及消防安全的实际情况,对电气火灾进行更为系统性的研究,并且分析认定有关预防措施的方法。本课题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火灾事故,并且使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消防安全等更加具备可靠保障。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电气火灾已经成为了危害国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并且也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从现在的研究状况来看,我国的很多学者都将目光放在了电气火灾预防措施方面,因此没有对电气火灾的相关预防措施进行更具系统性的,全面的研究。和国内呈现的研究进展状况相比,国外在该方面有着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可以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1.3.1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电气火灾事故的频发,我国各行各业也逐渐引起了对电气火灾的关注以及重视,研究电气火灾问题可以从以下的方面入手:
(1)研究低压线路电气火灾的造成原因以及主要的防范措施与方案。文献对漏电、接触不良、过负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且也分析了它们形成电气火灾的原理,并且做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文献对发生接地故障的电弧性短路的产生原理进行了着重的讨论,并且基于此研究了故障性电气火灾的防范措施。文献还系统的分析电气火灾的防范措施以及实际中采取的工程方法,并且对公共场所具体的防范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
(2)对电气火灾进行了定性和归类。由于其引发机制的特点,电气火灾也被成为了非故障性释放热能以及电气设施故障性型火灾,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定义能够更好的统计与研究电气火灾,因此其和实际情况更加贴近。
最近几十年来,电力电子技术有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给电网带来了大量的谐波污染。当谐波流入电网会造成电网侧的电能质量大为下降,并且使得电气线路,尤其是具备中性线N的系统发生过载发热的情况,并且还可能使得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大为加速,并最终造成重要的电气火灾隐患。通过大量的调查文献可知,可以采用增大线路截面的方式来对电气火灾进行防范,为了使得防范的效果更好,一般选择将中性线的截面面积增大,从而使得整个回路的阻抗降低。除了采用线路阻抗减少的措施来抑制谐波带来的危害,还可以通过安装有源的滤波装置进行谐波的滤除。
(3)认定电气火灾原因的研究。原因的认定与技术鉴定、调查访问以及现场勘查等为基础。并且将实际操纵步骤以及综合分析方法作为主导。
1)痕迹物证体系主要包括了混凝土变化痕、材燃烧痕、金属变色变性痕、混凝土变化痕、电熔痕等十三个方面并且不断地提供了补偿。
2)火灾现场的勘查可以通过起火物、起火源等作为重要的分支。
1.3.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电气火灾问题也非常突出,并且为国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以及损害。美国作为高度发达的国家在电气火灾方面造成的损失非常的严重,并且在最近几十年来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欧洲国家以及日本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电气火灾问题。因此电气火灾在国外也是一个重点研究防范的对象。在实际的情况中,电气火灾也是发达国家火灾预防的重点研究对象,并且也去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①电气火灾防范方法的研究
如果不能够及时的了解电气火灾的形成原因,那么很有可能因此带来很大的损失。文献深入的研究了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相关防火问题,并且结合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且从防火角度上对电缆绝缘材料进行分类,并且认真分析了绝缘材料在电气火灾防范中的重要作用;文献全面的对电气安装用以防止电气火灾的扩张进行了描述。文献还对电气防火领域中的要点进行系统深入的描述,因此国外在低压电线路的电气火灾防范措施研究中有着较大的研究成果。
②电气火灾产生原因的研究
电气线路以及设备出现故障引起的火灾在建筑物发生火灾的事故中是主要的原因。结合实际的情况,国外很多的研究重点都是围绕线路的过载、短路、漏电、接触不良以及保护装置失效等方面。同时国外在这些现象所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③电气火灾认定方法的研究
围绕上述的线路电气故障展开电气火灾的认定调查与研究,在认定研究过程中短路电弧发生火灾故障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此外文献对绝缘材料的老化情况,含碳绝缘材料在长时间暴露在外边的情况下会产生一定的导电性也进行了研究;电气设施的不合理接地也会形成导体漏电的现象;线路连线以及插头导电片和插座之间容易形成不良的接触,从而使得发热现象的产生。
由于绝大多数的建筑物火灾现场都会出现电路的融痕,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电线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放电现象。在进行电气火灾痕迹物证鉴定时,国外得长的重视鉴别电路熔痕的鉴别。采用金相检验分析技术,基于火灾发生后的电路导体的检查来实现熔痕特性的判断,并且将微观结构作为基本条件,从而对铜导线熔痕产生的原因进行确定,通过检测石墨警惕中的氧化物浓度以及晶体中树枝状结晶进行测定,从而对短路熔痕的周围环境温度进行确定。
④电气火灾现场勘察方法的研究
为了更好的防范火灾事故,美国出台了《火灾和爆炸事故调查指南》,该指南对电气火灾现场勘查的重点部位以及相关的基本程序进行了多方面的详细的描述。并且随着在火灾事故方面经验的不断增长,该部指南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除此之外,还出台了《电气火灾事故调查指南》,从常用电气、电气设施以及供电线路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勘查,并且对物证提取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
和发展中国家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有着更加完备的消防基础设施,一旦发生了火灾事故,造成的影响就会相对较低。
1.4研究内容
1)根据现有的技术研究状况,对常见的低压线路中电气火灾分析认定方法实现全面系统的论述。
2)从结合燃烧原理以及相关的电气技术,深入的分析低压电路中电气火灾故障发生的具体原因,并对电气火灾故障的造成原因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
3)对电气火灾的注意事项以及主要措施进行了全面的归纳总结。
4)从技术标准的设立以及统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行政法规,在技术研究等方面以及低压线路的电气火灾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第2章 公共娱乐场所电气火灾特点及条件分析
2.1公共娱乐场所电气火灾特点
造成娱乐场所发生电气火灾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过载、短路以及漏电等。这种火灾往往具有以下几大特征:首先是隐蔽性强,不易发觉且危险性大;其次,其发生时段集中于用电高峰期,或者是夜深人静时,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事件;再者,其突发性强且极易蔓延开来。
2.2分析电气火灾在娱乐场所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燃烧学的角度来看,发生火灾需要以下几个条件,火源、起火物以及助燃物。所以娱乐场所发生电气火灾的三个基本条件相应为:电气引火源、可燃物以及氧气。
(1)其中,可燃物的存在是形成火灾的基础。在娱乐场所,可燃物主要有以下5类:①建筑材料,比如可燃的地毯以及板条等;②家具以及电器,比如桌椅,电视等;③各种装饰用品,诸如棉麻布艺以及木质工艺品等;④常见的一次性用具,其材料包括纸质,塑料制等;⑤食品以及饮品的外包装袋。由于这些材料的燃点不高。以纸张为例,其燃点处在130一230℃之间,木材相对高一点但也只有250一300℃,至于麻、布的物质的燃点在也是介于150到200℃之间,如此一来,微小的火源便可以引发大的火灾。
(2)至于导致这类产所出现火灾的电气引火源,同样种类丰富。由于场所的娱乐性质,各种电气设备密布。总体来看可以分成以下4个类别:①电热器类,常见的有烤箱以及加热器等;②用电设备,诸如空调机以及发电机等;③各种电气开关设备,熔断器以及电插销等;④照明设备,各种灯具如日光灯以及效果灯等。由于这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会自行发光发热,那么电火花以及电弧现象也就随之而来,综上所述即为电气火灾的一些常见引火源。
(3)导致娱乐场所出现电气火灾的一些引火方式总结如下。从过往的火灾事故来看,导致各种电气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以工作人员的误操作以及用电设备处于不安全运转状态居多。其引火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类:一是电气线路或者是用电器处在非常规运行状态,导致发热或者是打火现象。产生原因通常是用电设备故障又或者是操作者对其不正常使用。二是用电设备没有及时散热,形成累积高温效应。比如用电器长期超负荷运行,或者是使用时间过久,如此一来,其发热和散热功能处在不平衡状态,这种积热会将处在其周边的可燃物引燃导致火灾。三则是用电设备所形成的高温热射效应。常见于一些发光发热的电器,比如灯具以及电热器等用电器,其即便是正常工作时,也会有大量的热能向周围辐射。
第3章 公共娱乐场所电气火灾原因
3.1电气设施设置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对于娱乐场所而言,电气设施选型一定要合理,以下给出了三总常见的不合理选型情形:
(1)首先是在电线的选择上,可能出现规格型号不合适的情况。一旦其规格型号与负载设计的实际要求不符,那么如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没有超过实际负载,此时便会极易导致过载,引起线路发热损坏绝缘性能,进而诱发短路等严重电路故障。实际经验显示:通常,电线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是65摄氏度,一旦线路的绝缘层温度超过其规定耐热值的8摄氏度,此时它们的使用寿命将减半。
(2)选择熔断器的方式不科学。熔断器乃是保障电路安全的重要装置。倘若其总容量不符合线路安全要求,一旦所选型号容量过大,那么其保护作用就大大降低;而反之,如果过小,则可能由于爆断以及熔断等原因导致出现飞火,引起火灾。实验显示:熔断装置的熔体温度与熔点基本一致,对于保险丝而言大概是300℃,而保险片则高得多,可以达到550-600℃),而熔体在熔断时,可能的飞溅距离可以超过0.2m。甚至达到4m,这对于周围存在可燃物的环境而言其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
(3).线路绝缘层所使用的材料选取不恰单。对娱乐场所来说,其所使用的用电设备以及相关的防护材料都是有一定的规格要求的。
3.2娱乐场所中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
(1).线路安装质量不过关,又或者是导线与用电器乃至其他导线之间存在接线点问题,比如接头松动以及连接处存在杂质等,常见的杂质类型有泥土以及油污等,还有就是线路存在过多的接头,如此一来其接触电阻值也就比较大,容易产生高温现象,久而久之便会引起金属变形乃至直接融化,进而引起接触不良,导致周边可燃物被电火花引燃。
(2)防护装置以及隔热装置设计不符合要求。对于照明灯以及开关等设备而言,其安装需要严格参照电气安装规程进行。在可燃物周边要设计有隔热层,同时对于外露的带电部分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还要在插座上安装护罩以及盖板等防护工具。
(3).电气回路设置方式不恰当。对于娱乐场所,其用电量往往比较大,根据这种负载状态,其配线方式应该有所体现,比如采用分支回路配线法,以免过多负载被接入同一支路中。回路数目足够多的话,导线横截面积也就相应的增大了,如此一来工作时其温度较低,绝缘老化速度也就较慢,降低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一般的娱乐场所而言,起码要采用三个回路,这三个分路可以这样设置,大功率电器插座以及照明设备和其他的电源插座。部分不规范的娱乐场所,在设计时对于回路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导致回路分支数目过少,部分回路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火灾隐患极大。
(4)电气距离设置不达标。由于用电器即便是正常工作状态下又会有热量产生,所以在其与可燃物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防火。而有些娱乐场所,在设计时没有考虑这一点过分注重美观,导致两者间的距离未能达到安全标准,如此一来高温辐射所造成的火灾隐患也就难以排除。数据显示,对于100W灯泡而言,其表面温度通常在170-216℃,而灯泡功率一旦达到200W,其表面温度进一步提升到154—296℃。倘若这些高温灯具与可燃物之间的距离极短,很容易将可燃物引燃。而且,场所内的其他用电器也同样有发热效应,如果不及时散热,也可以将周围的可燃物引燃。比如:对于筒灯以及吸顶灯等有可燃吊顶的灯具而言,如果通风环境不好散热性能差,也有着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存在。
3.3电气设施质量不过关
部分娱乐场所为了降低经营成本,在施工设计时便偷工减料,在电气设施购置时贪图便宜,购买一些质量没有保障的产品,导致安全隐患。比如插座,导线横截面积大小是衡量插座导线好坏的关键,通常合格的导线其截面应该在0.5—0.75mm2,但是劣质导线则小得多只有0.2mm2左右,还不到合格产品的一半,更有甚者只有0.09mm2。我们知道对于材质相同的导线而言,电阻值随着截面积的减小而增大,工作时的热效应也是如此,细导线更易发生熔断现象。一般来说,制作插销板的合格材料需要可以承受650℃高温,并且其耐热性能以及绝缘性能都要符合国家既定标准,燃烧时间一旦超过30s便会自行熄灭,组织火灾的进一步蔓延。而那些劣质插销板,其外壳本身采用的就是可燃材料,一旦出现导线熔断现象极易直接蔓延成火灾。除此以外,某些质量不达标的用电器,也会由于自身电气故障原因,成为引火源。
3.4过载火灾原因分析
一旦线路中电流比安全载流量还要大,将会引起线路产生高温现象,进而引燃自身以及周围存在的其他可燃物,这种原因导致的火灾被人们称之为线路过载火灾。
对于线路电气火灾而言,线路过负载乃是主要诱因之一。因为过载既可以直接引燃周边可燃物导致火灾,也可以先破坏线路的绝缘层,进而引起更加严重的短路等电气故障。一般的电气线路,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首先是金属导体、其次是包裹导体的绝缘层以及一些保护层。其中制作绝缘层与保护层的主要材料乃是高分子有机物,常见的有聚乙烯塑料以及橡胶等,对于此类材料而言,其热稳定性不高,通电之后若是长期运行,由于材料本身发生一些化学变化,会导致绝缘层老化。这种老化进程的快慢与线路中流经的电流值大小以及通电时间都有关系,倘若两者始终维持在安全范围内,材料老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通常可以持续工作超过三十年,因此确保导线电缆始终工作在规定温度下是很重要的。一旦导线所承载的电流超过了其安全载流量,那么其工作温度相应的也极容易超标。如果过载量并不多或者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直接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并不大,也就是说此时线路仍然可以继续运行,然而在这种状态下绝缘材料会迅速老化。而一旦出现严重过载现象,那么产生的热效应也是远超一般,可能会将绝缘层直接引燃,导致火灾。
①对绝缘材料进行电流与温升的关系测试时,线路电路按照标准分成五个级别即I、1.SI、2I、2.SI、3I,其中I所代表的是安全载流量大小,级别没提高一位就增加0.5I,下表3-1中所示乃是所得结果。
表3-1 1-6mm2塑料铜线(BV)在通过不同电流时温度值C℃)
由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每升高一级电流,线芯温升会翻倍。对于常用金属导线而言,其过载能力受截面积的影响较大,截面越大,过载承受力越强,比如,当相同电流大小流过导线时,对于截面积小的导线而言,可能温升已经接近导致绝缘破损的温度(达160℃左右,而当电流值到达2I时,小导线温升会进一步接近绝缘层的自燃点(350℃,此时即便是大截面导线,其也会存在明显的温升现象。
②电流与热稳定时间
实验电流倘若比两倍安全载流要小,那么此时电流值越大其线芯温度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方能达到平衡。反之,如果超过两倍,线芯温度平衡时间会随着电流的增大而缩短。这种现象之所以会产生,乃是由于不同电流对于绝缘层而言有着不同的破坏效果。倘若电流在两倍安全电流以下,尽管此时也会有一定的绝缘破坏现象,但是总体来说,导线依然处于绝缘层的包裹之中,起到阻止散热的作用。而在相同的散热条件下,线芯温度自然会随着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如此一来自然需要更多的热平衡时间。然而一旦电路超过两倍,绝缘层会被严重破坏,线芯会直接裸露在外面,由于此时的散热效果好得多。那么电流越大,这种绝缘破坏过程就越短程度也就越严重,那么热平衡时间也就相应的大大缩短。
③温度与散热条件
当导线自身所流过的电流量差不多时,温升从其自身来看与两大因素有关,其一是散热条件,其次则是绝缘层性质,此外还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比如,位于槽板内部的导线其温度往往高于外部的。举个例子,对于横截面积为1cm2的塑料铜线而言,正常工作时,槽内温度为81℃,而此时相应的槽外电线温度仅仅只有64℃,两者之间的温差达到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65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