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调查研究【字数:6025】

2023-04-14 14:51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调查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父教,在《三字经》中有子不教,父之过之说,三纲五常中也提到父为子纲。长期以来,中国大量伦理著作都在倡导父亲参与教养。以《颜氏家训》为例,它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系统的家教理论,构建了较全面的父亲教育思想体系。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内正逐步弱化父亲在家庭作用中的功能。

  在以往研究中,多数研究者更侧重于研究母亲的教养态度而很少提及父亲。基于女性就业率的提高这一现状,母亲无法再独自承担育儿的责任。这在客观上向父亲提出了分担子女教养任务的要求。尽管现代父亲能认识到参与幼儿教养重要意义,但母亲在家庭教养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

  现阶段,父教对孩子的影响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问题。[[[]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10.]]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有利于提供给未来将参与幼儿父亲教养行为研究的教育工作者一些新的真实案例,为以后的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2.实践意义

  第一,希望社会能更多地关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问题;第二,帮助父亲对自身角色形成更好的认知;第三,通过多方协调的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让家庭与幼儿园、社区的配合更加紧密。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父亲

  在本研究中,将父亲定义为幼儿的亲生父亲和代替履行父亲职能的法定监护人。[[[]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2.幼儿

  《辞海》里将幼解释为从足岁到六七岁的小孩儿。幼儿可以分为0-3岁的婴幼儿和3-6岁的学龄前幼儿。本研究中的幼儿指正处于幼儿园阶段的3-6岁孩子。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例[Z].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2728.]]

  3.参与教养

  参与,义同参加,即加入。在本研究中表示父亲参加幼儿教养活动的过程。教养作为名词时,指品德涵养。在本研究中指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

  参与教养的意义包含思想上和行动上两种,即父亲对于参与幼儿教养的态度以及付出的实际行动。

  4.父亲参与教养

  研究者在总结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将父亲参与教养界定为以下六个维度:①日常互动即父子间每天的言语交流和行为互动;②间接支持指父亲为孩子创造良好物质条件并辅助母亲教养孩子;③关注监督指关注和监督孩子的日常生活;[[[]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④管教约束指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形成一个基本的行为标准;⑤情感表达即合理、适度得向孩子表达情绪,包括语言表达和动作表达;⑥自我提升指父亲通过自学或者其他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

  整合以上内容,研究者将父亲参与教养定义为父亲在日常生活中参加的对幼儿成长有影响的项目,包括父亲对幼儿教养的认识,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行为和影响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因素三方面。[[[]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四)文献综述

  1.关于父亲教养行为的现状研究

  孙彦(2011)和范静平(2013)的研究都发现多数父亲重视家庭教育,且认为自己具备抚养孩子的能力。[[[]范静平.3-6岁幼儿父亲教养行为的现状调查.[D]天津师范大学,2013.]]其次发现父亲的教养行为都有所侧重,其中间接支持的参与度最高。再者,研究中父亲的教养行为都受工作性质、教养观念、母亲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的是宝鸡市父亲存在认识片面、角色观念传统陈旧等问题,父亲参与幼儿教养频率总体偏低。[[[]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而天津地区父亲对自己角色有较正确全面的认识且参与幼儿教养频率较高,但学习兴致不高,对于再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育儿水平的动机不强。

  魏栋(2013)在研究中发现幼儿父亲虽能认识到其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意义,但其学习意愿很低,以间接方式参与为主。[[[]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而刘晓红(2015)研究发现:父亲在参与幼儿教养中教育活动做得最好,能较好地应对偶发事件,而参与日常照料和陪伴活动较少。其次,她还发现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主要原因是孩子的成长需要和父亲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只有少数父亲是因为体验到了快乐,而参与幼儿的教养活动。[[[]刘晓红.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再者,魏栋和刘晓红都在研究中都表示大多数父亲都有时间陪伴孩子,但陪伴时间并不长,且主要照顾者还是母亲。

  基于李萌(2015)的研究发现,幼儿父亲现实教养水平与其理想教养水平不符。幼儿父亲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擅长的教养行为维度。其中,幼儿父亲在日常照料环节参与度最低,意愿最不强烈。[[[]李萌.幼儿父亲角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李晓巍,魏晓宇(2017)又在魏栋研究的基础上将父亲参与幼儿教养分为参与幼儿家庭教养和参与幼儿学校教育两方面。在研究中发现: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养要多于其参与幼儿学校教育。另外,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平均得分要远低于母亲。[[[]李晓巍,魏晓宇.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母亲教养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7:5.]]

  综合近几年国内研究发现,大部分父亲尽管能够意识到自己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但学习兴致不高,行动力不强。较多的父亲有时间陪伴孩子,但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平均低于母亲。且不同地域的父亲教养子女都有所侧重,但不同地区侧重点不同。

  2.关于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重要性的研究

  (1)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

  余舒(2011)发现幼儿父亲的间接支持行为和管教约束行为能减少幼儿问题行为的产生并促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发展。[[[]余舒.父亲教养行为及与2-6岁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魏栋(2013)通过调查发现将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二是影响幼儿社交能力,三是影响幼儿对性别角色的认识。[[[]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

  聂晋文和芦咏莉(2014)发现:父亲的教养行为受幼儿性别因素影响,特别体现在社会性发展领域,对男孩影响更大。另外,父亲对幼儿教养的积极参与能提高幼儿延迟满足的能力。[[[]聂晋文,芦咏莉.父亲参与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影响:儿童性别的调节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14.]]

  韩玉莲(2015)在研究中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在幼儿社会交往中起中介作用,父母越受欢迎,他们的孩子也越受欢迎;父母在教养时越是表现出温暖与理解,孩子就越是受同伴的欢迎。父母的学历和孩子社会性程度呈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越民主,孩子表现出越多亲社会行为,社会性发展更好。[[[]韩玉莲.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在同伴交往中受欢迎性的关系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对父亲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杨青青,李晓巍(2018)的研究中发现父亲比体母亲更容易将在婚姻中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与子女的交往中去。因此如果父亲能明确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摆正自己的态度则可以有效避免这种不良情绪的迁移。[[[]杨青青,李晓巍.父亲婚姻满意程度与幼儿社会适应——父亲反应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基于邢学玮等人关于父亲角色态度的研究,研究者了解到父亲对教养价值的认识、主观参与意愿以及对自身教养技巧等后天因素,才是父亲教养投入的重要因素。[[[]邢学玮,伍新春,侯建芳,刘畅,陈玲玲.父亲的角色态度对其教养投入的影响母亲态度类型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04):53-61.]]

  (3)对幼儿家庭的重要意义

  李晓巍和魏晓宇(2017)基于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发现:父、母、子三方关系和谐稳定时,家庭系统才处于平衡的状态,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李晓巍,魏晓宇.父亲参与的现状及其与幼儿社会能力的关系——母亲教养效能的中介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7:5.]]

  Mart in,Ryan和Brooks-Gunn的研究发现,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父亲积极的教育参与能对母亲消极教育参与对幼儿的危害起到补偿作用。

  我国学者刘丽莎(2013)在Mart in,Ryan和Brooks-Gunn的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幼儿父母参与幼儿教养时互为补充,父亲通常需要通过母亲的中介作用来实现对孩子的教养。王晓阳的研究则发现:当母子依恋关系是非安全型时,父亲对孩子教养的积极参与能有效调节母子之间的这种依恋关系,由非安全型转为安全型。[[[]刘丽莎,李燕芳,吕莹,李艳玮.父亲参与教养状况对学前儿童社会技能的
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2013:38.]]

  综上,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意义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综合性的,其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夫妻关系的稳定,家庭氛围的和谐具有巨大潜在价值。

  3.影响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1)父亲自身因素

  赫尔斯认为老来得子的父亲对待孩子更感性和敏感,他们相较于年轻父亲更乐意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

  从杨青青,李晓巍(2018)的研究中得出父亲比母亲更容易将婚姻中的不良情绪转移到与子女的交往中去。[[[]杨青青,李晓巍.父亲婚姻满意程度与幼儿社会适应——父亲反应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2)家庭因素

  从杨青青,李晓巍(2018)的研究中得出和谐的婚姻关系有利于父母在幼儿表达消极情绪时做出积极的回应,而不幸的婚姻的关系会降低幼儿父母对孩子做出积极反馈的能力[[[]杨青青,李晓巍.父亲婚姻满意程度与幼儿社会适应——父亲反应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3)幼儿因素

  综合国内外研究,研究者发现孩子性别与父亲参与教养的关系不能达成普遍共识。父亲在投入在儿子和女儿上的时间和精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徐安琪,张亮.父亲育儿投入的影响因素本土经验资料的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09(04):59-65.]]

  综合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影响父亲参与的因素是多样的,因时因地因条件而转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宿迁市宿城区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探讨影响幼儿父亲参与孩子教养的因素,以影响因素作为着手点,为父亲能更好地参与幼儿教养提供一些可行性意见。

  (二)研究问题

  根据此次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宿迁市宿城区关于父亲教养幼儿行为的现状如何?宿迁市宿城区父亲教养幼儿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宿迁市宿城区3-6岁幼儿父亲。由于作者精力有限,本次样本只选择了宿城区进行研究,没有把园所的级别纳入研究范围。此调查共发放问卷166份,全部收回,仅1份无效问卷,有效率达99.4%。

  表1幼儿父亲的基本情况(N=165)

  人口学变量被试分类人数(N)百分比(%)

  22-25 13 7.9

  年26-30 36 21.8

  龄31-35 62 37.6

  (岁)36以上54 32.7

  初中或以下7 4.2

  高中或中专31 18.8

  学大专44 26.7

  历本科74 44.8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9 5.5

  科研、医疗卫生、企业及公司职员46 27.9

  职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39 23.6

  工程技术人员、军人、个体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53 32.1

  业服务、餐饮、娱乐11 6.7

  农民3 1.8

  其他13 7.9

  3000以下3 1.8

  月3000-5000元36 21.8

  收5000-8000元57 34.5

  入8000-10000元20 12.1

  (元)10000元以上49 29.7

  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父亲中,31-35岁的幼儿父亲居多,22-25岁的父亲人数最少;接受调查的幼儿父亲普遍具有较高学历,本科及以上占总人数50.3%,初中或以下仅占4.2%;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幼儿父亲中,从事工程技术人员、军人、个体劳动者或自由职业者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科研、医疗卫生、企业及公司职员占27.9%,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占23.6%,餐饮服务业占6.7%,农民最少,仅3人;幼儿父亲月收入普遍较高,月收入在5000以上的父亲,占76.3%,其中有三成父亲月收入10000元以上,而月收入少于等于3000元的幼儿父亲仅占总人数的1.8%。

  (2)研究工具

  ①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采用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状况调查问卷,见附录A。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父亲基本信息为第一部分,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认识及影响因素为第二部分,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具体行为为第三部分。[[[]魏栋.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市A区三所幼儿园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3.]]第三部分各题项分别是从不、很少、偶尔、经常、总是,代表5种等级,其中从不记1分,总是记5分,以此类推,数字越大,说明父亲参与幼儿教养越积极。[[[]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

  ②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a.问卷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α系数和分半信度作为问卷信度分析的标准。经数据处理,各维度的α系数和分半信度均大于0.700,总问卷的α系数为0.956,分半信度为0.895,信度较高,可以较好得测量父亲的教养行为。

  b.问卷的效度

  本问卷分别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对问卷数据进行效度分析。[[[]孙彦.城市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研究——以陕西省宝鸡市为例.[D]西南大学,2011:2.]]研究者在听取教育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查找文献,严格实施预调查,最后正式确定问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内容效度。

  本研究釆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将34个量表题目共分为六个维度。从下表可知:此34项与维度匹配度高,符合专业预期,数据结构效度水平良好。

  表2各项目在各因子的负载情况图

  项目1 2 3 4 5 6

  Q1.678

  Q2.758

  Q3.723

  Q4.605

  Q5.707

  Q6.798

  Q7.803

  Q8.679

  Q9.706

  Q10.819

  Q11.764

  Q12.787

  Q13.820

  Q14.850

  Q15.764

  Q16.834

  Q17.772

  Q18.693

  Q19.699

  Q20.767

  Q21.770

  Q22.760

  Q23.823

  Q24.807

  Q25.784

  Q26.681

  Q27.770

  Q28.856

  Q29.771

  Q30.788

  Q31.850

  Q32.858

  Q33.832

  Q34.762

  (3)研究过程

  研究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初步选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的题项作为问卷初稿。随机选取幼儿父亲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进一步对问卷初稿进行修改。参考导师及其他教育者意见后,增减题项、改进语句表达,形成正式问卷。问卷定稿后,分发幼儿父亲填写;问卷收回后进行数据处理,对宿迁市宿城区3-6岁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意见。

  2.访谈法

  (1)访谈目的及内容

  访谈目的:了解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情感态度,以作为研究补充,提高调查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访谈内容:父亲对参与幼儿教养的态度和看法.

  (2)访谈对象

  笔者随机选取三位幼儿父亲分别进行40分钟的访谈。(父亲A:25岁,3岁幼儿父亲,事业单位;父亲B:33岁,4岁幼儿父亲,外企员工;父亲C:47岁,5岁幼儿父亲,个体工作者)

  三、幼儿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父亲对参与幼儿教养的认识

  表3父亲对参与幼儿教养的认识(N=165)

  项目人数(N)百分比(%)

  对父亲参与家庭很不重要12 7.3

  教育重要性不太重要1.6

  的认识一般8 4.8

  比较重要33 20.0

  非常重要111 67.3

  父亲对自身不太称职25 15.2

  的评价基本称职80 48.5

  比较称职39 23.6

  非常称职21 12.7

  表3显示,尽管87.3%父亲能够意识到父亲参与幼儿家庭教育十分必要,但还有12位父亲认为很不重要。这个调查结果让研究者反思,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还不能认识到参与幼儿教养的重要性。

  另外,问卷调查中问到父亲是否赞成女性比男性更善于教养孩子这一表述时,结果显示,仅有47%不太赞成这个观点,24.1%的人比较同意,甚至有8.43%的人完全同意。可以见得,大多数父亲都低估了自身对孩子的影响,且不能意识到自己对于将幼儿抚养成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访谈中,我也了解到许多父亲的无奈,如尽管知道自己在孩子成长中很重要,但是很多情况下孩子和赚钱不能两全,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就不得不出卖自己的时间给老板干活,我也想多陪陪孩子,可是我没有办法。

  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基本称职的父亲最多,占48.5%,认为自己非常称职的父亲占12.7%,还有23.6%的父亲认为自己比较称职,可见自我认可度较高的父亲占多数。然而自我不认可的父亲也不在少数,占调查总人数的15.2%。在访谈中发现父亲对自己评价较为片面,更多的父亲会用物质的角度去评价,比如我觉得我基本上称职,因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