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及策略研究-以晋宁县xx农村小学为例【字数:7421】
摘要
好的习惯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环境下通过不断进行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养成的。而小学生入学后所面临的主要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和自己所在的家庭,学校给每个小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基本是一样的,在接受同等的学校教育的情况下,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别会因小学生性别、家庭情况、父母职业、父母文化情况等不同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研究主要主要在相关的文献与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采用了问卷的形式和访谈的方式对晋宁县xx农村小学的1至3年级的135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对部分家长进行了访谈调查。第一个部分是本次研究开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还有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关于家庭教育概念的文献综述和国内外对于家庭教育的研究现状的综述。第三部分是对于本次研究我采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我对该区的xx农村小学的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部分家庭进行走访;第四部分则是对于回收的问卷和访谈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出当前该农村小学的学生存在的不好的学习习惯现象;以及家庭教育在小学生培养学习习惯中所带来的影响,并以图表的形式来分析出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五个部分是对于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建议;第六部分则是对于本次研究的总结和反思。关键词:家庭教育;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不断变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下,许多地方的教育发展都逐渐加快。但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依旧进步迟缓。我国从改革开放后施行素质教育后,形成了三大教育体系,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尤为深远。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一个人,所以一个人的品格形成也与其有着密切联系。家庭教育相比其他两大教育体系而言,影响是最为深远的。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我们每一个人从母亲的肚子降临到这个世界开始,便已经成为了这个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家庭教育对于我国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国家整体国民素养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起点[曹华孙.浅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儿童大世界,2018,5.]。曾有研究表明,在孩子3—12岁的时候最容易培养出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过了这个时期,也就是大约在12岁以后就很难去培养和形成一个好的习惯了。而在这个可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时期多数都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并且由孩子的父母或家里的长辈来教育培养孩子,因此家庭教育在早期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而农村地区许多固有的家庭教育理念却并没有太大改变。有一个好的家教理念对于孩子甚至是整个家庭的未来来说都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滞后的家庭教育方法会严重阻碍孩子的成长;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拟通过对家庭教育对云南省晋宁xx小学的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农村家庭的教育现状和该地区小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分析出家庭教育在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作用,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及建议,为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基础。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现代家庭教育实践与研究》的主编也在书中提到“我国有十三亿人口,两亿五千多万个家庭,儿童的占比就有约四亿人[柏凤岐.现代家庭教育实践与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2.]。”儿童的占比大说明了家庭教育具有全民性和重要的地位。“我们要发挥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2—2020).]。”因为孩子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着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2.现实意义xxxxxxxx也曾说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人民日报.从家出发:xxxxxxxx的“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6.]。”家庭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改变农村当前的家庭教育观念,促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让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石。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一个人大部分的性格品行都是一个家庭拥有的家教的映射。家长作为孩子来的这个世界是的第一位老师,更应该“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人民日报.从家出发:xxxxxxxx的“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6.]。”本次研究将对该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方式及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出该区的家庭教育方式及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并针对这些在本次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让农村家庭的父母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情况,发现孩子的潜能,增进他们的亲子关系,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做铺垫。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笔者通过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通过搜索中国知网、学术周刊等途径来收集关于该研究课题的资料,了解目前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低年级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中出现的问题。为论文的撰写通知材料支撑。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部分的农村家庭的低年级小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从而整理获取真实有效的关于当前小学低年段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来进一步分析证实,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3.访谈法指研究的人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提前设计好访谈提纲,然后以口头提问的方式向被访者收集所需要的资料信息。最后将收集到手的资料记录下来的一种研究方式。笔者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该小学的部分家长进行了访谈调查,确保自己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家庭教育王小英主编在《家庭改变儿童》中说到家庭教育是“在现实的家庭生活中发生的,具有血亲关系的家人间的相互沟通和影响的教育[王小英.家庭改变儿童-当代儿童家庭教育专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在《辞海》中解释为:“父母或家庭中的其他年长者在家庭里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辞海》[J].上海辞书出版社,1976.(1023).]。”赵忠心认为:“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和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称为家庭教育[郑其龙.家庭教育学[M].湖南出版社出版,1984.]。”郑其龙认为“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或分支[赵忠心.家庭教育[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1989.]。”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与自己子女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是在家庭中发生的一种无形的教育;是父母对孩子的培养,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教育。2.习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则认为“习惯是一种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是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16.]。”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在著作《心理学大词典》中曾解释道,“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校或家庭里自己自主养成、家长培养或在学校老师的监督和教育下逐步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1)家庭教育方面陈鹤琴认为家长在教育孩时有具有以下这这个教育目标“强健的身体、有协作的意识、有创造能力、具有为他人服务的精神、还要拥有开阔的眼界”[陈鹤琴.家庭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刘金花把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分为:“拒绝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严厉型这五个类型[刘金花.上海市中学生父母的教养态度及与台湾父母教养态度的比较[J].心理科学,991(01):40-42.]。”黄河清则认为家长最少应该具备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教育能力这几种基本的教育素质[黄河清.家庭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从几位研究者的观点可以了解到,不同家长的不同教育方式会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不同。但是如果能够营造出一份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是有助学生学习和调动其积极性。综上所述,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国内主要是侧重于对家庭内部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家庭创造出的学习氛围这些层面。而这些层面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息息相关。(2)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木紫认为好的习惯成就好的孩子,好的习惯打造好的未来[木紫.小学生学习习惯关键培养.中国妇女出版社.2017.]。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先树立培养好习惯的意识,二是要确定如何去培养好习惯,三是用行动去实践最终形成习惯。姜艳认为小学生自己在学习实践所形成的自组织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姜艳.自组织能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1):59-61.]。曹明明则认为小学生在培养学习习惯中家长和教师对其影响是最大的,二者的相辅相成,在小学生培养学习习惯中扮演这不同的角色[曹明明.小学生行为习愦的现状调查与养成策略[D].鲁东大学,2016.]。个别学生存在时好时坏的情况,原因是在学校进行学习时感到心理不舒适或在家庭环境中不愉快等。叶显发在《小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一书中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改善亲子关系从而促进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叶显发.小学儿童家庭教育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45-154.]。综上所述,国内研究者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这问题侧重于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以及教育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把研究者研究出来的关于影响低年级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因素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小学生自身、二是家庭方面、三是学校方面。而与其他三个因素相比较,家庭教育则是在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基
础时影响最大的因素。2.国外研究(1)家庭教育方面在美国,家长希望孩子自己拥有能够独立处理各种事情的能力。所以美国的大部分家长不会给自己的孩子灌输某种既定的思想,限制孩子自身的发展。而是鼓励自己的孩子自己做选择。美国家庭教育界里著名的简·尼尔森在他的《正面管教》一书中提出“以不惩罚不娇纵,尊重的方式调动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家庭教育方式[尼尔森.正面管教[M].京华出版社,2009.]。”教育专家萨巴瑞认为:“当父母发生改变是就是教育真正开始的时候[法丽.萨巴瑞.父母的觉醒[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我们应该顺从孩子天性的发展,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朋友,最重要的就是二者之间要平等互助。木村久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上小学前(0-6岁),也就是早期教育(早教),在这个阶段就应该进行。他觉得天才就是从早期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家长应该在孩子0-6岁这段时期从语言、音乐、有游戏、想象力、优良品德这五个方面来着手培养。他在书中说到“进入学校之前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木村久.早期教育与天才[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综上所诉,国外的研究者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要在尊重儿童的基础是进行,不去过多的干涉孩子,而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注重孩子天性的培养与潜能的开发;家庭教育应该尽早进行,在孩子还没有进入小学学习前提前去培养孩子;注重不同方面潜能的的挖掘。(2)小学生学习习惯方面日本的教育家福泽谕吉家长应该尽早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他同时还强调家庭氛围对于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他人认为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要靠家庭教育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一个社会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福泽逾吉.文明论概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6-79.]。斯托夫在自己的著作《斯托夫人的教育》一书中主张家长应该遵循自然教育的理念,减少对孩子的干涉[斯托夫人.斯托夫人的教育[M].吉林文学史出版社,2017.]。让孩子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爱上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不靠家长或学校的监督孩子,而是自主养成学习习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对外界事物的理解,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陈卫东.父母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导师一马卡连柯论学习[J].少年儿童研究,2002:20.]。我们应该加大家庭教育的重视力度,这样有利于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综上所述,我认为国外学者对于小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认为家庭教育应该进行的比较早,这样有利于早早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美国作家斯托夫人则认为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遵循自然教育的理念,让孩子自主培养出学习习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则觉得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认识外界的事物,还要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因此应该加大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家长能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加注重其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的对象该小学于1984年正式成立,建校到现今已经有36年。它位于昆明晋宁县区,招收的学生涵盖了全乡所管辖的6个村委会,常住人口9433人。少数民族的占比最大,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就有7358人,占居总人口的78%,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聚居地。所以该小学是一所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农村小学。由于该校的一二年年级学生较少,为了保证所收集的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更高,故此还增加了三年级的学生为本次调查对象。参与调查人数一共有135人。所以本次问卷发放对象为一、二、三这三个年级的学生。样本情况见表1。
2.访谈的对象此次访谈的对象主要以孩子的家人及监护人为主。
四、家庭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调查数据分析
(一)晋宁县xx农村小学当前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调查数据分析
1.分析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现状。笔者将参与调查的三个年级的小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次参与调查共135人,其中占一半的比例50%的学生是没有任何的学习目标的,有37%的学生是有目标,但是比较模糊。只有13%的学生有明确目标。见图2。图2学生的学习目标统计将135个小学生分别在课前学习习惯、上课中学习习惯、课后的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调查分析,从“每次、经常、很少、从不”这四个维度来进行作答。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很少”这个选项的占比是最大的。该小学的三个年级的小学生对于课前预习、课前讨论要学习的新课内容、课堂做笔记、上课主动提问、复习和总结、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并认真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并没有养成。见表3。
2.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现状如详情图4由图4可以看出:家长关心学生是学习程度并不是很高,大部分家长都是保持偶尔关心的状态,一直关心孩子学习的占比也比较少。而对于学生的学习作业辅导也是偶尔辅导,一直辅导的情况占比为零。其中图表中最为接近的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与学生讨论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二者在图表中的两个选项(偶尔和从不)都是趋于接近,由此可见家长存在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而在于是否支持学生课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家长保持的是只要不影响学习都可以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图4家长对待小学生的学习方面的情况统计通过以上问卷数据分析后得知:一是该校的小学生并没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程度并不高,三是家长不注重了解小学生除了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四是家长不是很注重对于孩子学习以外的课外拓展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家庭教育对低年级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影响调查资料分析
1.对学生家庭的调查走访数据统计为了了解清楚家庭教育对于低年级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的影响因素,笔者对该区所在的农村家庭的62位家长进行走访调查,参与调查的家长人数包括有母亲24位,父亲33位,孩子的爷爷奶奶5位。了解到了关于农村家庭中家长的学历情况、业余爱好、家庭关系、教育花费、陪学时长、家庭教育方式等情况,并作出了数据统计。如图5、图6、图7、图8。通过表5可以看出调查走访的小学生家庭中的家长的学历并不高,有53%的家长是小学学历及以下,初中学历的家长也只占到39%,高学历占比几乎没有超过10%,由此可见调查中的小学生家庭的家长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图5家长学历水平占比由图6我们可以看出占总约42%的家长的业余爱好是玩手机或者电脑,喜欢看电视的家长占比有37%,还有占约13%的家长是喜欢打牌和打麻将的,而喜欢看报看书和旅游的这种活动家长比较少,大部分的家长是喜欢玩电子产品或者有赌博娱乐的习惯。图6家长业余爱好统计从图7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接近58%的家长对于小学生所用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是比较严格的,占比第二高的是民主型的教育方式,只有占24%的家长会与自己的孩子平等相处,甚至有11%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采用放养式的方法,而有不到占比10%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属于溺爱型的教育。图7家庭教育方式统计通过图8我们可以得知:接近65%的家长在对于小学生一年的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到1000元,1000—2000元的占比不到30%,2000-3000的则占比不到2%,而3000元以上个则不超过3%。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花费投入并不是很高。图8家长一年教育费用投入统计表2.对家长访谈资料收集访谈者:您的家庭关系怎么样?学生家长:家里有时会有一些小矛盾和小争吵,一般还是比较和睦的,不会有大的争吵。访谈者:您对孩子的期望是怎么样的?学生家长: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成绩,最好能够科科都考高分,希望他能够努力学习,考个好成绩出来。访谈者:您一个星期陪孩子学习的时间是多久?学生家长:我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我每天都要去下地干活,从早上忙到晚上,有时候会问一下他的作业有没有做完;孩子一个人在家的时间比较多;和爷爷奶奶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访谈者:孩子在家的学习的习惯怎么样?(学习专心程度、做作业时的习惯、完成作业做什么)学生家长:孩子写作业时有时候专心,有时候会开小差。平常会有吃东西做作业的习惯,有时还会看动画片,一般我们会批评他,让他做完作业再看;孩子做完作业后一般会看电视,要么我们会让他早点睡觉。访谈者:孩子一般是在家里什么地方完成作业?学生家长:家里基本没有固定的学习环境,孩子多数会在客厅或者厨房的桌子上完成作业。访谈者: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是,您一般会怎么做?学生家长:看孩子考得分数高低,如果太低,会进行教育批评,并希望孩子下次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访谈者: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家长:希望学校老师能够多管管孩子,多教他一些东西,我们平时比较忙,没有时间管,我们也会尽力配合老师的工作。3.访谈资料得出的结论通过对家长的访谈,我们得出以下几结论:一是在访谈的家庭中家庭关系都会有一定的小矛盾发生,但相对来说平时的家庭关系都是比较和睦的;二是大部分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都比较看重孩子的成绩分数,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多数都会对孩子进行批评;三是家长能够陪孩子学习的时间少,几乎很少陪孩子一起完成作业,多数时间家长都忙于干活,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四是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家学习的习惯并不是很好,会有开小差、不专心、做作业时吃东西的不良习惯;五是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的家庭都没有一共固定、安静的给孩子学习的空间环境;六是对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多数认为学校老师能够帮学生养成。
(三)影响低年级小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1.研究结论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可知,首先,该校学生自己没有培养出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小学生的特性是好动、自律性差、管不住自己,容易分心走神,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所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帮助,而学校多数是提供方法,最后实施是要靠学生回家后,家长对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02797.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