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警惕中小学教师的高级职称”综合症
师往往属于胜任型教师或业务精干型教师,极少数才是专家型教师.他们的收入主要依靠工资,而一旦评上高级职称又有受聘;就意味着套上最高的那级工资,纵向自比每个月净增几百元;从横向比,此类教师与早先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在工资待遇上也相差无几,故心理应该没有什么遗憾和不平衡.从某方面说,若没有什么特别的进取心或学校行政职务,此类教师在学校所有地位中似乎真的就此到达顶点了,直到退休.所以,相对于个别到退休还未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此类教师就会产生优越感和自我功德圆满情绪以及丑媳妇熬成婆的情怀.从此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再也没有辛辛苦苦.勤勤勉勉的必要.他们一般会在短期内立即卸掉班主任包袱,放弃班主任工作年限的硬性指标,彻底告别费时费事.琐琐屑屑学生保姆的班主任角色,所以像语文特级教师.专家型教师李镇西.魏书生担任班主任,那是难能可贵的!至于那些校行政领导,评上高级职称后,通往提拔的阶梯延伸了,垫高了,从此在职务职称栏内就可堂而皇之,附上高级教师头衔,从此可以把奋斗精力移开教育教学,转向去把握行政职务升迁,用职称的圆满去构筑仕途更大的圆满.二.教学懈怠,丧失激情一般来说,从院校毕业到参加工作,转正定级.参评中级职称,再到高级职称,实际教龄要花10年以上,这期间也正是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期.根据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第10期登载的文章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现实剖析,教师的职业道德倦怠在教师生涯的最初几年就开始显现,而且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开始不断加重,特别是从第10年起急剧严重化,第16—21年倦怠达到高峰,以后则会大幅度降低.以上调查文字颇具可信度.由于中小学教师面临过重的社会期望.多角色之间的冲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压力,难免造成职业倦怠,其次,日益复杂的学生管教问题和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与教师支持系统的缺乏,难免造成职业倦怠;评上高级职称前广大教师凭压力和理智暂时克服了轻度职业倦怠,而评上后,这些教师免不了要释放一下压力,在教学环节即可见一斑,主要表现如下:丧失激情.教学上凭以往的经验吃老本.不再重新深入备课和有创意地编写教案,而是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又三年的重抄套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习惯于穿新鞋.走旧路,无认真贯彻课改精神,仍以原有的课程理念.教学经验和陈旧的教学习惯去实施课堂教学.从导入新课到课堂教学基本上平铺直叙按部就班,少有语言气势,少有思想火花和勃发的情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专刊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方面不仅比较薄弱,而且同样缺乏激情.懒于提问.课堂教学,既要传授陈述性知识(是什么),更要传授程序性知识(怎么办,如何做).许多高级职称的老师不仅习惯于驾轻就熟,喜欢陈述性知识满堂灌,但是课堂中的程序性知识传授容易被减少,因为怎么办,如何做还得步步深入.循循诱导,更需要耐心提问启发,这一点也是高级职称教师的常见误区和惰性的表现.泯灭诗意,缺少创新许多高级职称老师授课比较粗糙,经验模式化泛滥.从语言表达到课堂组织,从一个班级到另一个班级,教学内容和授课步骤基本上是克隆下来的,不仅缺少因材施教,还缺少因情景氛围不同而恰当诗意表述的功夫,课堂教学灵活程度不够,所列举的例子缺少背景气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新东西偏少,故授完课,教师自身往往也没有成就感,课堂教学明显缺少创新.三.教学科研,敷衍了事教育和科研是教师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也是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中学教师科研活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对自己所教专业学科进行理论上的研讨,进行学科基础理论探究;二是依据专业学科的理论进行应用性探究;三是旨在解决自身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摸索育人规律,进行教育科学方面的探究.其中第三方面的探究是中小学教师科研的重点.任职前许多教师都热心投入到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中去,认真准备说课稿,全力以赴公开课或优质课,坦诚中肯指出他人教学环节和教法的不当之处;虚心接受他人批评和建议.而一旦评上高级职称了,似乎就有足够的资本,再也不必那么积极.那样热心,更不必说主动请缨去上示范课了;听组内同仁的公开课,有时也以某种理由要么缺席,要么身在曹营心在汉,实在要开口评课,往往采用多栽花少栽刺原则,言语轻描淡写或支吾搪塞,避重就轻不痛不痒,既不想得罪同组教师,也不想真心帮助他人进步.当然,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也有苦衷.原因是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扭曲,在以工作量化分为评价标尺的前提下,教研组.备课组的教育科研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由于担心其他同仁超过自己或被认为自己不称职,教师之间的信息经验互为保守,在教学成绩之间彼此竞争,同事之间往往貌合神离.各自为政.不仅在晋升职务过程中相互竞争,而且在评上高级之后,教师之间仍是相互设防的.在备课组教研组内教师们很少谈及自己班级或教学过程中的困惑或经验,也较少真正深入去指导他人,在教研方面要留一手.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探究心得,自我批判或教学反思以教学手记或论文随笔保留下来.中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教学科研热情与成果都是不容乐观的,创造性与实用性都较差,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低下.为了评职称,捞分数,不少教师是采用拼凑他人论文成果甚至全文剽窃下来的,而一旦评上高级,很少有人愿意继续撰写论文,更不用说去主动选择相关课题,甚至一年一度的校级论文汇编也省略了,连暑假继续教育或远程教育培训也是草草应付而已.他们中的许多人缺乏继续进取的志向和韧劲,满足于教书匠而不奢望成为科研性教学专家,以至教学科研能力日益萎缩.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845.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