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某猪场猪睾丸肿大病例的病因研究

2021-04-03 12:5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2017年江苏某规模化养殖场先后出现两次睾丸肿大病例,对规模化养殖场带来较大的损失。流行性乙型脑炎,伪狂犬病毒感染和布鲁杆菌病等都能引起公猪睾丸肿大,且易传染,成为重点怀疑对象。为了弄清楚本次病例具体病因,以便为猪场提供可行性治疗方案,本研究于7月份采集10份发病猪血清样本对以上3种可疑疫病进行逐一检测鉴定,对10月份采集62份公猪血清进行乙脑和伪狂犬病抗体的回顾性检测。通过ELISA及PCR等方法鉴定该猪场存在JEV感染及少数PRV感染,且第一批样品来源公猪的JEV阳性率-为100%,第2批血清来源公猪的PRV gE抗体阳性率为8.1%。针对该猪场存在JEV和PRV感染,建议该厂针对乙脑和伪狂犬病进行合理的防治和净化措施。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 材料与方法 3
1.1 实验材料 3
1.1.1 样品处理 3
1.1.2 主要试剂 3
1.1.3 引物设计与合成 4
1.2 实验方法 4
1.2.1 JEV的PCR检测 4
1.2.2 JEV的PCR产物的胶回收 5
1.2.3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JEV NS1蛋白 5
1.2.4 PRV的PCR检测 5
1.2.5 PRV的ELISA检测 6
1.2.6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7
1.2.7 检测JEV NS1`蛋白的夹心ELISA 7
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得出最佳包被浓度 7
2 结果与分析 7
2.1 临床症状分析与鉴别 7
2.2 7月份发病猪血清样本实验室鉴别诊断 8
2.2.1 JEV感染鉴定 8
2.2.2 PRV感染鉴定 10
2.2.3 布氏杆菌感染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鉴定 10
2.3 10月份猪血清样本实验室检测 11
2.3.1 间接ELISA检测JEV感染率 11
2.3.2 PRV gE 抗体EL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ISA试剂盒检测PRV感染率 12
3 讨论 12
4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2017年某猪场猪睾丸肿大病例的病因研究
引言
引言 公猪睾丸炎是临床生产上常见的一类疾病,会造成种猪的体温升高与精神状态下降等,个别病例则会引起弥漫性化脓性腹膜炎,对规模化养殖场带来较大的损失 [1]。睾丸肿大常为急性睾丸炎常见症状,而引起睾丸炎的原因通常分为三种:由损伤引起感染,一般因打斗等出现外伤,继之引起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感染,多为一侧性;血源性感染,某些全身性感染如布鲁菌病,结核病,乙型脑炎等;炎症蔓延,睾丸附近组织或鞘膜炎症蔓延 [1]。流行性乙型脑炎、伪狂犬病毒和布鲁杆菌病等都能引起公猪睾丸肿大,且易传染,危害严重,因此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播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各国,据WHO报道,全球每年约有5万人感染,我国是乙脑流行的重点区域之一 [2]。同时乙脑也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疫病之一,根据感染猪所处的不同年龄段会引起不同症状,对于成年猪主要引起繁殖障碍,妊娠母猪可表现为流产和木乃伊胎,公猪则出现睾丸炎,引起睾丸肿大及精液质量下降,影响配种。尽管对猪的致死率不高,但感染猪病会引起毒血症,且其持续时间长。
JEV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JEV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可根据E基因的差异分为五个基因型。我国目前常见JEV基因型为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两种基因型JEV分离株之间有较高水平的氨基酸同源性和低水平的核苷酸同源性 [3]。JEV表面最重要的成分E蛋白具有血凝与中和活性,它与病毒进入宿主、致病机理与诱导免疫应答都有重要的作用 [4]。JEV NS1蛋白可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分泌至血液中,野毒株还可产生NS1`蛋白,可作为早期感染的诊断靶标。
目前关于乙型脑炎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病原学检测。常用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等,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因其敏感、特异、稳定的特点在JEV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最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技术有病毒分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由于病毒分离鉴定的操作过于繁琐,不适合猪乙型脑炎的快速检测。而另一方面,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则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得到了很好的检测应用 [6]。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流行性广,危害强,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此病根据患畜日龄不同,在呼吸,生殖及神经系统有不同症状,新生仔猪主要表现神经症状而成年猪则出现繁殖障碍及呼吸系统症状。2011年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的规模化猪场陆续暴发了由PRV变异株感染导致的仔猪出现神经症状和死亡的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7]。对于此病一些欧洲国家进行过大规模的净化根除计划,家养猪的伪狂犬病已被成功根除,但野猪猪群仍带有此病病毒,有能传染给未免疫家猪的可能 [8]。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进步,我国伪狂犬净化成功的案例也经常发生,比如在对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净化试验中通过应用科学的伪狂犬免疫程序,并且检测、逐步淘汰伪狂犬野毒阳性种猪并补充阴性后备种猪以及加强生物安全的方法,逐步实现了猪场的伪狂犬野毒净化工作 [9]。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毒力基因主要有gE(gI)和TK等基因,因此PRV基因工程疫苗株都是缺失TK或gE基因 [10]。目前对于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有很多,血清学方法有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等,其中中和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病原学有病毒分离法和PCR法,PCR方法因其快速、敏感、特异性强的特点在PRV的检测中被广泛应用,此病也可以用家兔进行接种试验,根据接种后症状进行PRV阴阳性的判断 [1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可感染牛、羊和猪。但近年来,猪感染布鲁氏菌病的情况有上升,在给养猪户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是对饲养人员健康的一种潜在的威胁。根据患畜日龄以及品种的不同,临床症状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仔猪多数呈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表现。妊娠母猪主要症状是流产。少数母猪会因为胎衣滞留,引起子宫炎和不育。公猪主要表现为睾丸炎和附睾炎不愿配种,部分公猪出现后肢麻痹等运动障碍 [12]。布鲁菌不产生外毒素,但有毒性较强的内毒素 [13]。本菌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热敏感,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OIE确定的国际贸易指定试验)是我国针对布鲁菌病最常用的诊断和检疫方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