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况对湖羊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字数:13066】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材料与方法5
1.1实验动物5
1.2样本采集与制备 5
1.2.1体尺的测定5
1.2.2组织样品的采集5
1.2.3瘤胃液与肠道食糜的采集5
1.3 实验数据的测定5
1.3.1 屠宰率的测定 5
1.3.2 肉质指标的测定5
1.3.3 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测定5
1.4 数据处理6
2结果与分析6
2.1 不同体况对于湖羊体尺的影响 6
2.2 不同体况对于湖羊屠宰指标的影响 9
2.3 不同体况对于湖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9
2.4 不同体况对于湖羊肉质指标的影响 11
2.5 不同体况对于湖羊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1
2.5.1 湖羊不同胃肠道段的微生物的比较分析13
2.5.2 不同体况对于湖羊不同胃肠道段的微生物的影响 15
3讨论16
3.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不同体况对于湖羊体尺肉质屠宰指标瘤胃发酵的影响 17
3.2不同体况对于湖羊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7
3.3不同体况对湖羊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8
4结语18
致谢18
参考文献19
不同体况对湖羊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研究
引言
前言
胃肠道微生物被誉为“隐形的内分泌器官”,在机体的生长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物质代谢产生的多种化学物质对宿主起到了多种作用,同时不同体况也反作用于机体内部环境,影响着胃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和组成。目前对如何影响胃肠道微生物的生长与其作用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探究反刍动物的胃肠道发育能为反刍动物的饲养提供有更加科学合理的饲养依据。本文拟在研究不同体况对湖羊的屠宰性状以及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及瘤胃、空肠、结肠等不同区段的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特点,为生产中湖羊母羊的科学饲养和维持不同阶段的适宜的体况提供参考依据。
1.胃肠道微生物与动物体况和人类肥胖的关系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引发人体各种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肠道肿瘤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项重要原因与肠道菌群息息相关。特别在关于肥胖症的探讨分析中,肠道菌群更是成了重要的研究对象。据统计,在成人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基因为330万个左右, 而人类仅仅有20000到25000个左右,对比之下可见微生物群的基因数量之庞大[1]。根据研究探测,现在可以确定的肠道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以及疣微菌门。 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被视为优势菌群。存在肠道里的这些菌群与人体相互之间作用,人体为它提供养分,它和人体相互依靠。一旦菌群自身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人体肠道环境也会随之变化,反过来亦然。无论是哪种变化,都会给人体整体的运作带来各种变化,小到营养吸收和免疫炎症,大到能量代谢等,无一幸免。肥胖症的发生也一样,和它们有脱不了的关系。据发现,存在肠道中特定的细菌门、类别或细菌代谢活动是最重要的肥胖症影响因素,该发现有重大意义,它为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有关资料指出:在肥胖人群中,他们肠道中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的比例较低,换句话说,即是拟杆菌门较少,而厚壁菌门较多。除此之外,肥胖人群体内的双歧杆菌也较少[2]。2017年,科研人员运用宏基因组技术和基因关联群组建立了217个肥胖患者的基因群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体重正常的人群,他们肠道内的菌群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种类更多,而肥胖患者相反,而且他们肠道菌群中的多形拟杆菌的数量相对来说也较低[1]。其实,除了我国,其他国家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的发现[3]。通过进一步分析研究,还发现了处于超重组(Group2)的人群,他们在肠道内的菌群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都处于平均值最低的水平[4]。
经过分析,推断这是由于处于肠道内微生物影响了肠道上皮细胞造成的。它们产生的代谢产物也影响了与机体远隔器官的运行, 甚至包括大脑。进入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到达肠道时,在菌群一系列的作用下会产生各种物质,比如SCFAs、胆汁酸、TMOA等及其它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物质再通过上皮细胞慢慢渗入血中,进而引发全身一系列效应。比如,SCFAs与胆汁酸作用于体内的特异性受体,可以促进GLP1和酪酪肽等的分泌,其又能对脑食欲信号中枢起到作用,比如可以抑制人体的食欲和调控血糖等等。
通过有关研究,发现很多食物能够起到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作用, 比如长时间进行高脂饮食等,可能会造成肠黏膜受损, 使肠道通透性变差,间接导致了肥胖的发生,甚至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它的原理是:高脂饮食个体的肠道微生物以革兰阴性菌改变为主, 让宿主产生Lipopolysaccharides(LPS), 其中的A.muciniphila的丰富度一旦降低,则机体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活性也随之改变,随之影响了肠道受体CB1配体和肠L细胞, 使肠道细胞分泌出胰高血糖素样肽2 ,因而肠道的通透性也收到影响,介导Lipopolysaccharides(LPS)参与的肠道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另一方面, 高脂饮食除了会引起肠道菌群构成的变化,还会造成肠上皮的损伤。激活肠表皮生长因子可直接或反式激活蛋白酶活化受体, 使肠紧密连接结构发生改变, 导致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过低,进而使肠屏障结构改变, 最终改变了肠的通透性[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6235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