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后期热应激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字数:980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3
1.1试验动物与分组3
1.2妊娠母猪热应激处理3
1.3样品采集3
1.4血清激素含量检测3
1.5目的基因表达量检测3
1.5.1提取空肠段总RNA3
1.5.2cDNA合成 4
1.5.3引物设计 4
1.5.4实时荧光定量PCR 5
1.6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5
2结果与分析5
2.1妊娠后期热应激对新生仔猪血清激素含量的影响5
2.1.1IUTN仔猪与IUHS仔猪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5
2.1.2IUTN仔猪与IUHS仔猪血清中皮质醇(CORT)的含量5
2.2妊娠后期热应激对新生仔猪空肠段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6
2.2.1IUTN仔猪与IUHS仔猪空肠ZO1基因表达量6
2.2.2IUTN仔猪与IUHS仔猪空肠ZO2基因表达量6
2.2.3IUTN仔猪与IUHS仔猪空肠Occludin基因表达量6
2.3妊娠后期热应激对新生仔猪空肠段黏蛋白基因表达量的影响7
2.4妊娠后期热应激对新生仔猪空肠段凋亡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7
2.4.1IUTN仔猪与IUHS仔猪空肠Fas基因表达量7
2.4.2IUTN仔猪与IUHS仔猪空肠Caspase3基因表达量7
3讨论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妊娠后期热应激对新生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
引言
“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所作出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猪因为汗腺退化、皮下脂肪堆积等生理特性,和在生产中长期对其生长速度与瘦肉率的定向选育,导致了猪对高温特别敏感[1]。研究表明,在炎热的夏季母猪经常会受到高温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当猪舍内的温度到达2530℃时,母猪机体就会通过各种方式来维持体内的热量、水分、电解质和血液流速[23]。母猪的繁殖性能对于一个猪场的收益而言尤为重要,夏季高温会通过激活母猪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来应对高温,ACTH又会使垂体减少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分泌,造成母猪排卵量下降、黄体生成受阻和孕酮分泌减少,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和流产的概率增加。此外,ACTH分泌的增加还会诱导母猪发生卵巢囊肿,使母猪繁殖受阻。同时,高温也会使母猪甲状腺功能受到抑制,造成母猪体温调节能力失衡,体内酶的活性下降导致代谢紊乱,进而影响卵子和胚胎的发育[4]。由此看来,热应激对母猪繁殖性能损害严重。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养猪业高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使猪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削弱,热应激已经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5]。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是猪场管理的重中之重,堪称猪场的生产命脉,妊娠母猪夏季的饲养管理尤为关键[6]。母猪妊娠初期前8天和胚胎附着期1120天对温度十分敏感,高温会导致胚胎的早期死亡。而在妊娠100天左右时如果长期受到高温刺激就会使母猪流产。因此母猪妊娠初期20天和妊娠后期30天都是饲养管理的关键[7]。母猪妊娠期间如果发生热应激,会导致其采食量下降、直肠及乳腺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加快等[8]。为了降低产热,母猪会增加睡觉与坐直的时间,减少采食与活动的时间,这会影响母猪体组成,增加脂肪肌肉率[9]。除此之外,热应激使母猪妊娠期缩短,降低仔猪初生重[10]。热应激造成的负面作用还会影响妊娠母猪的下一代。Johnson的两项研究结果表明妊娠热应激改变了子宫内热应激(IUHS,in utero heat stress)仔猪体温调节设定点,使IUHS仔猪基础体温升高了0.3℃,与宫内正常温度的(IUTN,in utero thermoneutral)仔猪相比 IUHS仔猪在脂肪增长期脂肪沉积较多[1112]。除此之外,热应激还会对其后代的繁殖性能产生影响。Safranski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IUHS母猪窝产仔数有所减少,但是差异并不显著;Wiegert报道IUHS母猪乳汁中乳糖含量升高、乳蛋白与固体含量下降。Bernhard比较同窝出生的IUHS公猪与IUTN公猪,发现IUHS公猪的精子数量与精子质量都有所下降。
动物行使消化和吸收功能最重要器官的就是肠道,其发育水平与动物生长以及健康密切相关[13]。猪的肠道发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一共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发生在妊娠期,是组织发生和肠道上皮细胞分化发育的时期。这两个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肠道生长发育及终生功能,尤其妊娠的最后几周是肠道消化与吸收功能成熟的关键时期,肠道在这个阶段会达到最大生长发育潜能[14]。肠道除了在动物消化与吸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而且是机体最大免疫器官。肠道黏膜屏障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微生物屏障和免疫屏障构成[15],这四种机制不同的屏障有机结合,共同抵御肠道中的细菌、病毒、抗原、毒素等有害物质穿过肠黏膜进入机体其他组织器官[1617]。机械屏障由肠道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如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泌细胞等,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tight junction,TJ)和黏液层构成。机械屏障不仅可以阻挡有害物质的入侵,对于维持其他屏障功能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紧密连接是决定机械屏障通透性的重要结构,位于肠上皮细胞膜的顶端与边缘,以质膜融合带的形式连接肠上皮细胞,防止毒素、微生物和一些炎症物质的自由进出并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有助于肠黏膜保持稳定的状态[1819]。黏液层是机械屏障抵御外来入侵的头道防线,由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高度糖基化形成[17],覆盖在上皮细胞表面,不仅可以润滑和保护肠黏膜上皮,还可参与细胞间信号转导和肠黏膜相关免疫因子的调控。Souza的研究结果表明,黏蛋白表达量减少后肠道黏液层变薄,有害菌和肿瘤坏死因子侵入肠上皮细胞并诱导细胞表达Fas,开启凋亡程序[2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6237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