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母猪繁殖障碍病因调查

2021-03-07 13:4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母猪繁殖障碍综合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生产弱猪仔、畸形仔猪以及母猪表现出的不发情、发情推迟、不孕等一系列疾病的总称。繁殖障碍是导致母猪淘汰的最主要因素,直接造成母猪非生产天数延长,繁殖猪群生产效率降低,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困扰着许多猪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其发病原因多且复杂,临床表现共性特征多,个性特征不明显,加之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严重,给临床防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有多方面因素,包括营养因素(如饲养水平、饲料品质、断奶日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疫病因素、生产技术及管理因素等等。本文主要针对实习猪场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发生的病因,表现进行调查研究,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 材料和方法 2
1.1 材料 2
1.1.1 毕业实习场所 2
1.1.2 调查对象 2
1.2 方法 2
1.2.1 流行病学调查 2
1.2.2 饲养管理不良因素调查 2
1.2.3 卫生防疫措施调查 2
1.2.4 临床检查及病例剖检 2
1.2.5 细菌学检查 2
1.2.6 血清学杭体检测及方法 2
2结果与分析 2
2.1流行病学调查 2
2.2饲养管理 2
2.3引种防疫 3
2.4临床检查 3
2.5病理剖检 3
2.6细菌学检查 3
2.7血清学杭体、病毒杭原检测 3
3结论与分析 3
4防治措施 4
4.1切实排除非传染性的因素 4
4.2传染性因素的防制 4
5.讨论 5
5.1 宁夏母猪繁殖障碍病感染现状及其危害 5
5.2 猪伪狂犬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传播特点和净化措施 5
致谢 6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母猪繁殖障碍病因调查
引言
近年来,由于我国规模化猪场数量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增大,又随着国外种猪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再加上一些猪场由于管理措施不力,对疫病防疫的技术水平跟不上,造成猪病不断发生和流行,猪病的防治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尤其是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制约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健康发展[1]。母猪繁殖障碍指母猪不孕,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和弱仔等。引发母猪繁殖障碍的病因复杂,其中传染性因素是最主要的病因。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 PPV)、猪瘟病毒(Classicalswine fever virus, CSFV)、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syndrome virus, PRRSV )等多种病原均能引起母猪繁殖障碍,但大量文献认为PRV、CSFV、PPV、PRRSV、JEV等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2]。据报道[3],某些非传染性因素也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 毕业实习场所:
江苏省宿迁泗阳加华种猪场和大学传染病学实验室。
1.1.2调查对象:
主要为2015.912月份生产过的2000余只母猪中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和生产的弱仔猪,死胎及木乃伊。
1.2 方法
1.2.1流行病学调查
主要调查猪的品种、胎次、育种情况、发病季节和发病率等。
1.2.2饲养管理不良因素调查
主要对猪的饲料种类、营养价值、饲料品质、气候条件突变和机械性冲撞、损伤等不良饲养管理因素进行调查。
1.2.3卫生防疫措施调查
调查引种检疫制度、卫生消毒措施、管理制度和疫苗免疫预防等内容。
1.2.4临床检查及病例剖检
对繁殖障碍母猪进行临床检查,并对其所产的部分死胎、木乃伊胎、弱仔及患病新生仔猪进行病理剖检观察。根据每个区发病频率和发病率选择3头以上母猪,最多5头,共计19头进行检查。
1.2.5细菌学检查
每个区选择35头死胎或弱仔,无菌采取心血和肝、脾、肺、脑等组织,直接涂片镜检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
1.2.6血清学杭体检测及方法
PRSV与PRRSV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PPV与CSFV采用胶体全层析法,布鲁氏菌采用唬红平板试验检测。上述各检测操作程序及结果判定标准按农业部规程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发现,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品种主要是长白和约克的二元杂母猪品系。繁育时,公母猪均不存在亲缘关系。繁殖障碍全年各季节均有发生,但不同年份发病率有所不同(20142015年春季发病较为严重)。抽查部分猪统计发现品种影响不大,季节有一定影响,夏季病情较严重。9/10月份环境温度普遍高于20℃,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配种后返情率升高。多数猪场母猪繁殖障碍不分胎次,但个别猪场经产母猪与初产母猪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初产母猪多发,表现为母猪不孕,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和弱仔[4]。繁殖障碍的发病率为11.12%48.50%,平均发病率为28.15%。见表1表2。
2.2饲养管理
猪场使用配合饲料或全价饲料,一般不采用自配料,饲料色泽新鲜,无异味。对怀疑饲料营养不全的部分区域,通过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及向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维生素及硒、铜、铁、锌等微量元素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对阻止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生均无明显效果。部分区域使用抗生素及注射黄体酮等药物治疗母猪繁殖障碍,但也未见明显效果。猪场保温、通风措施较好,均不存在环境气候条件突变和机械性冲撞等不良因素。
2.3引种防疫
引种中,个别没有经过严格检疫,不注意疫情调查,盲目引进,也没有严格执行隔离制度。一些批次的猪发情不明显,配种难,适应性差,抵抗力差,发病率高。有部分区域防疫设施老旧简陋,母猪繁殖障碍发生率高,发病程度较严重。种猪来源复杂、品种多的猪场区域母猪繁殖障碍发生的频率较高。各区域均有猪瘟病史。所有猪均接种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疫苗,全部猪场接种猪口蹄疫疫苗,7个猪场接种过PPV疫苗,6个猪场接种PRRS疫苗[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