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新媒体语境下网络电台传播效果研究以蜻蜓fm为例【字数:16536】

2024-12-07 16:3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网络电台是基于流媒体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音频内容和广播节目的媒体形态。按创办主体的不同,网络电台可分为传统媒体创办的网络电台、商业互联网服务商创办的网络电台和自媒体创办的网络电台三类。本文主要从传播方式、传播内容、意见领袖和用户思维四个方面分析网络电台的传播效果,以探究网络电台的优化路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电台的传播方式由单向的、不可逆的线性传播转变为双向的、强互动性的多元节点传播;网络电台采取UGC+PGC的内容生产模式和垂直细分的内容布局进行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意见领袖扩大了网络电台的传播影响;网络电台作为互联网发展下的产物,必然遵循互联网的发展逻辑,注重用户思维在平台中的运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电台的现状,指出其内容和运营的双重困境。在内容方面,网络电台的内容同质化、节目单调;节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内容推荐不符合用户期待。在运营方面,网络电台付费类型、盈利模式单一;用户付费意愿不高,创收困难。针对网络电台的困境本文从内容生产、内容推送、用户体验、运营四个方面来提出了解决策略。内容生产上,坚持内容为王,构建平台的品牌产品;内容推送上,网络电台依托大数据智能推送讯息;用户体验上,网络电台通过连接多维场景优化用户体验;运营上,网络电台通过创新盈利模式,实现多样化运营。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2.1网络电台的传播过程研究 2
1.2.2网络电台的传播特点研究 2
1.2.3网络电台的受众研究 2
1.2.4网络电台的内容研究 2
1.2.5网络电台的传播效果研究 2
1.2.6网络电台的商业模式研究 2
1.3研究内容 3
1.4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相关概念 4
2.1传播效果 4
2.2网络电台的概念与类别 4
2.2.1网络电台 4
2.2.2网络电台的分类 4
2.3 UGC、PGC与PUGC 5
2.4意见领袖 5
2.5用户思维 5
第三章 网络电台的传播效果分析 6
3.1传播方式与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传播效果 6
3.2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 8
3.2.1 UGC+PGC的内容生产模式 8
3.2.2垂直细分的内容布局 9
3.3意见领袖与传播效果 9
3.4用户思维与传播效果 10
第四章 网络电台的发展瓶颈 12
4.1网络电台的内容困境 12
4.1.1内容同质化、节目单调 12
4.1.2节目质量参差不齐 13
4.1.3内容推荐不符合用户期待 13
4.2网络电台的运营困境 14
4.2.1付费类型、盈利模式单一 14
4.2.2用户付费意愿不高,创收困难 15
第五章 网络电台的优化策略 17
5.1内容为王,构建品牌产品 17
5.2依托网络大数据智能推送讯息 17
5.3提升多维场景下的用户体验 18
5.4创新盈利模式,实现多样化运营 19
结束语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A 23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推动了传播格局的演变,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播过程的去中心化使得受众向“网络节点”转变,受众的主体地位得以回归。在新媒体语境下,网络电台以音频为形式的传播形态更适用于用户碎片化的场景,网络电台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和全新的内容生产模式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发展。
传统的广播媒体是网络电台的前身。广播由无线电通信演变而来,早期主要用于军事领域,如战况播报、鼓舞士气等。20世纪前期广播处于繁荣发展阶段,而后随着电视媒体的诞生,广播媒体渐渐没落。至20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广播媒体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1995 年,美国“进步网络”公司在网页上放置了一个名叫“real audio systems”的声音点播软件,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网络广播电台的诞生[]。21世纪初,网络电台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其商业模式愈加成熟,节目内容愈加丰富,平台呈现出多元纵深的发展态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迭代,网络电台进入了智能化的生长阶段。
目前,学界大多将网络广播电台分为传统广播电台、商业广播电台、自媒体广播电台三类。其中商业广播电台按照内容类型可分为教育类、听书类、聚合类等。本文着重研究聚合类商业广播电台,并以蜻蜓FM为例分析聚合类广播电台传播效果。学界多从内容生产的角度研究网络电台的商业前景,而从传播效果角度研究网络电台的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的文献少见,因此研究网络电台的传播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新媒体时代,内容、服务、社交、场景成为用户的四大核心需求,社交即关系成为基础。在“用户思维”主导下,研究蜻蜓FM节目的传播效果,尤其是对受众认知及行为层面的影响,可明晰聚合类网络电台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思考其未来的传播优化路径,并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可能的方案。此外,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也为网络电台带来新的挑战。网络电台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用户的有效连接,如何实现自身的长期发展也成为亟需思考的问题。
1.2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网络电台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方面:理论分析及商业应用。既有文献涉及到的理论有 5W 传播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基于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研究移动网络电台 App的文献居多。此外,一些学者致力于从媒介融合、智媒体等宏观角度研究网络电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优化策略。
1.2.1网络电台的传播过程研究
在《网络电台传播模式研究》一文中,刘勇然分析了网络电台的传播过程,并提出“网红”主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通过粉丝进一步扩大了网络电台的传播效果[]。在《网络音频的传播机制及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张俏妍提出,网络电台的异步性传播和传受关系的转变实现了网络音频内容传播过程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互动[]。
1.2.2网络电台的传播特点研究
在《网络广播的传播特征及优化策略》一文中,刘婷从传播方式、把关人、移动性以及互动性四个方面来探究网络广播的传播特点[]。
1.2.3网络电台的受众研究
在《生存与发展:网络时代的大众广播——从“通信时空”栏目看编播和受众的新型关系》一文中,贾彧提出,网络广播为受众提供了“高新技术以人为本的通信理念”和“知识性的服务”,以及“连接信息社会不同界别的纽带”[]。
1.2.4网络电台的内容研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节目传播策略研究》一文中,曹晨辰提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增强节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广播节目需从内容打造、品牌构建和传播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1.2.5网络电台的传播效果研究
在《移动电台APP传播策略研究》一文中,刘蕊菲主要从受众及社会两个方面分析移动电台 APP的传播效果,探究圈子、社群的形成以及传播过程衍生出的商业运作模式[]。在《Measuring the Value of Communication》一文中,Argenti, Paul A.提出,测量传播效果有助于传播专业人士制定更有效的传播策略[]。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sl/gbdsxwx/61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