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建构与认同研究【字数:2358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彝族火把节概况2
二、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建构2
(一)旅游与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建构2
1. 时间和空间的建构3
2.仪式文化的建构3
3.商业文化的建构3
4.服饰文化的建构4
5.歌舞文化的建构4
(二)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文化建构的多元主体5
1.政府5
2.民族精英和彝族民众5
3.媒介6
4.旅游开发商6
5.游客6
三、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认同6
(一)旅游背景下彝族民众对火把节的文化认同现状 7
1.研究对象7
2.研究方法7
3.研究结果及分析7
(二)旅游背景下其他多元主体对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认同现状 8
1.游客视角下的文化认同9
2.旅游开发商视角下的文化认同9
3.政府工作人员视角下的文化认同10
4.地方民俗精英视角下的文化认同11
(三)旅游背景下多元主体对彝族火把节文化认同的结构及存在的问题11
1.政府存在过度介入问题,彝族民众主体地位削弱11
2.民族精英引导力度不足,彝民文化自觉有待增强12
3.大众传媒未能合理利用,节日发展路径有待完善12
4.开发商认知和行动不足,游客文化认同有待提升12
四、旅游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背景下彝族火把节文化建构的对策12
(一)尊重彝族民众主体地位,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12
(二)充分发挥文化引导作用,增强彝族民众文化自觉13
(三)科学合理利用大众传媒,完善节日文化发展路径13
(四)正视彝族文化传承诉求,充分尊重彝族民风民俗14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附录A 彝族民众对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文化的认同情况问卷调查 16
附录B 背景下彝族火把节文化认同现状研究访谈提纲 17
表1 彝族民众对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文化的认同情况7表2 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文化认同现状研究访谈对象9
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建构与认同研究
引言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经过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逐步形成的。它集中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具有社会功能和历史文化功能,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民族节日集中展示了民族信仰和民族文化的核心,对民族文化的建构有着重要作用。在民族节日中,少数民族通过仪式、歌舞等形式将族群的集体记忆客观地重现,唤醒族群的集体记忆,使族群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民族信仰、习惯、伦理观、价值观的认知,从而加深族群对民族文化的认同。[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节日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的群众基础,被政府和旅游开发商视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民族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利用。
彝族火把节起源于彝族先民对火的崇拜,是至今流传于滇、川、黔、桂的传统文化事像。庞大的参与规模、深远的影响力、丰富的节日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彝族火把节在民族旅游节日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众多省市举办的彝族火把节中,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举办的火把节最为盛大,最具代表性。旅游介入后,楚雄彝族火把节的主体、客体、媒介、形式、时空场域等均产生了变迁,火把节文化在旅游背景下进行了新的建构,参与火把节建构的多元主体对火把节的文化认同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举办的火把节为研究对象,对旅游背景下楚雄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建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旅游背景下多元主体的火把节文化认同现状进行研究,找出旅游背景下楚雄彝族火把节文化建构和文化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旅游背景下彝族火把节文化的良性建构助力,促进楚雄彝族火把节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彝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同时为其他民族节日在旅游背景下的文化建构和认同研究提供借鉴。
一、彝族火把节概况
彝族的六大方言区、所有的支系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都有分布。在旅游和政府介入之前,楚雄大部分彝族村寨都较好地保持了火把节的原真性,我们称之为原生型火把节。楚雄原生型火把节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至农历二十六日结束。火把节期间,彝族乡民们除了在家中祭拜祖先外,还会在毕摩的带领和主持下,在村寨中的山头、庙宇等场所举行祭祖、开光请神、祭天、驱邪、耍火把、送火把等民俗活动,部分彝族村寨还会举办斗牛、赛装、歌舞、摔跤、爬杆等传统体育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驱害送邪、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乡民吉祥安康。可以看出,原生型的火把节具有驱邪祈福的宗教功能,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传承的文化功能,增进族群关系的社会功能和放松身心的娱乐功能。[2]原生型的火把节是由彝族群众自发创立组织的。彝族人民立足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把从古至今民族积淀下来的文化集中展示到了火把节中,使彝族文化在适应时代变迁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并得以继承。彝族民众既是文化的创立者和组织者,也是表演者和观众,充分体现了火把节的宗教性、本土性、生活性、群众的自发性。[3]
伴随着全国民族节日旅游热的兴起和政府借助火把节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楚雄彝族火把节被官方纳入到现代旅游体系中。1981年5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议案,将火把节确定为楚雄的法定节日。2005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1983年起,正式由州、市政府主导每年轮流在楚雄市举办欢庆火把节的活动。自此,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火把节逐渐成为楚雄州最盛大、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2019年的“中国楚雄2019彝族火把节暨丝路云裳七彩云南民族赛装文化节”是楚雄州历年来参与规模最大、节日活动内容最为丰富的火把节,囊括了迎宾文艺演出、祭火大典、赛装文化节、中国原生民歌节等23项活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606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