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回流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clds2016数据【字数:9257】

2024-12-07 15:3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 words 2引言 2一、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3(一) 理论框架 3(二) 实证分析 3二、 数据分析 4(一) 样本与数据 4(二) 变量与模型 4三、 实证结果 6(一) 农民工基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6(二) 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与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6(三) 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回流行为影响的估计结果 7四、 结论与讨论 9(一)主要结论 91、从城镇社会保险角度 92、从农村社会保险角度 10(二)讨论建议 10五、 研究的局限性 11致谢 11参考文献 11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回流行为的影响研究 ——基于CLDS2016数据近年来,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寻找工作,农民工群体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非常活跃且重要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阻碍以及社会保险的缺失,农民工成为了城市边缘人群,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群体选择向家乡回流。本文以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参与情况为切入点,采用CLDS2016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社会保险与农民工回流行为之间存在的联系。研究发现参与了城镇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更愿意回到家乡工作,而农村社会保险则效果相反。因此,政府应当在完善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解决保险异地转移接续的问题,并提高农民工群体的维权意识,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以此稳定城镇经济的发展。
目录
引言
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了寻找经济收入高的就业机会,即获得更多的“财富”,在城市中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可知,截止到2019年,我国的农民工总量达到约2.9亿人,其中离开居住地外出务工人数达到约为1.7亿人,约占农民工总数的58.6%[1]。农民工群体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户籍制度、城乡二元体制等原因,自20世纪90年代起,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开始出现成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或回流的现象。从积极方面来说,农民工回流对农村综合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回流农民工所拥有的技术与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推动了农村现代化进程(石智雷、杨云彦,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2012)。从消极方面来看,农民工回流阻碍城市化进程建设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国家现代化发展,有可能引发部分城市的“民工荒”(杨智勇、李玲,2015),从而给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事业带来极大压力(赵春辉,2009)。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提高了对于社会保险的重视程度,对于社会保险制度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国家为了预防和分担年老、失业、疾病及死亡等社会风险,强制社会成员缴纳的非盈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有学者认为,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参与状况,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流动行为(陈乙酉、张邦辉,2018)。社会保险的“非携带性”能够直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特殊情况下能够帮助劳动者减少其在城镇中的生活成本。以医疗保险为例,由于城市中看病成本较高,所以,当雇主不提供健康保险时,依赖健康保险的工人可能会被迫离开他们原本应该从事的工作而寻找提供健康保险的工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流动性(邓江年,2020)。然而,农民工本身就是一个社保参与率较低的群体,回流农民工更是面临着社会保险转接难,续交难等一系列的问题,他们期待着政府能够打开方便之门,给予他们帮助与支持。
因此,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农民工回流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探究社会保险对农民工回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制和引导其回流行为的可行性建议,有助于完善我国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平衡城镇和农村的劳动力市场,最终达到加快经济发展的效果。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理论框架
巴格内(1960)提出推拉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是在城乡之间的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期望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而产生的流动。城市和农村其中一方的推力与拉力的合力大于另一方时,劳动力便趋向于大的一方流动。在此基础上,祝仲坤(2017)认为该理论暗含了两项基本假设:一是流动者的“经济人”假设,农民工选择回流是在权衡利弊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他们的流动行为是理性选择;二是充分信息假设,即流动者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而陈乙酉和张邦辉(2018)将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农民工流动决策的影响看作是两个相反方面的一种权衡:一方面,由于我国国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极其不均衡,“推动”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向经济更加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会迁移,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的年龄、家庭、健康状况等“拉力”原因,促使农民工回乡就业。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的回流选择主要是受到“推力”和“拉力”的双重影响。其中城市的“拉力”主要有更高的薪酬、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教育水平等;而农村的“拉力”主要有家人出现特殊情况、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城市户籍制度的制约等等。本文主要运用推拉理论从社会保险角度探求城市和农村的险种对于农民工回流行为的影响,图1为本文的分析框架:
/
图1 社会保险与推拉理论框架图
在理论框架建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基本假说:
H1:参加了城镇社会保险的农民工更加愿意再次外出务工,即城镇社会保险在农民工回流行为中存在“拉力”;
H2:参加了农村社会保险的农民工群体则更愿意回流到农村并在家乡工作,即农村社会保险在农民工回流行为中存在“推力”。
实证分析
首先,从农村社会保险方面来说,陈虹等(2019)认为农村医疗保险显著阻碍了农民工的进城务工意愿,农村养老保险则对农民工的进城行为未产生显著影响。而余运江等(2014)认为控制了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后,参加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意愿明显增强。邓江年等(2020)认为参加新农村养老与医疗保险会显著推动农民工返乡,产生流出推动效应,更进一步来说,同时参加新农保和新农合可以更加显著地放大这一推出效应。总而言之,参加农村社会保险能够推动农民工回流行为的发生。
其次,从城镇社会保障方面来看,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城镇失业保险的农民工回流意愿较弱(余运江等,2014)。王桂新、胡健(2015)在发现养老、医疗保险对农民工进城意愿的显著正向影响基础上,进一步得出工伤、失业保险则对其意愿具有反向作用,生育保险对农民工进城意愿影响不显著的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险对于农民工参保意愿的影响,王桂新等(2015)分别考察工伤、失业保险对农民工进城务工意愿的影响,参加该两种社会保险的农民工,其意愿大于未参保者。秦立建等(2017)针对养老和医疗保险进行进一步研究,认为打工地拥有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医疗保险对其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名望、华汉阳(2020)同样也认为购买的社会保险险种越多,其留城意愿越大,其中购买医疗保险带来的边际效应最高,其次是养老保险。然而,孙勇等(2015)持相反意见,认为养老保险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化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医疗保险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化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主要原因是因为目前医疗保险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其基金不要求积累,而且目前进程务工的农民工多数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或中年人,而这些人对于医疗保险的关注程度不高,需求程度也偏低。总而言之,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群体均具有留城锁定效应,并且同时参加城镇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可以放大该留城锁定效应(邓江年等,202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1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