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周边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字数:14121】

2024-11-02 14:20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重强调要重塑城乡关系,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本文通过查阅《南京统计年鉴》,整理相关数据,从人口特征、生态宜居建设、居民物质文化生活三个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京周边的城乡融合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问题相对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为南京等特大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2
(一)国外研究综述2
(二)国内研究现状3
1.城镇化与城乡融合理论研究 3
2.乡村发展与转型研究3
3.城乡融合影响因素研究3
(三)文献述评3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4
(一)研究内容4
(二)研究方法4
(三)技术路线4
三、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5
(一)相关概念界定5
1.乡村振兴战略5
2.城乡融合发展5
(二)理论依据5
1.城乡二元理论5
2.绿色发展理念5
3.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5
4.习主席的融合发展思想5
四、南京周边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6
(一)城乡人口特征6
(二)城乡生态宜居建设基本情况7
(三)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8
(四)南京周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9
1.农业从事人员不足9
2.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显著10
3.相对贫困仍客观存在10
4.公共资源和社会投资城乡分配不均11
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京周边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11
(一)加快农村人才培养11
(二)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1
(三)求真务实脱贫攻坚12
(四)推进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京周边城乡融合发展研究
引言
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首次明确提出了“城乡统筹”的城市发展指导思想,以尽快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2005年又向国家提出了进一步建设城镇化和新农村的战略性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2012年的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显示,有必要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并加快建立一种新型的区域城乡合作伙伴关系。2014年,国家院发改委进行了一项国家旨在加快探索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改革新途径的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以尽快形成一种可借鉴和推广的农村发展经验。2017年,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提出“城乡融合”的基本概念。这是“城乡融合”这一概念首次在党代会上被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社会虽已基本实现了进入总体阶段的小康,但与全面建成现代化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当前城乡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农村、农业在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是一块不容忽视的短板。过度扩张的城镇导致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村青年劳动力单向流动到城镇,使得城镇更加繁荣,吸附效应更强。而与此同时正在不断衰落和萎缩则是农村和农业。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乡村空间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城乡之间资源分配不均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已导致农村的活力越来越弱,发展起来也更加困难。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么衰落的农村将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将产生障碍。因此,从乡村振兴,激发农村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城乡融合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本文的主要意义有两点:
首先,南京市作为江苏省省会,“南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党的十九大以来,走出了一条以城乡融合发展为鲜明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总体而言,南京周边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改变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本文将为南京市的城乡融合发展决策提供参考,并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措施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针对南京周边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也为我国其他特大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第二,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通过正确、健康、可持续的城乡融合发展,可促进城乡资源协调,满足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缓解“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发展之间矛盾的缓和和解决,现有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农村恢复活力并更好地协调城乡关系提供支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Rondinelli D A(1985)详细地将城乡互动分为物质,经济,人口,技术,社会,服务,政治,行政和组织。[1]Gould W T S(1985)认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影响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同时,他认为“这种关系是城乡地区的基本特征”。[2]Senes G和Toccolini A(1998)研究了意大利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农村对现有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具有重要作用。[3]Osinski E与Herrmann S(1999)认为乡村规划的过程不仅是自上而下的,而且是自下而上的,应该让当地人参与和关注。 [4]Muldavin J(2000)调查了1978年中国接受市场改革政策后,村民的利润并不一定增加的矛盾,建议将政治因素也放在农村发展道路的研究重点上。[5]Aurora C等(2014年)基于大都市发展框架,从粮食整体可持续性角度分析了意大利城乡协调一体化。[6]Mihai C等(2019)面对农村地区广泛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试图从理论上探索农村发展的概念并评估农村居民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与农村活力的各个方面相关的个人农村发展指数。[7]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606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