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期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 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2
1.1.1供试虫源...2
1.1.2寄主植物...2
1.1.3产卵与孵化装置...2
1.2 方法.2
1.2.1蛹的保存...2
1.2.2产卵设施的构建...2
1.2.3孵化设施的构建...2
1.2.4蛹的高温处理.......................................................................................................................2
1.3 数据分析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3
2.1 热击方法处理.3
2.2 三种温度下热击蛹羽化率.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_5_1_9_1_6_0_7_2
2.3 三种温度下热击后单雌产卵量.4
2.4 三种温度下热击后每对产卵期.4
2.5 三种温度下热击后孵化率.5
3 讨论6
致谢6
参考文献6
蛹期高温对稻纵卷叶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引言
稻纵卷叶螟是中国水稻产区的重要害虫,除为害水稻外也为害其他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在成虫期条件不适宜时会进行迁飞,进入其他稻区为害。稻纵卷叶螟发生和为害的程度常与温、湿度、种植制度和食料条件、天敌等有关,其中温度是较重要的条件(洪晓月和丁锦华,2007)。
温度对昆虫的影响较为明显,不适合的温度将影响昆虫的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吴进才和张孝羲,1984;陈革等,1986;Jepsen et al. , 2011; Ngnyen et al. , 2013; Park et al. , 2014)。有研究表明,稻纵卷叶螟在适宜的湿度条件下,成虫的产卵量与温度的关系较为密切,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028℃,其中在2226℃之间产卵量最高,平均达95.598.3粒/雌;在20℃以下,产卵量随温度下降而减少;在28℃以上,随着温度的上升,产卵量急剧下降,在10℃和34℃左右,产卵量已趋近于零(庞雄飞和梁广文,1982)。玉米苗饲养的稻纵卷叶螟幼虫存活和成虫产卵的最适宜温度约为24℃,而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27℃(廖怀建等,2013)。高温还影响了稻纵卷叶螟成虫的交配行为,高温条件下成虫交配成功率低(Liao et al. , 2014),从而引起了繁殖力的下降(孙贝贝等,2013;Park et al. , 2014)。
不过,现今尚不明确稻纵卷叶螟蛹期受高温热击后,其生物学特性会受到哪些影响。因此,本实验对稻纵卷叶螟的蛹进行不同高温的处理,以明确蛹期高温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论可为稻纵卷叶螟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预报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供试虫源
于2010年9月在南京江浦农场和江苏农业科学院稻田采集稻纵卷叶螟幼虫,回室内用水稻饲养三代,然后用玉米苗饲养至今。在玉米苗上饲养出的稻纵卷叶螟的蛹用于本实验研究。
1.1.2 寄主植物
玉米种子为苏玉24,购自大学神州种业有限公司。玉米苗的种植方法参照廖怀建等(2012)的方法,将玉米种子置于营养土中进行种植。
1.1.3产卵与孵化装置
稻纵卷叶螟成虫在一次性塑料杯中进行交配产卵,杯口用保鲜膜密封,卵产在保鲜膜上,杯底垫有含蜂蜜水的脱脂棉,以提供成虫营养和湿度。
1.2 方法
1.2.1 蛹的保存
从被害玉米苗中剥出刚刚化蛹的稻纵卷叶螟蛹,放入底部有少量水润湿后的一层脱脂棉的塑料盒中(上底直径9.2cm,下底6.5cm,高6.7cm),将蛹放在湿润的脱脂棉上,加盖后放入培养箱。除去热击所需的时间,稻纵卷叶螟蛹均放置于27℃培养箱中保存。
1.2.2 产卵设施的构建
实验用稻纵卷叶螟蛹羽化后将置于一次性塑料杯中进行配对,每一个杯子放一对。在一次性塑料杯底部垫上一层脱脂棉,用1%~5%的蜂蜜水湿润,一次性塑料杯上用保鲜膜封口,并均匀地扎孔,保鲜膜要保持一定的褶皱,成虫产卵90%将产于褶皱的保鲜膜上。将一次性塑料杯侧面开一个小窗,可掀开,供随时接入成虫配对产卵。
1.2.3孵化设施的构建
将配对后成虫每天所产的卵片割下,换上新的保鲜膜,卵片置于一次性塑料杯中,塑料杯底部垫上一层用少量水湿润过的脱脂棉,塑料杯用保鲜膜封口,放置在恒温箱中孵化,记录孵化的幼虫数量。
1.2.4 蛹的高温处理
实验设计三个温度梯度(36℃、39℃、42℃),每个温度下设置三个时间梯度,分别热击1d、2d、3d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测试16个蛹,分为两个重复,每天上午10:00调温度,将恒温箱中的稻纵卷叶螟蛹取出,根据实验设计的小组放入另一个培养箱中,半小时升高6℃,从温度调至目标温度时开始算起5个小时的热击后,将蛹取出放回27℃恒温培养箱,每天均按此方法进行热击。热击处理完成后蛹均在27℃下进行放置,并调查蛹羽化率、成虫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
1.3 数据分析方法
不同温度之间或相同温度不同热击天数间的羽化率差异采用卡方检测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温热击后稻纵卷叶螟蛹的羽化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zwbh/4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