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化自根砧不同定植高度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附件)【字数:7965】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2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3
1.1实验材料3
1.2实验方法3
2结果与分析4
2.1砧木地面不同高度对树体生对树体生长势的影响 4
2.2砧木距地面不同高度对树体群体结构影响 5
2.3砧木地面不同高度对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5
2.4砧木地面不同高度对果实色泽的影响 6
2.5砧木地面不同高度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6
2.6砧木地面不同高度对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7
3讨论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矮化自根砧不同定植高度对苹果生长发育的影响
引言
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1]。改革开放以来,我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国苹果产业迅速发展,苹果栽培面积平稳中有所增长,生产面积不断增加,一部分果园进入盛果期;苹果的产量逐步提高,苹果市场较好,农民对种植苹果积极性显著提高,因此起了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重要的作用[2]。目前苹果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在国际果品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之一。
苹果的栽培制度对苹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20多年来,随着技术革新,政府和果农的重视,果园发展和生产栽培技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苹果栽培发展的总趋势是:“矮密化、无毒化、优种化、集约化”[3]。其中矮砧定植高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采用矮化栽培具有使树冠矮小、结果早、产量高、品质好、树冠通风透光、光合能力强、营养积累多、管理技术简单、容易标准化生产、便于机械化作业、节省劳动力等优点[14]早在20世纪初期,苹果的矮化砧木就已经有研究,发展到现在苹果矮化砧木在生产栽培上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4]。 随着产业政策的扶持、科学技术的支撑、气候监控的加强、运输效率的提高,苹果栽培面积不断扩张,产量逐年快速增长[15]。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具有结果早、低成本,高效万方数据益等优点,已成为世界苹果生产的主要栽培形式,也是我国苹果产业栽培方式的主要发展方向[5]。砧木作为果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调控作用:一是对树体矿质营养吸收和利用方面起着调控的作用;二是调控树体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促进着果树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13]苗木栽种是果园建设的基本技术,是今世果园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6]。
栽培模式、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以及劳力物力影响着果品的优质生产,因此,加强有效生产技术、开拓科学生产模式,实施科学管理制度,生产高档、优质、健康的果品,是我国各个苹果生产基地面临的首要任务。江苏省丰县大沙河苹果是江苏省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开创新的栽培模式对江苏省苹果生产至关重要,现根据几种苹果的栽培体系研究,通过对比试验找出苹果生产的关键栽培技术,为江苏省苹果优质和高效生产提供全新的理论指导。
徐州地区作为苹果的生产基地之一,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充足的劳动力和温和适宜的气候让徐州地区的苹果产业迅速发展。我国过去追求产量效益,人们对果树科学生产的意识薄弱、生产粗放管理,没有形成规范的生产模式、没有学习认识到先进技术,造成各个方面的技术欠缺,最终导致果品质量差、产量低。而且由于劳力物力投入不足,果品质量下滑,树体营养也逐年下滑。此外,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上对苹果各方面的要求都变高了。既要求口感好、养丰富,又要求苹果有着骄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的外貌似[7]。
根据我们对江苏省丰县梁寨镇现代苹果示范园2014年新建1000亩矮化自根砧苹果基地苗木栽植情况的调查,得知该苗木在种植一段时间后,砧木地上部分的高度对树体的生理生殖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为给今后矮化苹果自根砧建园提供技术依据,我们依据砧木地面高度的不同,研究了对树体生长发育、叶面积指数,开花结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对苹果树果实品质,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的差异。
因此,为解决江苏省矮化苹果优质栽培存在的问题和障碍,依据国内外苹果科学栽培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通过不同栽培体系试验,研究出每个栽培体系最适宜的栽培方法,确定最适合的矮化砧木离地高度,调节树体的整体生长势,改善树体地上与地下部分的养分调节,加强果树的生长发育。在提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果树的优级好果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本试验2018年在江苏省丰县梁寨镇试验基地进行,该地属典型的半湿润季风气候,降雨量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属于沙壤土,试验园面积1000亩,地势平坦,供试苹果苗为M9T337矮化自根砧带分枝的大苗,树龄4年实验树品种为“烟富10号”利用红玛瑙海棠进行授粉,株行距2cm×4cm,定制高度随机全年管理水平相同。
1.2 试验方法
以矮化砧木M9T337自根砧富士苹果为试材,依据矮化砧木地面高度分为矮化砧木定植后地面高度0cm以下为第1组,矮化砧木定植后地面高度0cm4cm为第2组,高度4cm8cm为第3组,高度8cm12cm为第4组,高度12cm以上为第5组,在园区随机选取砧木距地面不同高度的30株长势基本一致的树,进行调查,并做好标记。研究不同定制高度树体生长情况,与果实品质的差异性。
干周和株高:分别于3月和10月进行测定,干周用软绳在嫁接口上侧一定高度(10cm)测量主干周长,并测量记录软绳长度。株高采用长竹杆进行测量,上端同果树顶端相齐记录下端与地面距离,由此可得其株高值。
产量::在10月下旬果实成熟时,对不同定植高度处理的果树进行果实采摘,用台秤测定单株生产量,每个处理测定3株果树,产量计算公式为产量=单株生产量×(公顷面积/单株面积)。
果实品质测定:待果实成熟后,每个处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每株在果树距地面1.5m高处由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进行采果,每个方位随机采摘2个果子,采摘后迅速装箱并运回实验室进行果实品质的测定。其单果重由百分之一天平测量,果形指数由MNT150T游标卡尺测得,苹果色泽用CM3500D分光测色色差计测定,果实硬度采用GY4硬度计测定。果实VC含量采用紫外分光测定吸光度法,果实可溶性糖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果实可滴定酸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采用Pocket PAL1手持糖度计测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nongxue/yy/56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