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以山西临汾吉县苹果滞销为例(附件)【字数:10945】
目录
引言
引言: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是农业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作为国名经济的增长的基石,对国民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贡献作用,因此农业的发展或衰退对一国经济具有强烈的促进或阻碍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这种形势下农产品的滞销问题成为了一个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障碍。农产品滞销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现象,这背后蕴含着一定的经济学原理。由于大多数农户不了解市场需求,他们会选择近期卖得好的农产品种植,然而农产品生长周期较长,会导致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总是不均衡,这样必然会导致市场上供给远大于需求,产品价格降低,甚至产品卖不出去,使得农户遭受巨大的损失。而出现亏损时,农户便集中减产或者是不种植该产品,这样又会导致远期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这样的一个周期性的恶性循环产生的原因就是农户不了解市场需求。因此想要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首先必须识别出影响农产品滞销的几大因素,才能对症下药。苹果产业作为吉县的重要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经济来源,数十年来一直带动吉县贫困人口脱贫,苹果的产值已经突破十亿元,可以看出苹果产业对于吉县至关重要。在2015年吉县苹果发生了严重的滞销问题,这个事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值得去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吉县苹果滞销事件作为农产品滞销中的一个个例,研究其原因不仅能为解决吉县苹果滞销做出贡献,更能以此为例,对其他滞销产品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或者想法。
一、 文献综述与模型构建
(一)文献综述
滞销,顾名思义,是指市场上的商品因为某些原因不受消费者青睐,导致商品销售速度极慢。其特征为:购买量为零;售价等于或低于成本;简单再生产难以为继。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滞销现象频繁出现,例如苍山县的蒜苔滞销,内蒙古土豆价格忽高忽低,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针对这一问题,有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积极开展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
笔者认为可以从农产品的生产、 流通和销售三个环节全面剖析导致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并寻找其解决措施。(1)农产品的生产环节
1.刘俊华(2013)认为生产环节的盲目性会造成农产品滞销。例如某一品种的农产品在上一年度销量很好,那么本年度农民就会扩大生产,增加该产品的种植面积,导致今年市场上该品种农产品供应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导致滞销产生。例如赤峰的白菜滞销事件和湖北洪山区建设乡的白萝卜滞销事件。韦佳培、张俊飚(2013)等人也发现在食用菌上生产太多占滞销农户的比例高达29.25%。
针对这种原因刘俊华(2013)指出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理性的选择种植品种,多元化的种植品种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市场风险。
2. 张杰(2008)、马晓春和宋莉莉(2015)等人认为农户缺乏加工尤其是对原材料的储存能力有限,以至于在农产品大量收获时,加工企业很难短期内消化大量的原材料导致农产品滞销。
针对这种原因马晓春和宋莉莉(2015)建议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鼓励农产品深加工。目前农产品主要以直接销售为主,所以销售范围具有局限性,一般只能在生产地区,所以一旦发生区域性过剩,农户就没有办法销售多余农产品。因此,应该鼓励推动农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出现,建设本地农产品深加工供应链,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增收,还能就地消化农产品,防治滞销。
3.吕涛(1999)和马晓春宋莉莉(2015)认为小农生产模式是导致滞销频发的现实原因。韦佳培、张俊飚、李鹏(2013)在调查中发现:种植规模普遍偏小,其中规模小和较小的农户最多,有133户,占滞销农户的62.74%;规模一般的农户有25户,占滞销农户的11.79%;规模较大和规模很大的农户,各27户,占滞销农户的比例均为12.74%。这就说明了生产规模过小容易造成农产品滞销。
(2)农产品的流通环节
1.马晓春、宋莉莉(2015)认为产销地过度分离为区域性滞销埋下隐患。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等因素导致了鲜活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区域集聚在一起,鲜活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区域不断分化,然而鲜活农产品保质期短,生产区域对农产品的需求有限,这样从农产品产地运往销售地的运输成为重点,极易造成原产地滞销。
针对这种原因,马晓春宋莉莉(2015)认为应该优化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布局,实现产销地最优配置。产销区域的不断分化是农业发展的趋势,这是不可逆的,但是可以通过改善生产布局,在考虑农产品的流通成本和各地的农产品供应问道的条件下,合理规划生产布局,做到流通成本和供给效率最优配置。
2.张杰(2008)认为农户缺乏储藏的技术,以及目前应急流通能力有限,面对区域性滞销事件,缺乏短期内将区域性过剩的农产品流向全国各地的能力(马晓春、宋莉莉,2015)。
马晓春、宋莉莉(2015)指出要完善农产品应急流通机制,提升应急调控能力。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不能一蹴而就,在其他条件难以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因优先建立完善农产品应急流通机制,提升调控能力。当一个区域发生某种农产品滞销时,可以运用应急调控将该地区过剩的农产品通过物流方式转移到其他地区;当另一个区域对于某种农产品短缺时,也可以运用应急调控将别的地区的农产品运输到该地区缓解短缺状况。
(3)农产品的销售环节
1.张杰(2008)、马晓春与宋莉莉(2015)认为产销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产品滞销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比较优势理论,农产品主产区的产量往往占该种鲜活农产品全国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主产区农产品的成熟期趋于一致,如果生产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容易出现在某个时期大量农产品同时上市,导致市场上供大于求,出现滞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