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把发展儿童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教师利用儿童与生俱来的探讨与思考的本能,推荐他们阅读儿童哲学书籍,依托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哲学教育,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关键字:语文教学;儿童哲学;教育初探;背景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的进步要求我们要具有创新思维,也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渗透儿童哲学教育,把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在不断的实践探究中,我们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推荐阅读儿童哲学书籍,唤醒兴趣儿童天真无邪,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许多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乏哲理内涵,用文学作品进行哲学启蒙不但能够唤起学生探讨哲学的兴趣,而且能够保护学生的哲学天性.我们推荐学生阅读儿童哲学书籍,如你能有多少奇思妙想儿童哲学智慧书等,让他们在阅读中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通过分享互相启迪,从而加深他们对儿童哲学的理解.二.依托课堂教学渗透,培养思维1.创设情境,唤醒思维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唤醒他们的思维,使其产生哲学问题.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韵味这一主题单元,对于韵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同样的事物,有的人感觉不到什么韵味,有的人却觉得很有韵味.为此,在教学我喜欢的一种花一课时,教师把习作的素材--花搬进课堂,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让学生上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平时熟视无睹的三角梅花瓣,一下子在他们眼里充满了韵味,他们觉得这三角梅花瓣像大象,像面具,像红唇,像飞翔的鹰……2.平等对话,发展思维哲学教育最反对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因为哲学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只能通过心灵的激荡与智慧的碰撞,或者说通过对话,来推进自我省思,促成自我意识的扬弃.(1)与文本对话.在教学雨后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入情入境地朗读,再分角色朗读,最后上台表演,把内化的语言.情感通过有声语言以及体态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对于小妹妹当时的心理活动,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心里有点害怕.有的学生说:小妹妹其实很羡慕小哥哥.还有的学生说:小妹妹觉得很有趣,也想像哥哥那样去试一试.(2)师生对话.学生们谈论的很多问题其实都富含哲理,从儿童好奇的长大是怎么回事人的一辈子有多长等通俗命题入手,教师也融入学生中间,跟他们平等对话,最终可将学习引向深刻的哲学主题.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晏子和楚王的三次针锋相对,研读晏子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超凡脱俗的争辩的过程.在师生对话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跟着故事的情节而起伏,让学生去感受晏子的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感悟其爱国和智慧.(3)生生对话.对话是儿童获得互动经验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具有哲学智慧的对话,不仅能够成为学生启智的起点,还能引导学生成为丰富.善良.高贵的人.教学翠鸟一课,当讲到翠鸟小爪子紧紧地抓住桅杆的时候,平时喜欢百科知识的学生冷不丁地冒出一个问题:鸟有膝盖吗?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在对话中你一言我一语,思维不断碰撞,最后教师引导大家到鸟有膝盖吗?一书中去探寻答案,增长见识.三.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素养尽管儿童的哲学表达比成人稚嫩,但他们触及哲学问题的深度并不亚于成人.所以,对儿童开展哲学启蒙教育并非不可思议,恰恰是根植于儿童的哲学天性.我们应开设儿童哲学剧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不断提升学生的哲学素养.如开展亲子阅读分享会,加深学生及家长对儿童哲学的理解;进行课本剧表演,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举行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诵中领悟和体会哲学道理.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儿童哲学教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聆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的思维在深入思考中发展,思想在碰撞交流中闪光,思辨的种子在内心萌芽,从而使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满,心灵更加充盈.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