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

2020-05-28 09:5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国际金融格局主要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国际金融资源配置格局和国际金融治理格局三方面.影响国际金融格局的因素众多,本探究主要聚焦于金融危机频发.金融全球化深化和金融科技创新三大金融领域因素.总体上,全球金融格局调整过程极为缓慢,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仍占主导地位,但在三大因素影响下,新兴经济体的作用日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益提升,国际金融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格局中的地位显著提升.顺应国家大战略调整,应在提高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加快境内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提高我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和推进金融科技发展等方面确定的战略重点目标,并制定具体的举措.关键字:全球金融格局;发展趋势;战略选择;对于主权国家而言,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对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以及在国际规则上掌握的话语权,均体现了该国在国际金融格局中所处的位置.本报告将从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资源配置和国际金融治理三个维度,在总结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影响国际金融格局变化的三个主要金融因素,进而分析国际金融格局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的战略选择和政策建议.一.国际金融格局现状(一)国际货币体系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不存在制度性安排,各国自由选择汇率制度.从交易使用量和外汇储备构成看,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要份额,处于核心地位.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和加元等其它有代表性的货币则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核心外围货币.剩余货币属于外围货币.核心货币是主要的储备货币,但核心外围货币对核心货币的支持也是维持当前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撑,外围货币则主要是接受当前已形成的规则.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多数经济体实行浮动汇率制,存在汇率波动剧烈的问题.同时,美元作为核心货币,令美国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其次,由于流动性和信任之间的矛盾,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普遍被认为是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发展中经济体超额储备.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并没有很好地完成维护金融安全.救助危机中的成员国这一重要职能.(二)国际金融资源的配置金融资源全球配置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内容.经济体对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是否拥有国际化金融中心和大型跨国商业金融机构两个层面.2008年金融危机中,主要跨国商业金融机构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目前普遍面临同业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等问题.然而,无论从金融机构全球经营的布局,还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看,来自欧美,特别是美国的跨国商业金融机构仍占据了主导地位.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要素在全球重要节点城市流动和集聚的结果.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1历年的排名看,前五名的城市在近几年排名几乎没有变化.同时,上海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心城市代表,排名逐年上升.(三)国际治理体系国际金融治理是经济体之间就共同的国际金融事务进行管理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是使经济体之间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过程.国际金融治理内容主要包括金融危机救助.金融政策协调.发展融资问题,以及区域和双边金融合作.国际金融组织是从事国际金融合作.承担国际金融治理功能的国际组织,可以分为三类:货币合作与政策协调类机构,发展融资类机构,标准制定类机构.当前国际金融治理体系面临的问题包括:一是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引国际金融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二是国际金融政策协调和监管合作亟待加强.三是全球性国际金融组织在应对危机过程中作用不当,影响了国际金融治理的有效性.四是国际金融组织治理权配置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发展我国家发言权仍不足.二.影响全球金融发展趋势的主要金融因素(一)金融危机频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基本上每十年爆发一次.金融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绝对核心地位,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金融资源配置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大幅提升.国际金融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一方面抵御外部风险冲击成为防风险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有所增加,要求建立全球金融新秩序的诉求增加.当前,虽然全球经济(尤其是美国)复苏势头强劲,但金融危机周期性特征以及下一轮金融危机不容忽视.有可能引爆下一次危机的原因包括:一是本轮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存在贸易摩擦和税收竞争等问题;二是全球资产定价,尤其是美国股市,仍处历史高位;三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对发展中经济体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四是全球债务规模较高;五是地缘政治风险依然较大.鉴于以上的原因,同时结合1987年后金融危机的历史经验,未来3-4年再次爆发较大规模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极大.(二)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化对国际金融格局产生显著影响.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新兴经济体更积极参与到国际金融格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金融资源在更广阔地域中进行配置.但也加大了国际金融治理的难度.金融全球化会使跨境资本流动的频率和规模大幅提升,加大监管难度.同时,各国获取金融资源的竞争将更加直接和激烈.未来金融全球化将面临三方面的主要挑战:一是美国的逆全球化政策影响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美国在特朗普任总统后,改变了参与国际事务的方式,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带有强烈保护主义色彩的经济金融政策.贸易保护主义.产业保护主义.技术保护主义和金融保护主义进一步升级,均影响了市场对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正向预期.二是国际金融新秩序难以建立.西方国家期望的金融全球化是其主导的既有秩序和规则框架下的全球化,在于维持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导地位,选择性忽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我国家的正当诉求,不希望给予新兴市场国家与其经济地位相应的金融话语权.三是英国脱欧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欧洲各国金融市场的政策协调性和监管一致性预计将有所减弱;欧元.英镑和其他欧洲国家货币币值的波动性可能有所增加;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作用可能会发生变化.(三)金融科技发展金融科技正在成为影响国际金融格局的新因素,不容忽视.首先,加密货币的诞生深刻影响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在法币体系外创造了大量流动性,不仅容易暴涨暴跌,也影响了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效率.其次,金融科技影响了国际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覆盖面,帮助金融机构打破传统金融机构的时空限制,拓展业务领域,增加了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最后,对国际金融治理提出新要求.金融科技在技术上可以实现交易者的匿名和全网交易,为监管尤其是跨国监管带来了技术障碍,也对依赖传统方式的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金融科技的影响还将持续增强.第一,金融科技发展将继续重塑金融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并与传统金融机构融合程度加深.第二,监管科技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监管科技为金融行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治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第三,主要国家未来政策为支持与监管并重.总之,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影响发达国家制造业逆向回流.发展我国家制造业高端跃升和发展服务业并存的趋势,进一步推动金融资源的调整,成为各大金融中心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未来,在坚实的技术支持.广阔的应用市场和正确的政策引导下,金融科技有可能成为新兴经济体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三.国际金融格局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货币体系由于当前货币体存在的固有问题,需要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既能满足国际交易支付需求,又能有效化解金融危机;既能保持全球化势头,又能实现更加包容的发展.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可能将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美元仍将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地位.美国仍是对全球综合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其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核心的地位短期难以撼动.其次,国际货币有逐渐多元化的趋势.国际货币体系的覆盖范围也大大拓展.外围经济体的货币也存在成为核心外围货币的可能,甚至影响核心货币的使用范围.第三,超主权储备货币的应用范围将变得更加广泛,也更受国际社会支持.对于建立SDR和主权货币间的清算关系.鼓励以SDR计价.推动创立SDR计值的资产的提议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支持.第四,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金融安全机制从不同渠道得到强化.除了增加外汇储备和贸易保护主义,各国央行也通过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构建新的集体救助机制.(二)国际金融资源配置1.大型跨国商业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首先,已经完成全球布局的跨国商业金融机构仍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些跨国商业金融机构仍主要来自欧美国家,其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已经占有领先地位.其次,新兴经济体的跨国商业金融机构也有机会通过资本运作来提升实力.最后,各国跨国商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与其全球影响力直接相关.2.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首先,伦敦和纽约仍将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但影响力有所减弱.伦敦和纽约作为旧格局的重要代表,短期地位难以撼动,但影响力会有所下降,特别是受脱欧影响的伦敦.其次,以上海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中心城市影响力缓慢上升,并与排名相近城市直接竞争.新崛起的金融中心城市很难在排名上实现快速赶超.最后,金融中心按区域划分的趋势逐渐增强.金融中心城市将按区位分布和语言种类,呈现区域整体变化和语言网络化的特征.(三)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和实力对比将继续发生深刻演变,而国际金融治理的变革完善将是一个渐进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各种力量分化组合给国际金融秩序转型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由此造成的较长时期动荡会使世界秩序转型异常曲折.复杂和艰难.同时,当前国际金融治理仍具备一定的客观稳定性.在现存国际金融秩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推动渐进式改革将是未来十几年多数国家的基本共识.从趋势看,未来国际金融治理的发展可能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国际金融治理主体力量更加分散,效率降低,治理难度有所提升.二是金融基本功能回归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三是以强化宏观审慎监管为特征,全球金融监管体系系统重构.未来推进国际金融治理改革的抓手包括:一是持续推动提高国际金融组织治理的透明度,使其具备更强的治理能力.二是按各国贸易比重重新分配特别提款权,扩大其发行和使用范围,完善发行机制和基础,逐步推动其成为独立的国际储备货币.三是加强基金组织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职责和政策举措,对基金现有融资便利设施.资源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四是推动改进国际金融组织决策机制.四.的战略选择(一)战略重点和目标第一,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大幅提高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在银.证.保各领域拥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第二,加快境内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好地整合国内国际金融资源.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我国香港多方互补,共同成为亚洲地区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中心.第三,继续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官方储备.金融交易中的比重,相关指标的世界排名力争与人民币在货币篮子的排名一致.第四,提高我国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作用,促进金融全球化的包容发展.进一步完善资本运作体系2,增强国家利用其提升综合影响力的能力.第五,继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使之成为在国际金融体系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二)具体政策建议1.助推金融机构国际化发展一是探究制定金融走出去的发展规划,提升金融机构总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是进一步放开国内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三是针加强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四是构建适合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大发展的宏观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制度.五是继续加大政府间国际金融合作,加强与相应国家的沟通力度.2.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一是构建适应离岸金融中心的税制环境.二是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对上海金融中心进行适当的金融法律授权.三是结合简政放权改革,授予属地监管部门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更多的监管事权.3.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稳步放松金融管制,实现资本项目开放和更加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平衡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风险防范.扩大汇率弹性和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之间的关系.二是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国际经贸和金融合作的深化,促进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交易份额,提升各方持有人民币的意愿.4.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改革一是持续提升发展我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话语权,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机构建立更加有效的国际金融危机集体防范和应对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国家资本运作机制,在与世界互联互通方面形成资本合力.三是在全球范围内招募优秀的资本运作人才,打造国际化的团队.5.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一是从国家层面制定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二是继续推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三是完善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探索监管科技应用.参考文献[1]Arner,D.,J.Barberis,andR.Buckley,2016:TheEvolutionofFintech:ANewPost-CrisisParadigm?,SSRN[2]EnriqueG.MendozaandJosé‐VíctorRíos‐Rull,2007:FinancialIntegration,FinancialDevelopment,andGlobaImbalances,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17(3):371-416.[3]MckinnonRI.,2005:Trappedbytheinternationadollarstandard,JournalofPolicyModeling,27(4):477-485.[4]SantanderInnoVenturesandOliverWyman,2016Fintech2.0:RebootingFinancialServices,AnthemisGroup,November30[5]陈道富,王刚,2014:比特币的发展现状.风险特征和监管建议[J],发展探究,第4期.[6]葛华勇,2013:国际金融资质治理现状与改革[M],我国金融出版社,5月.[7]管涛,鲁政委,郭嘉沂,2017:汇率与国际货币体系:并非替罪羊,我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报告,5月7日,华尔街见闻.[8]贾承儒,2017:我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挑战与战略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第8期.[9]隆国强,2017: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三个特征,国际经济评论,第3期.[10]瞿栋,2014: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发展动向及的应对策略[J],国外社会科学,第4期.[11]任琳,2016:英国脱欧对全球治理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第6期.[12]宋晓燕,2018:国际金融危机后十年监管变革考,东方法学,第1期.[13]杨凌,2017:党的十九大:我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新起点,仁真国际发展探究院报告.[14]杨松等,2017:制度性话语权[M],法律出版社,11月版.[15]张承惠,朱鸿鸣,王洋,陈宁,2018: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国务院发展探究中心调查探究报告,第692号.[16]张丽平,2016:‘十三五’期间金融‘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国务院发展探究中心调查探究报告,第7号.[17]张丽平,2016: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国际化经营能力,国务院发展探究中心调查探究报告,第22号.[18]张丽平,韩萌,2016: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务院发展探究中心调查探究报告,第23号.[19]张丽平,傅帅雄,2016:大力提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国务院发展探究中心调查探究报告,第24号.[20]我国银行国际金融探究所全球经济金融探究课题组,2016:全球治理新格局下的增长突破---我国银行全球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17年度)[J],国际金融,第12期,P37-46.[21]周小川,2009: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J],当代经济,第7期,P8-9.注释1英国伦敦Z/Yen集团发布,2016年开始与深圳综合开发探究院共同发布2包括发起设立的国际开发机构,国家主权基金和国内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内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