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非遗元素文创产品的开发策略研究以绒花为例【字数:14808】

2024-12-07 16:5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南京绒花曾经是盛极一时的民俗手工艺品,作为南京花市大街的兴荣产物,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但现如今的开发状况仍然是小规模化生产,而且还面临着后继无人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绒花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结合绒花的非遗元素进行开发策略的探讨,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阅读和实地走访调查法。最后以新产品、新定位、新规模和刺激重复购买为切入点探讨出适合南京绒花的开发策略。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研究方法 2
1.4研究内容 3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4
2.1非遗元素的概念 4
2.2南京绒花的概念及文化内涵 4
2.3文创产品的概念 5
2.4南京绒花文创产品开发的意义 6
第三章 南京绒花文创产品的发展现状调查 8
3.1实地调查 8
3.2访谈法调查 9
第四章 当前南京绒花发展现状中出现的问题 14
4.1南京绒花产品过于单一 14
4.2南京绒花产业结构中的问题 14
4.3宣传受到阻碍 15
第五章 南京绒花创意产品的开发策略 17
5.1开发南京绒花新产品 17
5.2扩大南京绒花产业规模 18
5.3加强南京绒花宣传力度 19
结束语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附 录 2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2007年6月5号,国家文化部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继承人员名单,所涉及范围有五大类,分别为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艺和传统医药,五大类覆盖134个非遗项目。2008年1月26日,国家文化部再次公布第二批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名单,扩大了非遗范围,涉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和民俗新五项。在国家认真落实非遗,努力促进非遗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下,非遗产品得到良好转机,于是更多前辈学者们纷纷建立起各项非遗的研究工作,国内的各项民俗类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非遗产品也得以颇见成效的良好宣传。但是,建设非遗的工作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如果要将非遗的文化情感较好地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那势必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本文建立在此研究背景上,希望借助当下环境和学者们的经验,树立自己对非遗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完成对课题的探讨。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古代,南京绒花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不论是孩童还是老者,也不论是妇孺还是脚夫,甚至是皇宫都和百姓都有着簪花的习俗,逢“一事三节[]”人们都爱在头上簪上不同寓意的花,花的品种也是多种多样,每种身份的人佩戴适合自己社会地位的花,就像当今时代合适年龄段应该穿合适衣服一般。在一些古诗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簪花的辞藻,比如唐代李白诗句中描绘少女的“山花插宝髻,石竹绣罗衣”,此外在不少名画中我们也能寻觅到绒花的影子。
进入现代,在经历诸多变革之后,绒花因为很多因素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比如外来文化的冲击造成人们审美的改变,简约而轻快的现代生活节奏也不再允许这个时代的人仔细去簪花戴柳,人们缺少对生活的品尝和鉴赏,所以对具有观赏价值性的事物了解少之又少。
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是想把南京绒花的历史再重新梳理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让更多人了解绒花背后的故事;还要探讨绒花作为非遗其元素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当前绒花市场;最后研究总结南京绒花的非遗元素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前景并给出开发策略和建议。
1.2.2研究理论意义
本文研究旨在文化创新创意产业中寻求与非物质文化元素的合作契机,给出相应的书面开发建议,并且结合我国目前非遗市场的现有开发模式和南京绒花市场价值,探讨出合适的开发策略。
1.2.3研究实践意义
国内针对民俗类非遗大多是保护和传承方面,学者们也给出了很多保护措施,大部分观点还是赞同“保护性开发”,那么这些理论究竟有没有落实也是值得考究的,故本文还从绒花文化非遗元素在当今社会可存在性进行一些研究,看能否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现实保护开发工作中。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研究
通过略读和细读学者们已经研究出来的成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研究思路,在前人总结的观点中寻找新的突破口,把握文章的研究重点,为南京绒花的市场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1.3.2南京绒花实地调查
通过浏览图片和走访绒花市场,从绒花的形状、颜色、用途以及内涵方面进行考究,全面了解绒花目前有哪些形态。
同时走访参观绒花售卖点,了解绒花的定价以及在市场中的定位。
1.3.3访谈法
笔者通过走访南京绒花工作室,访问工作室赵树宪先生的弟子,询问工作室的状况,并一起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做相关记录。
1.4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南京绒花中包含的非遗元素可以与文创结合的开发之路,通过现状调查得出市场开发及运营现状,并提出现存现状中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针对市场中的不足给出相应的开发策略。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非遗元素的概念
2.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011年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明确规定了非遗概念,为“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事物和场所。”[]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这样定义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我国对非遗定义着重强调传统文化和世代相传的特色中国社会风情,更能贴合中国的传统,符合人们对非遗的认知,而联合国的定义较为广义,范围较大,立足点也高。二者相同点都强调非遗是一种文化遗产表现形式,而表现手段皆可以借助事物或者某种场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611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