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消费文化对民办在校大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字数:14318】

2024-12-07 16:5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近几年,消费文化在消费社会中越发受到重视。消费文化从消费社会中产生,大学生作为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置身于消费社会中,其消费行为也受到了消费文化的文化渗透力量的影响。本文以南京民办高校为例,先分析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然后研究消费文化对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得出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第一,支出主要来源父母,缺乏记账意识,第二,恋爱消费中男方更注重品牌输出,第三,消费储蓄观念薄弱,享受型消费成趋势,第四,网络消费为主,消费频率增高。同时也得出消费文化造成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缺乏理性,存在超前消费。最后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营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文化环境,提出构建健康校园消费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财商和整顿网络消费环境的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1.3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2.1关于消费文化内涵研究综述 3
2.2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的研究综述 3
2.3关于消费文化对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 4
2.4小结 4
第三章 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以为例 5
3.1消费支出主要来源于父母,消费缺乏记账意识 6
3.2恋爱消费,男生消费更注重名牌 6
3.3消费储蓄观念薄弱,享受型消费成趋势 8
3.4以网络消费为主,消费频率增高 9
3.5小结 10
第四章 消费文化对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11
4.1不良消费观念导致大学生随意消费 11
4.3校园符号消费文化使大学生感性消费开始膨胀 14
4.4网络消费方式推动大学生超前消费 15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16
5.1培养大学生财商,改善随意消费 16
5.2构建健康校园消费文化环境,促进理性消费 16
5.3政府整顿网络消费环境,扼制超前消费 16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21
第一章 引言
1.1选题背景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系统,在革新各行各界人士消费理念的同时,已成功打入大学生的生活圈,潜移默化的融入大学生的思想乃至影响到其消费行为的变化。
目前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上都具有符号性,享乐性现状,除了满足自身基本需求之外,追求打造个人形象和维护人际关系。
消费文化是消费者消费不再单纯的考虑消费品的效用价值和使用价值,转而习惯性追求消费品的非效用、非使用性——符号价值,即消费品的外观、包装、品牌以及它所带来的身份地位以及愉悦感,开始伴随着无视本身的生活条件。通过上述目前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发现,恋爱氛围和品牌文化使消费结构多样化,消费更偏物质化和精神化,尤其是消费方式的变革,以余额宝、微信等消费方式为代表,网络消费愈发兴盛,如今已有超九成的大学生接受了这种消费文化,在这种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也导致南京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消费行为出现了异化,存在炫耀性消费,从众性消费,时尚性消费,名牌消费,超支等消费问题
针对目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问题,对南京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采取措施,想必离不开对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特征的分析,研究消费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必然能够从中获取措施,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理性消费。
1.2选题意义
通过分析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研究消费文化对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积极主动的引导规范大学生消费行为,使大学生消费变为一种合理行为。
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建议举办符合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校园文化消费活动,比如校园展销会,消费问题讨论会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过滤掉外界带入的不良消费文化,以达到净化校园消费文化氛围和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的作用。
对于大学生而言,首先能够反省自己,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其次能够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培养自己的财商,自觉的管理和正确的应用手上的财富,最后吸收正确的消费知识,养成良好的记账习惯,规范自身的消费行为,推动理性消费。
对于网络消费环境而言,针对网络上存在的虚假且恶意宣传的信息,比如“标题党”的存在,导致虚假信息的膨胀,误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威胁网络良好风气的构建。建议政府整顿网络消费文化环境,增强社会抵抗虚假信息传播的意识,以达到纠正网络不良消费风气的效果,最终使网络消费环境得到净化。
1.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查找、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调查。
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南京民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征及消费文化造成的主要影响,提出正确的大学生消费理念以及针对性建议。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关于消费文化内涵研究综述
蒋建国(2010)认为网络消费文化是以符号消费为主要方式,可以满足受众在信息搜寻、休闲娱乐、商务活动和互动交流等多方面消费需求的文化形态[1]。杨淑萍(2012)研究认为消费文化是消费社会中人们用以感知、认识、 理解、表现和回应消费生活世界的主要方式,是人们在消费生活中表达某种意义或价值的符号系统,也是为消费社会中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消费行为提供合法性解释的规范系统或意义系统[2]。赵锐涵(2012)认为消费文化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3]。赵垒(2014)认为消费文化是产生于消费社会的文化,它是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而产生的,具有商品性、时尚性、短时性、符号性和大众立场等特征[4]。张小莉(2014)研究认为消费文化是人们在消费领域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5]。张凤莲(2015)研究认为消费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消费领域所创造的文化的总和,是对社会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规范、消费道德等的总称[6]。杨淑萍(2015)研究认为消费文化是与消费社会相伴而生的一种世俗文化形态,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活动实践中所形成的表达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7]。艾玉波,庞雅莉(2015)研究消费文化是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8]。吴井泉(2016)认为消费文化是一种以符号消费为主要内容的文化[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61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