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影视剧拍摄对旅游地形象构建的影响浅析以人民的名义为例【字数:13716】

2024-12-07 16:4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 进入21世纪,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形式趋于单一,旅游地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更是靠着广告强行在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致使消费者难免产生出一种抵触的情绪。近来,一种新的宣传方式即影视剧的宣传打开了新的局面,影视旅游由此兴起。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文献总结出影视旅游和旅游地形象概念的了解和构成要素,以旅游地形象理论、认知心理学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本文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播放引起的旅游效应来分析影视旅游效果;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旅游者通过影视剧观看对地旅游地形象的感知,提取出对旅游地形象构建有影响的要素。本文根据德尔菲法专家问卷确定权重系数,得出各项要素对旅游地形象构建的影响程度,以此具体分析影视剧拍摄对旅游地形象的构建并引发思考,重视影视剧拍摄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与目的 1
1.3研究方法 2
1.4研究思路 2
第二章 旅游地形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4
2.1相关概念解释 4
2.2理论基础与指标选取 5
第三章 影视剧对南京市旅游形象的构建 7
3.1南京市旅游城市形象 7
3.2 取景于南京市的影视剧简述 8
3.3《人民的名义》在南京的取景概况简述 8
3.4《人民的名义》引起的旅游效应分析 9
3.5《人们的名义》对南京市旅游形象的影响研究 9
第四章 影视剧拍摄对旅游地形象构建的分析与思考 20
4.1影视剧拍摄对旅游地形象构建的分析 20
4.2影视剧拍摄对旅游地形象构建的思考 21
第五章 不足与展望 22
5.1 研究不足 22
5.2 研究展望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1 25
附录2 29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休闲娱乐带来的享受,而旅游正是人们一直热衷且不减热度的行为表现。旅游业业已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在21世纪成为了一种大众的新兴休闲生活方式,不仅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第三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1 旅游地之间竞争激烈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目前,同类景点的数量不断增长,旅游者对出行目的地的选择性较大。在愈演愈烈的影视旅游业竞争中,如何吸引旅游者的眼球并获得旅游者的选择成了旅游地迫切关注的问题。
1.1.2 旅游地竞争中形象因素的重要性
旅游者面对陌生的旅游目的地,对它的评价全凭主观臆断,过于盲目。而影视产业作为大众媒体可以很好的做到宣传和营销的效果,吸引着消费者的注意力。也就是说,一个鲜明、独特的形象是旅游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1.1.3 影视旅游对旅游地的影响
影视剧作为大众主流媒体,相比那些目的性很明确的营销手段让游客产生逆反心理,它能够积极、正面地为旅游地形象的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的调研取证和数据分析,研究影视剧拍摄对旅游地形象的构建和传播。同时本文引用了学者白丽明测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指标,测量得出影视剧拍摄对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几个重要要素以及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程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引用了学者白丽明测量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指标设计问卷调查,并结合旅游地形象理论、感知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来辅助分析,让理论体系更加严密,深化本文研究内容。
1.2.2 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以《人民的名义》为例研究影视剧拍摄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建的影响,提取影视剧拍摄对构建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几个重要要素,对影视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文献分析法
由于国外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要早于国内,且比国内成熟。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有关影视旅游、旅游地形象的文献,并且阅读、分析、总结,作为本文写作的文献参考。
1.3.2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是目前国内外社会调查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问卷法就是研究者用这种控制式的测量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度量,从而搜集到可靠的资料的一种方法。问卷法是以设计好的问卷工具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要求规范化并可计量。因此问卷法成本低并且能够达到标准化的效果。
1.3.3对比分析法
国外对影视旅游和旅游地形象的研究起步都要早于国内,方式方法上都比国内要先进。通过将国内外对这两者的文献进行研究对比,取长补短,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新鲜的血液,汲取适当的研究思路。
1.4 研究思路
图11 研究思路图
第二章 旅游地形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解释
2.1.1 形象
形象(Image)在《现代汉语字典》中的定义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它可以指具体事物,也可以指肖像、塑像、偶像。从心理学方面来说,“形象”就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形成的关于某种事物的整体印象。可见,形象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其主观性体现在人对于事物的具体形态或姿态的认知存在主观判断;而其客观性体现在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具体形态和姿态是真实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
2.1.2 旅游地形象
旅游地形象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1971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Hunt在论文“形象旅游发展的一个因素”中探讨旅游地开发形象因素的意义以来,国际上掀起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热潮。
国外对旅游形象的定义是从“Image”衍生而来的。Image是一个广泛使用而定义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Image是人们对所认识的事物的个人的、主观的、概念性的理解;或者说Image是建立在人脑信息处理过程基础之上的,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信念和印象,因此旅游地的形象就是由旅游地的各种旅游产品(吸引物)和因素交织而成的总体印象[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610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