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影视剧对其取景地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研究以权力的游戏为例【字数:10775】

2024-12-07 16:4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逐渐提高,旅游产品的种类也愈加丰富,可以满足各类人群的旅游需求覆盖到各个区域。影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展现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影视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相比更具有文化色彩,在满足旅游者的寻梦心理和审美寄托的同时还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旅游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以影视剧《权力的游戏》取景地西班牙和克罗地亚为例,以西班牙和克罗地亚国家统计局及第三方旅游信息平台猫途鹰和携程的旅游数据作为论据,通过分析在影视剧《权力的游戏》播出时间段的第三方信息平台的搜索数据与西班牙和克罗地亚国家统计局的旅游统计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从而论证影视剧在对取景地文化内涵的丰富、专属影视旅游产品的出现、旅游产品线路的设计上等旅游经济相关的带动作用。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 1
1.4研究思路 2
第二章 旅游地形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3
2.1旅游地形象 3
2.2理论基础 5
第三章《权力的游戏》对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浅析 6
3.1《权力的游戏》概述 6
3.2《权力的游戏》取景地概述 6
3.3《权力的游戏》引起的旅游经济效应分析 8
第四章 影视剧对其取景地旅游经济带动作用的研究结论 17
4.1影视剧对其取景地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 17
4.2影视剧对其取景地旅游经济的带动体现 17
4.3影视剧对其取景地旅游经济的带动方法 17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调查问卷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休闲娱乐带来的享受,而旅游正是人们一直热衷且不减热度的行为表现。旅游业在21世纪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的新兴休闲生活方式,不仅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由此旅游也根据人们各式各样的旅游需求细分为了不同的旅游类型,影视旅游就是其中一种并且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也是近些年热度不断增加的新型旅游模式,在英语里已经有了一个专门的词:“setjetting”。
“Setjetting”指将影视剧拍摄地作为目的地的旅游,即“影视主题游”。这个词由《纽约邮报》记者格雷琴•凯丽首创并在美国媒体使用,这是一种快速增长且重要的新旅游趋势,其中旅游目的地的选择直接受到电影的激励和启发。影视旅游在电影人物,地点和故事及游客之间建立了联系,他们受到影响沉浸在剧情中,且想要再次重温影视剧产生和驱动的情感[1]。
1.2研究意义
近些年,以影视旅游为旅游动机的旅游行为快速增长,美剧《权力的游戏》的取景地国家比如西班牙、克罗地亚、北爱尔兰、冰岛等等许多国家都相继被带动成为近些年的热门旅游地。国内和国际的各大旅行社以及第三方在线旅游平台等等也都已经提供各类价格线路、长期深度游和短期观光游的的《权力的游戏》主题旅游产品线路。
影视作品与其衍生品的推广与开发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影视和旅游都变成了广大消费者所青睐的休闲娱乐形式,这两者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快乐和满足,也为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旅游经历,作为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和一项方兴未艾的文化发展模式,影视旅游这一朝阳产业未来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2]。本文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影视剧对旅游取景地经济的影响来论证影视旅游这一现象的重要性,在影视业和旅游业这两大产业都飞速发展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分析法
由于国外对影视旅游的研究要早于国内,且比国内成熟。因此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有关影视旅游、旅游地形象的文献,并且阅读、分析、总结,作为本文写作的文献参考。
1.3.2问卷调查法
问卷法是目前国内外社会调查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本文的观点需要经过真实的数据来支撑和证明,检验影视剧和旅游地形象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影视剧是如何影响旅游地形象的。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才能给出可靠的结论。
1.3.3对比分析法
国外对影视旅游和旅游地形象的研究起步都要早于国内,方式方法上都比国内要先进。通过将国内外对这两者的文献进行研究对比,取长补短,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新鲜的血液,汲取适当的研究思路。
1.4研究思路
图11 研究思路图
第二章 旅游地形象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旅游地形象
旅游地形象的相关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并在之后逐渐得到广泛的关注。
2.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旅游形象的定义往往依据“image”的定义。image是一个广泛使用而定义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image是人们对所认识的事物的个人的、主观的、概念性的理解;或者说image是建立在人脑信息处理过程基础之上的,所形成的一种内在的信念和印象,因此旅游地的形象就是由旅游地的各种旅游产品(吸引物)和因素交织而成的总体印象[3]。
J.D.Hunt认为旅游地形象是纯粹主观的概念——人们对非居住地所持的印象,外界作用于人脑所形成的意识流:旅游地形象和该地的可进入度、基础设施等是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决定因素[4]。
Seyhmus Baloglu等(1999)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种表示旅游者个人态度的概念,它是指个体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情感和印象。Martin Selby等(1996)从旅游者认知的角度提出了朴素形象(naive image)和再评估形象(reevaluated image)的概念。Martina G. Gallarza等(2002)提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化模型同样着眼于旅游者的视角。其它大多数的研究虽未直接涉及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阐释,但都是以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形象(perceived image)”作为研究对象的[5]。
2.1.2国内研究现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610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