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成都民宿旅游调查研究【字数:9282】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研究思路 1
1.4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3
2.1民宿相关概念 3
2.2消费者行为理论 3
第三章 民宿旅游发展现状 4
3.1国内外民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4
3.2成都市民宿旅游发展的机遇 5
3.3问卷设计与样本分析 6
3.4成都民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8
3.4.1市场供给量充足 8
3.4.2民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 9
3.4.3客源地分布不均衡 9
3.4.4民宿相关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10
3.4.5民宿价格差异化发展 10
3.4.6消费者民宿风格偏好程度差异化发展 11
第四章 成都市民宿旅游发展问题分析 13
4.1 缺乏特色体验项目 13
4.2民宿市场缺乏细分,产品组合种类较少 14
4.3民宿产品发展同质化,品牌吸引力不足 15
4.4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15
第五章 成都市民宿旅游的发展策略分析 17
5.1 针对性开发特色体验项目 17
5.2 民宿产品多样化设计 17
5.3 注重地方特色,加强品牌建设 18
5.4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18
结束语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人们可支配自由时间的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移动性的增强,旅游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消费形式。近几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民宿业的发展,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旅游景点和酒店,转而投向更加精致高品位的民宿休闲旅游,民宿旅游已逐渐成为当前流行的旅游形式之一,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各地也不断加快开展与民宿旅游建设相关的工作。成都市在“十三五”规划建设中指出,针对不同群体的消费和体验需求,将大力推进民宿旅游一体化发展,构建完善的民宿旅游产品体系。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国外学者有关民宿旅游的研究与调查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早,而国内对于民宿旅游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内容还主要停留在概念与现象描述两个方面,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宏观角度对民宿旅游进行研究,极少数学者从微观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但也大都集中在有关民宿旅游发展、对策以及相关产业等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内容也相对比较单一。为此,本论文从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动机行为和体验行为等方面对民宿旅游进行研究,丰富了民宿旅游的研究理论基础。
民宿旅游都是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一种综合产物,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研究民宿旅游的相关问题对其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近年来,随着成都民宿旅游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民宿产品同质化严重、文化内涵不足、市场竞争剧烈等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解决相关发展问题成为成都民宿旅游进一步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从消费者的各个行为角度出发,针对成都地区民宿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为成都民宿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从而促进成都民宿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1.3研究思路
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做出一定的阐述,并对消费者行为理论和民宿的相关概念做出一定的梳理,同时,本论文以消费者行为理论为理论研究基础,探究消费者行为与民宿旅游发展的相关关系。接着,根据成都市民宿旅游发展的现状,对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做出一定的思考。再通过问卷调查,对成都市民宿旅游的消费者行为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最后,在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民宿旅游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促进成都市民宿旅游的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4研究方法
通过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文献资料搜素,找到与旅游消费者行为、民宿旅游研究有关的硕博士研究论文,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查阅,了解有关消费者行为和民宿旅游研究的基本理论,在总结和参考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根据前文对民宿旅游现状的分析,以成都为例,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调查问卷。通过到各大网络平台进行问卷分发,收集第一手数据,从而整理出对文章有作用的数据。
收回问卷后,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运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将最终得到的结果数据作为依据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形成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数理统计分析法,运用计算机等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能够客观地反映出数据折射出的真实现象以及对应的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民宿相关概念
民宿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而亚洲地区起源于日本,尽管民宿发展历史悠久,但是,目前没有关于民宿定义权威而精确的观点。根据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般是指民宿经营者运用本地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体验当地自然风景、风俗文化与生活方式的住宿设施[1]。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民宿具有以下特征:(1)个性特征张扬;(2)文化特征明显;(3)平民化特征突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610844.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