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互联网背景下盐城红色文化传播形式变化研究【字数:12275】

2024-12-07 16:4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 要互联网为盐城红色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道路。但近年来,盐城的红色文化过分依赖传统的大众传媒。本文重点关注互联网,基于文化传播的相关理念—拉斯韦尔的“5w理论”,本文分析盐城红色文化互联网传播中传播者、内容、传播形式、受众、传播效果5个要素方面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将互联网应用于盐城红色文化的实用建议,如设计红色文创产品,建设网络课堂,利用网络动漫形式等以提升盐城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因此,要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才能传播盐城红色文化,增加盐城文化软实力。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综述 1
1.3.2国内研究综述 2
1.4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相关定义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4
2.1红色文化的内涵 4
2.2互联网相关概念 4
2.3文化传播相关概念 5
2.4文化传播相关理论基础:5W理论 5
第三章 基于5w理论的盐城红色文化传播现状 6
3.1传播者:官方账号活跃,个人账号沉默 6
3.1.1传播者身份:官方机构与个人用户并存 6
3.1.2传播者态度:更新频率差距很大,共享互动较少 7
3.2传播内容:革命史料与衍生活动并重 7
3.3传播方式:网络媒介形式丰富,信息媒介形式单一 8
3.3.1网络媒介形式丰富 8
3.3.2信息媒介形式单一 8
3.4受众:对红色文化关注度低 9
3.5传播效果:网站等主流媒体传播效果甚微 10
第四章 盐城红色文化传播现状存在的问题 11
4.1传播主体意识薄弱,传播受限 11
4.2网络传播中内容的制作水平较低,吸引效果甚微 11
4.3传播方式落后,偏离受众需求 11
4.4受众整体接受程度较低,互动性差 12
第五章 加强盐城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策略 13
5.1加强传播意识,文创产品打造营销爆点 13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5.2创新传播内容,网络课堂新颖有趣 13
5.3打破传统方式,网络动漫迎合需求 13
5.4加强受众的文化教育,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不同行业都以十分积极的态度寻求与互联网的高度合作。“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文化,着力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我国拥有很多传统文化,其中红色文化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最为重要的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要实现红色文化的全面传播。
在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和推广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在各方面的主导优势都是较为明显的,但是由于传统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单向特征,即对公众和传统媒体之间存在着半强迫性的关系,导致红色文化的传播受到极大的限制。互联网凭借其及时性,开发性和互动性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网络不仅为受众了解红色文化搭建了平台,让红色文化的传扬渠道得到进一步的拓宽,也为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支持,但是将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相关任务仍然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所以关于如何才能够更好的运用互联网弘扬红色文化还存在很多问题。
因此,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全国各级红色旅游示范基地必须要运用好互联网,创新和实施红色文化推广方法,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范围力,强化红色文化吸引力,引领红色文化的自信。不断探索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1.2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网络推广盐城红色文化,使不同受众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这种特殊文化类型。互联网的多样性激起了群众对盐城红色文化的兴趣。通过实地调查,文献分析,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盐城市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地分析,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意见和解决方案,为后续利用互联网传播盐城红色文化供应一些理论和参考意见。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是提高盐城红色文化的软实力,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主渠道和多样性方法,广泛、大力推进盐城红色文化。充分发掘盐城红色文化的现实意义,让更多群众能够感受到盐城红色文化的奇特魅力。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综述
红色文化是我国所独有的历史文化,所以国外很少有学者会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作出研究。就目前状况来看,国外较为典型的有关于红色文化传播的文章有:德国爱娃海勒的《色彩的文化》韩国学者李真珠的《汉韩语“红”的象征意义对比分析》等。
1.3.2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的大部分研究从整体宏观的角度看待红色文化传播并提出相关建议,如黄斌在硕士论文《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中提到了红色文化必须依赖互联网,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更加创新和实用内容,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1]。李依溪在《西柏坡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现状与创新策略研究》中主要提出了西柏坡文化传播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并且通过对传播者、传播内容、方式、受众等层次分析西柏坡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问题,运用游戏、VR、H5技术等几点创新建议,为西柏坡红色文化的网络传播提供参考[2]。熊敏在《红色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研究—以赣南苏区红色文化为中心》中以社交媒体作为出发点,选择红色文化的传播做出探究,对当代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媒体所表现出的特性进行分析,发现社交媒体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弊端,并为社交媒体红色文化传播提出相应的建议[3]。张可,沈妍斐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研究》这篇文章中通过对绍兴文化传播这例个案的研究,通过如“外国人学方言”、“美食直播”、“旅游微视频”等新媒体的方式来弘扬传播传统文化[4]。在《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研究》这篇文章中李艳琼分析了贵州红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相关政策、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普及红色文化教育等方式,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条件[5]。端木潘婷利用硕士论文《“互联网+”条件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中的数据及案例从方式、时效性、传播效果分析了红色文化传播方面的机遇以及挑战,并且根据分析结果,从促进红色文化传播设施更新换代、促进红色文化传播生态平台等角度对“互联网+红色文化传播”提出了解决方案[6]。荆璐在《网络媒介在山西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合理运用》以网络媒介的优势为切入点,通过对山西红色文化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建设红色网站,微博、博客等网络新形式以及网络游戏等提升山西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7]。卢宜弼在《新时代闽西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中分析了龙岩广播电视媒体红色文化传播问题,探索红色文化交流的新途径如组织红色文化主题交流活动、创作记录片等,提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8]。李琳娟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中对于在新媒体环境中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以及内涵作出了分析,并且给出了红色文化的选择路径、采纳路径以及红色文化的表现路径,红色文化内涵和融合路径,以传播和推动红色文化[9]。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61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