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务工对子女教育表现的影响基于时间效应和收入效应【字数:14744】
目录
摘 要 II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2.1对留守儿童的定义 3
2.1影响教育投资、教育表现的因素 3
第三章 数据说明与分析框架 4
3.1数据说明 4
3.2分析框架 4
3.2.1验证传统观点: 4
3.2.2链式中介效应: 5
3.3模型估计 6
3.3.1验证传统观点: 6
3.3.2链式中介效应: 7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7
4.1数据与描述性统计 7
4.2验证传统观点 11
4.3链式中介效应 14
4.4稳健性检验与讨论 16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9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19
参考文献 20
目录
致 谢 24
外出务工对子女教育表现的影响
——基于时间效应和收入效应
摘 要
本研究基于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库,使用链式中介效应模型和非线性模型探究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教育表现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链式中介效应路径“父母外出—外出时间—教育支出—教育表现”成立,父母外出时间增加有利于增加对教育的支出从而提高子女的教育表现;父母外出务工通过时间和收入两个维度影响子女的教育表现,但是这两种影响是动态变化的,一年的周期内,外出初期会因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支出不足而负面地影响子女的教育表现,随着外出时间增加会产生正面的“收入效应”提高子女的教育表现,当超过8.69个月后,“照料缺失效应”才会负面影响子女的教育表现;具体表现为:一年内,随着父母外出时间增加,对子女教育支出为先下降后上升,最低点为5.93个月;一年内,随着父母外出时间增加,子女的认知测试成绩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高点为8.69个月。
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初步实现了从“一二三”结构向“三二一”结构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农民寻找就业机会,在城市的制造业、服务业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部门承担着重要角色。然而城市化的进程与中国乡土社会碰撞产生了许多现实问题。在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安土重迁的观念等多种原因使大部分的在外务工农民选择“离土不离乡”,即父母在外务工赚钱,而子女在乡生活、学习,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然而,隔代照料并不能有效地替代双亲照料,老人监管力不从心、纵容溺爱,父母陪伴缺失等会对儿童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如心理健康(Leng L and Park A,2010)、教育表现,甚至部分留守青少年失学、辍学,误入歧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安分子(董士昙等,2010)。在此背景下,父母外出务工会如何影响子女的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引发了学者的讨论。
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Becker,G.S,1962),狭义上的教育投资指对子女教育上投入的金钱,广义上的教育投资不仅包括教育支出,还包括抚育时间、视野熏陶等非货币性资源(Liu A and Xie Y,2015)。而父母外出务工既影响了货币性教育投资也影响了非货币性教育投资。目前研究的观点认为,父母外出务工对子女教育主要通过两个机制影响——“时间效应”和“收入效应”(Agostinelli F M and Sorrenti G M , 2018;Leng L and Park A,2010;郑磊、吴映雄,2014;李云森,2013;郭琳、车士义,2011)。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收入(孔荣、梁永,2009;钟甫宁、何军,2007;赵耀辉,1997)。
大量的研究表明,家庭收入的增加对子女教育表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Agostinelli F M and Sorrenti G M , 2018;Dahl G B and Lochner L, 2012;Akee R et al,2010)。如Dahl G B and Lochner L(2012)的研究认为,家庭收入增加1000美元,会使子女数学和阅读测试的综合成绩提高6%。Akee etal.(2010)认为家庭收入会对子女的长期成长产生影响,较高收入家庭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程度更高、犯罪率更低,即使是在最贫困的家庭,家庭收入每年额外增加4000美元,也可以使21岁的孩子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一年。胡枫、李善同(2009)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的“收入效应”可以明显改善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郭琳、车士义(2011)等的研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能够显著提高子女的高中入学率,主要原因是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增加。但是,另一方面,父母在家的时间减少,增加了子女的家务负担(叶敬忠等,2006),父母疏于监督孩子的学习,而隔代照料可能会出现监管不力和纵容的现象(胡南燕、宁满秀,2020),最终影响了孩子的教育。Del Boca etal.(2014)根据家庭选择模型的估计结果,得出父母的时间投入比货币支出对儿童发展影响更大的结论。陶然、周敏慧(2012)认为父母双方长时间外出会对子女成绩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相比于微不足道的正向“收入效应”,“时间效应”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上述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教育的影响路径是复杂的,如同一个黑箱,难以辨析父母外出务工的“收入效应”与“时间效应”对子女教育表现的内在机制。大多数研究只能通过实证测算外出务工对教育表现的综合影响,借助理论假说来解释可能存在的内在机制。如陈欣欣等(2009)、丁继红,徐宁吟(2018)、顾和军、刘云平(2013)、李云森(2013)等的研究。若父母外出对子女教育表现综合影响为负,则为“时间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反之亦然。部分研究则单纯侧重家庭收入或者父母陪伴时间的影响(胡枫、李善同,2009;郭琳、车士义,2011;Dahl G B and Lochner L, 2012;Akee R et al,2010)。综上,外出务工如何影响父母陪伴时间和教育金钱投入,以及父母陪伴时间和教育金钱投入影响子女教育表现的内在路径,目前的研究鲜有探索。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427.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