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研究【字数:13685】

2024-12-07 15:4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录
引言
大四=1;硕士=2
高年级意愿高于低年级
生源地(X3)
城市=0;农村=1
农村生源意愿高于城市生源
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度(X5)
完全不了解=0;不太了解=1;一般=2;比较了解=3;非常了解=4
+
家庭成员的支持度(X6)
不影响=0;影响较小=1;影响较小=2;影响大=3;影响很大=4
+
国家政策的支持度(X7)
+
社会舆论情况(X8)

高校的教育引导(X9)
+
农业发展前景(X10)
+
4.2模型选择
本文的因变量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离散变量,因此拟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因素回归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不仅可以有效的检验因变量与核心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且还是二元离散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工具。采用的模型表达式为:
Logit(P)=ln(P/1P)=b0+b1X1+b2X2++b10X10+e
其中X1,X2,.... X10为解释变量,Logit(P)为因变量,即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程度。
4.3回归结果及分析
本文运用Stata12计量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2所示。
表 42 Logistic 模型回归结果
Table 42 logistic model regression results
Coef.
Std.Err.
z
P>z
性别
0.179
0.360
0.500
0.618
年级
0.204
0.249
0.820
0.412
生源地
0.834
0.332**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51jrft.com +Q: &351916072

2.510
0.012
0.206
0.354
0.580
0.560
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度
0.390
0.189**
2.060
0.039
国家政策的支持
0.251
0.260
0.960
0.335
社会舆论偏见
0.444
0.198**
2.240
0.025
高校的教育引导
0.462
0.221**
2.090
0.036
农业发展前景
0.157
0.240
0.650
0.513
家庭成员的支持度
0.189
0.215
0.880
0.381
常量
2.162
1.186
1.820
0.068
参照模型回归结果,在本研究的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意愿模型中,部分自变量回归结果显著,且与预期作用方向一致,具体分析如下。
4.3.1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
4.3.2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度
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度的影响系数为0.189,在5%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且为正值,与预期作用方向一致。表明随着大学生对该职业的认知程度的提高,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也会随之提高。从问卷调查数据结果来看,在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大学生中,有43.28%的学生对新型职业农民处于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的程度,这充分可以说明,要想要提升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我意愿,就需要从增强大学生对该职业的认知着手。
4.3.3社会舆论偏见
社会舆论偏见对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系数为0.444,在5%的统计水平下具有负向影响,说明当大学生受到“农民社会地位低、务农工作辛苦、工作地点局限、工资收入较低”等世俗的舆论偏见时,对新型农民这个职业的抵触心理会越强,越不愿意从事该职业,因此,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氛围,减轻消除传统舆论偏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是提高大学生成为新型下职业农民意愿的催化剂。
4.3.4高校的教育引导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主要结论
在个人基本特征这类影响因素中,仅有生源地这一变量显著影响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农村生源的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意愿更高。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想要去副省级市这种物质和文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科技水平较发达的城市就业,且更希望能从事政府机构或国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现阶段虽然我国有关三农方面的发展有了突飞猛进成果,但依然相对落后,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很少愿意从事这类职业,而农村籍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较城市生源学生对农村会有着更强烈的感情以及归属感,他们心中更加期待运用自己所学的先进文化知识和技能造福家乡,推动家乡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在非个人因素的解释变量中,有三个解释变量影响显著,对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社会舆论偏见、高校的教育引导、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度,其中社会舆论偏见和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呈负相关关系,其他两个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从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和价值观很容易受社会舆论宣传和学校教育引导的影响,因此加大和重视政府、大众媒体和高校等关于该方面的宣传方式和力度尤为重要,让大学生能够接收到积极的社会舆论信息、正确看待事农职业,并鼓励他们从事该职业,同时加强政府监督功能,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营造更宽容、更美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新兴职业农民职业的认知度,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该职业,最终达到提高大学生选择新型职业农民职业意愿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610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