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辅助法野菊花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
Key words: wild chrysanthemum; extraction process; ultrasonic assisted method;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目 录
1 绪论 1
1.1野菊花的概述 1
1.2野菊花的药理作用 1
1.2.1黄酮类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1
1.2.2萜类和挥发油的药理作用 3
1.3黄酮类成分的提取方法 3
1.3.1沸水法 3
1.3.2乙醇法 3
1.3.3微波辅助法 4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3.4超声辅助法 4
1.4研究的意义 4
2实验部分 5
2.1 实验材料 5
2.1.1 材料 5
2.1.2 仪器与设备 5
2.2 试验步骤 5
2.2.1野菊花提取总黄酮的工艺流程 5
2.2.2芦丁标准品母液的配制 5
2.2.3芦丁标准曲线的绘制 6
2.2.4野菊花中总黄酮量的计算 6
2.2.5单因素实验设计. 6
2.2.6响应面设计 7
2.2.7数据分析 8
2.3实验结果 8
2.3.1芦丁标准曲线 8
2.3.2单因素AOVA分析结果 8
2.3.3野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 11
3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20
1 绪论
1.1野菊花的概述
野菊花为菊科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干燥的头状花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高0.25m1m,茎直立,分枝有伞房状花序。野菊花分为多型性种表现出生态地理的居群性,我国的山东省和河北省盐渍中生长的野菊花,植株整体矮小,枝叶宽而厚大;江西省部分生长的野菊花,表现为枝叶有很多毛被物;江苏省部分地区的野菊花中,表现为有部分在枝叶变干后颜色逐渐变为橄榄色。野菊花喜温带气候,比较耐寒,喜肥,以林下黑土栽培最为适宜。常常生长于山坡灌丛、松软的岩石上等。我国分布较广资源也比较丰富。野菊花可以入药和泡茶饮用。具有散风热,抗消炎和消肿解毒等药效。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1]。野菊花有药食同源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在制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市场前景远大。野菊花主要含有黄酮类、挥发油和萜类、多糖类化学成分[2],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受到越来越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36]。
1.2野菊花的药理作用
1.2.1黄酮类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
黄酮类化学成分在我国开展的研究较深也比较广泛。研究表明,野菊花中所含的黄酮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血管和抗菌等功效[711],张金杰等[12]研究发现,槲皮素、芹菜素和木犀草素是野菊花黄酮的主要化学成分。
1.2.1.1抗炎免疫镇痛作用
郑璐璐等[7]研究发现,木犀草素葡萄糖苷和芹菜素葡萄糖苷野是野菊花中抗炎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实验比较发现,野菊花对实验小鼠的耳廓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着药效浓度的增高对实验小鼠的作用月显著。野菊花总黄酮(TFC)显著抑制了实验小鼠腹腔毛细管的通透性。连续以不同浓度的总黄酮(TFC)给大鼠灌胃10天发现,TFC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液中的MDA和NO含量且同时升高血清中(SOD)酶的活性,连续用不同浓度的野菊花总黄酮(TFC)给大鼠阴道给药12天发现,TFC能够减轻宫颈炎症[9]。
1.2.1.2保肝作用
总黄酮(TFC)具有良好的保肝效果,其治疗原理为,它能降低肝脏中MDA的含量,增加血液中SOD酶的含量提高活性,对酒精性脂肪性肝具有良好的防治[10]。毕明等[11]连续用不同浓度的野菊花总黄酮(TFC)给大鼠灌胃10周发现,总黄酮(TFC)能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MDA的含量;320mg/kg1总黄酮(TFC)能抑制肝组织的生长因子,从而达到保护肝的作用,有学者也发现总黄酮(TFC)对刀豆蛋白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也具有良好的效果[8,13]。
1.2.1.3心血管作用
孙昱等[7]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学化合物是野菊花对心血管的主要组成成分,并从其中分离鉴定出7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和5个其他类化合物。将蒙花苷和木犀草素连续60天给大鼠灌胃给药发现,能够降低大鼠血压黏度,对高血压大鼠效果显著,表明野菊花有效组分对心血学管系统方面作用明显[17]。同时有学者发现,野菊花的提取物——木犀草素对血管舒张有显著改善作用[18]。
1.2.1.4总黄酮的抗肿瘤作用
总黄酮(TFC)药液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且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与总黄酮(TFC)药液药物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总黄酮(TFC)药液具有抗肿瘤性,张文静等[14]研究发现,总黄酮通过降低FAK蛋白的表达,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的生长,从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李岳华[16]等研究表明,总黄酮(TFC)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且随着不同浓度、服用药的时间、药液的剂量和药液的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叶蕻芝等[15]研究表明,野菊花中的槲皮素能作用于人软骨肉瘤细胞且对此细胞有明显的的抑制效果,并也随着服用药液的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1.2.1.5抗菌作用
野菊花乙醇提取物(总黄酮(TFC))有明显的防霉变性,随着时间、剂量和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明显[19]。研究表明总黄酮(TFC)对葡萄牙假丝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也有较强的抑制性[9]。
1.2.1.6清除自由基
总黄酮(TFC)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清除效果比普通的抗氧化剂的表现更优。研究表明,总黄酮(TFC)对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效果明显[20]。
1.2.2萜类和挥发油的药理作用
1.2.2.1抑制病菌作用
野菊花中挥发油化合物主要包括:月桂酸、樟脑和反丁香烯等。由于野菊花中挥发油能够很好地抑白色念球菌,从而导致此细菌无法在体外生长[21]。另有学者研究发现,野菊花茎叶中的挥发油对油菜菌核、核桃果炭疽病菌均有抑制性,前者抑制效果更明显均与挥发油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即浓度是500μg/mL1时抑制率最高,为80%左右[2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zygc/69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