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年产2000吨胚芽五谷豆乳生产线设计【字数:10758】

2024-02-25 16:35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进行年产2000吨胚芽五谷豆乳生产线设计。胚芽五谷豆乳是以发芽大豆及谷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植物蛋白饮料。豆谷发芽过程中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抗营养因子含量降低,营养价值得以提高,风味口感也得以改善。本设计从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等各项有利条件出发,针对年产2000吨胚芽五谷豆乳生产线设计的需要,进行工厂总平面设计、车间设计、生产线设计、产品工艺论证、设备选型、物料衡算、辅助部门等方面的研究与设计。最后,对该设计的经济效益进行必要的总结分析。该设计预计投资为3500万元,回收期为0.88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绪论1
1.1 胚芽五谷豆乳概述1
1.1.1 大豆及糙米的营养价值2
1.1.2 发芽对豆谷的影响2
1.1.3 植物蛋白饮料的定义和分类2
1.1.4 豆乳饮料的生产现状3
1.2 厂址设计原则3
1.3 产品方案 3
2 工艺流程的确定和论证4
2.1 工艺流程确定4
2.2 工艺论证4
2.3 设备流程图6
3 物料衡算及设备选型6
3.1 工艺基本量的确定6
3.2 生产物料衡算6
3.3 包装材料及衡算7
3.4 设备选型及论证7
3.5 主要单机设备图8
4 工厂总平面设计8
4.1 总平面设计原则8
4.2 总平面的具体设计9
4.3 年产2000吨胚芽五谷豆乳工厂总平面布局图9
4.4 车间平面图9
5 水、电、汽估算及管路安装9
5.1 用水量的估算9
5.2 用电量的估算9
5.3 用汽量的估算10
5.4 水、电、汽线路图10
5.5 管路的安装10
6 劳动组织及辅助部门10
6.1 人员编制10
6.2 辅助车间设施11
6.3 全场生活设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施11
7 经济效益分析11
7.1 基础投资11
7.2 产品成本核算12
7.3 毛利润12
7.4 其他费用12
7.5 年利润13
7.6 投资回收期13
7.7 盈亏平衡点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3
附录A 设备流程图15
附录B 主要单机设备图16
附录C 工厂总平面布局图18
附录D 车间平面图19
附录E 水、电、汽线路图20
年产2000吨胚芽五谷豆乳生产线设计
引言
引言
1 绪论
1.1 胚芽五谷豆乳概述
1.1.1 大豆及糙米的营养价值
禾谷类作物的蛋白质含量在7.5%15%,主要由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组成;碳水化合物含量在70%以上[1],碳水化合物主要形式为淀粉,集中于胚芽的淀粉细胞中,禾谷类作物的淀粉能被人体缓慢稳定的消化、吸收与分解,能量释放缓慢,不会使血糖突然升高,对人体健康有益;禾谷类的脂肪含量极低,大米和小麦的脂肪含量在1%2%,且其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以及亚油酸,可降低血管中的胆固醇含量;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族大多经由禾谷类食物被人体摄入,缺乏维生素B族会使人体引发脚气病等问题。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0%[2],含有多种必须氨基酸成分,油脂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此外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有机酸、异黄酮等成分。
1.1.2 发芽对豆谷的影响
发芽是指适宜条件下,种子的胚胎发育长大,突破种皮而出。发芽过程中种子吸水膨胀、酶系统被激活、呼吸作用增强,与此同时种子经历根芽生长、细胞分裂分化、物质合成与分解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发芽也是种子食物加工的常用方式,我国常见的发芽食品有:黄豆芽、绿豆芽、麦芽、发芽糙米等。发芽过程中,种子的外观形态、营养成分、风味口感均会发生显著改变。
发芽对豆谷基本营养成分的影响。李淑艳、王建中研究了大豆萌发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萌发第9个小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峰值,随后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种子萌发21小时,大豆种子开始发芽;48小时发芽率达到93.79%。种子开始发芽到种子普遍发芽期间,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不大。但含量均高于第9h时的峰值,也就是萌发时期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未萌发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萌发72h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出现峰值[3]。以有色米和白米为例,随着发芽时间变化,米中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均稳定增长,且在发芽96 h处获得最大值。游离氨基酸总量为发芽前的1215倍。氨基酸成分也产生了变化,优势氨基酸从天冬氨酸、谷氨酸,变为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谷氨酸,说明发芽 96 h 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各成分含量的确发生着显著变化,而且有益于游离氨基酸的富集[4]。汪洪涛、陈成等[5]研究了大豆中粗脂肪含量随发芽时间变化的趋势。随着发芽天数的增加,大豆中粗脂肪的含量平稳、缓慢地减少。发芽第七天的粗脂肪含量较第一天减少了35.68%。这说明大豆在发芽期间是要消耗脂肪的,可能作为能源消耗或者分解成小分子作为其新芽的成分。
发芽对豆谷功能成分的影响。功能性物质是豆谷中的有益成分,包括营养素和不一定具有营养价值的非必须食物组分。大豆籽粒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有大豆球蛋白、大豆低聚糖、大豆多肽、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皂苷、植物甾醇等。糙米籽粒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有谷维素、二十八烷醇、γ氨基丁酸、米糠脂多糖等。大豆发芽后,其多种内源酶活性增强,大豆中的γ氨基丁酸、异黄酮和活性多肽物质含量提高[6,7]。糙米中的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大量的谷氨酸,谷氨酸在专一性较强的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化而成γ氨基丁酸,与糙米籽粒相比,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可提升2倍。
发芽对豆谷抗营养因子的影响。抗营养因子是一类对食品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具有不利影响,使人和动物产生不良生理反应的物质的总称。豆谷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植酸,脲酶等[8],会导致豆谷营养价值下降。发芽处理豆谷籽粒,可使植酸等抗营养因子降解,对人体产生的部分不良特性被消除。苗颖研究发现,不同豆类经过发芽后胰蛋白酶抑制剂、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9]。Mostafa等人指出,大豆经过12h浸泡并且发芽6d后,豆芽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降低了32%[10]。chen研究得出,在发芽4天后大豆中的血球凝集素的含量为3.7%[11]。郑艺梅等人研究表明,糙米发芽期间植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发芽12~36 h之间植酸含量下降的幅度较大[12]。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kxygc/56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