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0吨纯种发酵浓缩酸浆的工厂设计(附件)【字数:795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设计 2
1.1设计目标 2
1.2设计原则[5] 2
1.3产品方案及班产量的确定 2
1.3.1目标 2
1.3.2要求 2
1.3.3产品方案 2
1.4 厂址选择 3
1.4.1 厂址选择原则 3
1.4.2 厂址确定 3
1.4.3 厂址简介 3
2 工艺流程及论证 3
2.1 工艺流程 3
2.2 工艺论证 3
2.2.1 黄浆水收集 3
2.2.2 发酵 4
2.2.2酸浆pH标准化 4
2.2.3 菌种培养 4
2.2.4 杀菌 4
2.2.5 浓缩
2.2.6 灌装 4
2.3 食品生产法规规范 4
3 生产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4
3.1 纯种发酵 4
4. 确定产品方案 5
4.1加工条件确定 5
4.1.1菌种选择与发酵 5
4.2包装方式确定 5
5 物料衡算与主要设备选型 5
5.1 物料衡算 5
5.1.1 计算 5
5.1.2 物料平衡图 5
5.2 主要设备选型 6
5.2.1 设备选型原则 6
5.2.2 设备选择[17] 6
5.2.3 设备报价(万元) 6
5.3 工艺流程图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及设备图 8
6 水、电、汽用量和人员编制 8
6.1 用水量 8
6.1.1 生产车间用水 8
6.1.2 生活用水 8
6.1.4 总用水量 8
6.2 用电量估算 8
6.2.1 设备用电量 8
6.2.2 生活用电: 8
6.2.4 总用电量: 8
6.4 车间劳动力计算 9
7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设计 9
7.1 车间布置设计的原则 9
7.2 车间平面设计图 9
7.3 车间结构特点 9
7.4.1 车间面积 9
7.4.2 车间建筑结构[20] 9
8 总平面设计 9
8.1 总平面设计的基本原则[21] 9
8.2 总平面布置图 10
8.3 总平面布置图说明 10
8.3.1 生产车间 10
8.4.2 员工生活活动区 10
8.4.3 发展用地 10
9 浓缩酸浆的危害分析 10
9.1 危害分析表 10
9.2 HACCP计划表 10
10 技术经济分析 11
10.1.投资估算 11
10.1.1 设备投资估算 11
10.1.2 建筑工程费用 11
10.2 经营费用估算 11
10.2.1 设备维修费 11
10.2.2 产品成本核算 11
10.2.3其他费用 11
10.3 利润 11
10.3.1 利润 11
10.3.2 成本回收时间 11
年产2000吨纯种发酵浓缩酸浆的工厂设计
引言
自古以来豆制品都是我国的传统美食且被大众所熟识,在本国乃至世界收到了广泛好评。在发酵豆腐制作过程中,约有35%一50%的水在豆乳固化压榨过程中析出,生产统计表明,每加工1吨干豆生产豆腐,即可产生约2吨的黄浆水,这种工业废料黄浆水中不仅仅含有多种生理功能性成分,还含有多种还原糖类等物质、0.24%~0.45%的蛋白质和0.15%左右的低聚糖,总固形物浓度一般在2.0~3.5oBx[1],这些营养成分一直都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黄浆水被认为是废物而直接排放,黄浆水中浪费了大量的营养成分。而黄浆水通过简单的发酵就可以得到产物:酸浆。酸浆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起到凝固的作用,主要是由制作豆腐后剩余的黄浆水通过自然发酵而形成的一种天然的凝固剂。酸浆中富含多种菌种[2],尤其以乳酸菌为主要优选菌种,对于豆腐的发酵而言,可使豆腐富含较浓郁的乳香味,同时带来相当丰富的营养物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尤其对食品的营养价值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经济价值,延长货架期,提高产量和营养价值,在豆腐行业已成为关注的焦点。现有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己经对豆腐工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传统豆腐生产加工工业呼唤新的技术革命,因此,为了减少黄浆水的排放带来的污染及浪费,符合国家政策的需要,把废弃的大豆黄浆水充分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寻找新的天然的凝固剂及改进豆腐加工工艺迫在眉睫。
传统豆腐加工生产中使用的混凝剂制成的豆腐具有保水性差,苦味,缺乏大豆香气,保质期短等缺点。在继承传统酸浆工艺的基础上,为了实现优质、高产、低耗目标,对大豆黄浆水进行综合利用,对黄浆水酸化过程中有机酸、生物量及大豆异黄酮等功效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且国内外目前未见、再用此凝固剂进行豆腐点浆的产业化工艺进行报道。研究生产出的豆腐具有口感细腻、富有弹性、韧性较好,具有豆腐脑和乳酸特有的香气、耐储藏等优点,为生产高营养价值及低浪费的豆腐类产品提供了新的工艺技术,也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工业化和安全化,并有效减污减排,使豆腐行业的市场变得更加广阔。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阻碍我国传统豆制品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加强对豆制品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我国从2006年9月起开始对豆制品企业施行QS强制认证,截至2010年3月,已经有3569家豆制品加工企业获得了QS认证,其中年销售额上亿的大型企业达到了20家[3]。如今,国内发酵类豆制品生产呈现出两极状态。一方面,大型生产企业凭借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与科研院所良好的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另一方面,中小型生产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定制成套生产设备,至今仍停留在作坊式或半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上。现代化的大型豆制品企业与作坊式、半作坊式的中小型豆制品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并存,我国传统豆制品工业要完成全面现代化,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pkxygc/563783.html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