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毒素与肠炎发生关系的研究【字数:9354】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1材料与方法5
1.1实验材料 5
1.2常用溶液与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5
1.3实验用酶及试剂5
1.4抗生素与浓度5
1.5实验主要仪器设备5
1.6引物合成5
1.7试验方法6
1.7.1建立小鼠肠炎模型 6
1.7.2 HE染色 6
1.7.3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6
1.7.4扩增stx1基因的上下游片段 7
1.7.5扩增出片段14 7
1.7.6提取质粒pEX18Gm 8
1.7.7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8
1.7.8构建重组质粒 8
1.7.9二亲接合 9
2结果与分析 9
2.1小鼠肠炎模型的建立 9
2.1.1 C57品系的小鼠肠炎模型的建立 9
2.1.2 BALB/C品系的小鼠肠炎模型的建立 11
2.2构建志贺毒素缺失株 12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2.1扩增stx1基因的上下游片段 12
2.2.2扩增出片段14 13
2.2.3 构建重组质粒 13
2.2.4二亲接合14
3讨论 14
致谢15
参考文献15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志贺毒素与肠炎发生关系的研究
引言
引言
肠道内存在许多已经进化并已适应在其内生长的细菌,我们称这样的微生物为肠道微生物[1]。人类肠道微生物包含了超过400种细菌[2],数量是人体真核细胞数量的10倍左右[3]。在健康人体的胃肠道细菌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多于90%,包括拟杆菌属、卟啉单胞菌属、普氏菌属、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属、柔嫩梭菌属、乳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等。其他丰度较少的门类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产甲烷古菌和疣微菌门等[4]。在之前的研究中,证明了肠道微生物对宿主有生理和病理上的影响,主要功能包括促进生物体的代谢作用,回收可吸收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具有对肠上皮细胞和免疫结构的营养作用,以及保护宿主免受外来微生物的入侵[5]。肠道微生物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肠道菌群失调也会导致人体炎症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胃肠道癌症。因此人们也慢慢认识到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的重要性,但是除了人体已经存在的肠道菌群,外来的有害寄生菌群也引起大家的注意力。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EHEC)是一种产生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 coli , STEC)[6]。它会在人类肠道中定居,进而引起腹泻、出血性结肠炎,其中一部分受感染的个体,还会患上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7]。EHEC的主要共生宿主是牛等反刍动物,但人类直接接触牛,或者食用受EHEC污染的牛衍生产品也会被感染[8]。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已经从患有肠胃道疾病的人和动物中分离出超过380种STEC血清型[9],但是只有一些血清型和人类的肠胃道疾病有关,其中包括以O抗原分型的亚型,可分为O26、O91、O111、O103、O157等血清型[10],O157:H7是引起肠炎疾病爆发的主要致病菌株。20世纪80年代 EHEC O157:H7在美国被首次发现并分离出来,过去近四十年已在全球各地传播、流行[11]。在以畜牧业为主的欧美国家,牛肉及牛奶等农产品作为EHEC O157:H7的感染源,经常会引起肠胃道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在美国,每年约有八万人被EHEC O157:H7感染,超过两千例患者住院治疗[12]。在以种植业为主的亚洲国家也有大型爆发案例,1996年EHEC O157:H7在日本大阪暴发,超过一万人感染,其中死亡11人,2000年在中国江苏、安徽等地发生了数起食源性感染O157:H7事件,致使l77人死亡[1314]。由于EHEC O157:H7的感染具有传播性、暴发性、致死性以及使用抗生素治疗会导致更严重病情等特点,对该病原细菌及时有效的研究、防控是我们现在急需着手的问题。
EHEC O157:H7是一类能产生大量志贺毒素(Stx)的大肠杆菌。根据已有的研究,推测出一种EHEC O157:H7发病机理的模型。细菌首先进入胃肠道,转移到其定殖的主要部位并加工出志贺毒素。志贺毒素导致肠道细胞表面定位的核仁素增加[19]。核仁素是表达内膜素的大肠杆菌O157:H7的真核受体[21]。大肠杆菌O157:H7的内膜素与细胞表面核仁素相互作用,为细菌提供了一个初始附着点。一旦细菌通过内膜素和核仁素相互作用与宿主细胞缔合,内膜素就会与宿主细胞中Tir结合[22]。内膜素与 Tir相互作用,再加上其他TTSS效应蛋白的作用,最终导致宿主细胞的细胞骨架重排和特征性A / E病变的形成[11]。志贺毒素也使O157:H7区别于其他大肠杆菌[15]。免疫学中Stx可分为Stx1和Stx2两个亚型;结构上,Stx的基本结构由A、B亚基组成,A亚基非共价结合到B亚基上[16]。根据已有对志贺毒素作用机制的研究发现,Stx的A亚基被弗林蛋白酶切割成A1和A2,A1亚基具有N糖苷酶活性,在核糖体处切割28S rRNA特定的腺嘌呤残基,从而停止蛋白质合成并导致细胞死亡[17]。B亚基则与宿主细胞表面的(Gb3)受体结合,之后Stx才可以借助其进入宿主细胞[18]。Robinson等人证明Stx可以促进EHEC O157:H7粘附于上皮细胞并在体内的肠道定殖,同时他们发现与野生型EHEC O157:H7菌株相比,EHEC O157:H7 stx2突变体对HEp2细胞的粘附程度更小[19]。Mohawk等人在ICF小鼠模型中证实了Stx促进EHEC O157:H7定殖的能力,他们将外源Stx提供给stx2突变型EHEC O157:H7,恢复了该突变体在小鼠肠道中定殖的能力[20]。以上研究均说明了Stx在肠道疾病中起到致病性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60640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