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的人为调控【字数:12741】
目录
摘要Ⅲ
关键词Ⅲ
AbstractⅢ
Key wordsⅢ第一章 绪论1
1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的形成机制 1
1.1 枯草芽孢杆菌的外源DNA摄取装置和感受态形成1
1.2 ComK是枯草芽孢杆菌形成感受态的主调节子1
1.3 ComK的浓度影响枯草芽孢杆菌的感受态形成1
2 ComK浓度调控机制研究概览2
2.1 ComK调控网络2
2.2 ComK的噪声模型和自诱导催化2
2.3 感受态逃逸现象3
3 诱导人工构建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形成研究进展 3
第二章 利用 CRISPRdCas9抑制ComK的负调控蛋白Rok或MecA5
1 材料与方法 5
1.1 菌株,质粒,培养基及引物5
1.2 酶,抗生素和化学试剂6
1.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6
1.4 枯草芽孢杆菌PD8感受态细胞的转化以及检验6
1.5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6
1.6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7
1.7 sgRNA的序列设计7
1.8 sgRNA质粒的构建以及引物设计7
1.9 菌种构建7
1.10 枯草芽孢杆菌的自发感受态诱导,质粒转化以及结果观察8
2 结果与分析8
2.1 结果8
2.2 分析8
2.2.1 噪声模型分析8
2.2.2 没有考虑负反馈回路以及感受态逃逸8
2.2.3 本章反思9
第三章 木糖诱导ComK超表达10
1 材料与方法10
1.1 菌株,质粒,培养基和引物10
1.2 酶,抗生素和化学试剂10
1.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10
1.4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转化10
1.5 质粒提取10
1.6 pAX01质粒的构建和引物设计10
1.7 菌种构建11
2 结果与分析11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1 结果11
2.2 分析11
第三章 IPTG诱导ComK表达12
1 材料与方法12
1.1 菌株,培养基和引物12
1.2 酶,抗生素和化学试剂12
1.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13
1.4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转化13
1.5 质粒提取13
1.6 重叠延伸PCR以及重叠延伸PCR引物设计13
1.7 菌种构建13
1.8 pUB110质粒转化率测定14
2 结果与分析14
2.1 质粒转化结果14
2.2 荧光测定结果14
2.3 分析15
2.3.1 sfGFP的表达影响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形成15
2.3.2 ComK的渗漏表达15
第五章 讨论16
致谢16
参考文献17
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的人为调控
摘要
本文论述了转录因子ComK与枯草芽孢杆菌感受态形成的关系,整理了ComK的浓度调控机制以及数学模型。并且记述了三个实验:1.使用CRISPRdCas9抑制ComK的抑制因子。2.使用木糖启动子诱导超表达ComK。3.使用Pspank启动子诱导超表达ComK。本文通过分析这三个实验和目前对于ComK的研究文献,探索以基因工程方式影响ComK浓度与人工诱导枯草芽孢杆菌形成自发感受态。其中实验1和实验2没有产生理想的数据,实验3证明IPTG诱导超表达ComK可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中ComK的表达水平,激活ComK的下游基因的启动子Pcomg,并且也可以形成有效的感受态细胞,但是由于ComK的表达渗漏,该方案还有待完善之处。虽然实验结果没有达到完全理想,但是本文的三个实验都有其创新之处,也提供了一些数据,可以为后来者所参考。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606381.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