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肠杆菌nissle对小鼠乳腺癌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字数:7529】

2024-02-25 16:0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Nissle 1917是一种非乳酸类益生菌。目前发现,其作为益生菌,不仅能够与肠道上皮细胞以及肠道上的微生物发生生物学效应,从而广泛的应用于治疗肠道炎症等疾病;它还能够在肿瘤中特异性定植,具有作为药物载体治疗肿瘤的用途。本实验使用EO771乳腺癌细胞建立乳腺癌荷瘤模型,观察乳腺癌细胞在小鼠中的成瘤情况,以野生型大肠杆菌MG1655作为对照,研究大肠杆菌Nissle 1917对肿瘤的影响作用以及血液中相关炎性因子的变化,以明确大肠杆菌Nissle1917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 2
1.1实验材料 2
1.1.1实验动物和细菌2
1.1.2培养基的配制 2
1.1.3主要试剂 2
1.1.4试剂配制 2
1.1.5主要仪器 2
1.2实验方法 3
1.2.1喂养和分组 3
1.2.2菌株培养 3
1.2.3 EcN在肠道菌群中的定殖 3
1.2.4 粪便检测3
1.2.5 EO771乳腺癌细胞的培养 3
1.2.6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3
1.2.7免疫指标的测定 4
1.2.8流式细胞术 4
1.2.9统计学处理 4
2结果与分析5
2.1 Nissle对小鼠乳腺癌肿瘤瘤重的影响 5
2.2 大肠杆菌 Nissle 1917对C57BL/6小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6
2.2.1各组小鼠CD4、CD8a以及CD45的测定8
2.2.2各组小鼠F4/80、CD11c以及CD206的测定9
3讨论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大肠杆菌Nissle 1917对小鼠乳腺癌肿瘤
免疫功能的影响
引言
肠道内存在着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在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体中,复杂的微生物群落发挥着多种功能作用,包括消化、代谢等。而近几十年来的证据表明,其和免疫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对免疫稳态的建立与免疫功能的维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研究者发现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从而促进免疫方面的作用。
大肠杆菌Nissle 1917(Escherichia coli Nissle 1917 EcN),是由Alfred Nissle于1917年分离的一种优质益生菌[1]。研究发现,EcN 能长期稳定定殖于肠道,与肠上皮细胞及肠道其它微生物相互作用,发挥生物学效应。经过多年研究EcN 的生物安全性已得到确认。主要由于它的基因组内不含肠毒素、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等致病性因子,所以其没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肠道致病性和肠外致病性的特性。此外,EcN 具有六种铁摄取系统,并能分泌微菌素等特殊适应性因子,在与其他微生物的竞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这些特征都是EcN作为益生菌在科研及临床中广泛应用的重要依据。EcN 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染性腹泻、肠道炎症性疾病等肠道疾病。现今有研究报道EcN能在肿瘤特异性定殖,可用于实体瘤诊断的临床研究中,并且具有作为药物载体对肿瘤进行治疗的潜在应用价值[3]。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上皮组织上的一种恶性肿瘤。现如今它已是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早期乳腺癌临床表现不明显,所以伴有症状的乳腺癌患者多属于中晚期。。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预测,2015~2035年乳腺癌新发病例亦将呈现逐年增加态势,并呈现低龄化趋势。研究表明,肿瘤发生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因此发生紊乱,会使得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发生肿瘤转移及增殖。肿瘤免疫是指机体对肿瘤免疫应答和肿瘤细胞逃逸免疫效应的机制。肿瘤免疫可以分为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和免疫逃逸三个阶段。在免疫清除期,免疫系统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起到免疫清除作用,其中 TH1主要产生IFNγ、IL2 等细胞因子,它们不仅可以促进细胞免疫,还都可激活巨噬细胞和NK细胞抗瘤活性,从而增加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在免疫平衡期,肿瘤细胞获得新的免疫特性,诱导 IL6、 IL10、 TGFβ等炎性因子过度产生,在肿瘤细胞周围形成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在免疫逃逸期,免疫系统反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C57BL/6小鼠是肿瘤学、免疫学等常用的小鼠品系。它具有乳腺肿瘤自然发生率低,化学物质难以诱发乳腺和卵巢肿瘤的特性。常被认作"标准"的近交系,为许多突变基因提供遗传背景。清洁级小鼠是指在微生物控制方面,必须不携带有人兽共患病原、烈性传染病病原、常见传染病病原以及对实验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小鼠。而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小鼠,即无特定病原体小鼠,是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要求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病原的实验小鼠。
现如今,研究者已发现从大肠杆菌Nissle 1997中获得的L天冬酰胺酶Ⅱ基因作用于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人肝癌Hep3B细胞。而这来自于大肠杆菌Nissle 1917的L天冬酰胺酶Ⅱ基因能显著抑制4T1细胞和Hep3肿瘤细胞的生长[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swgc/smkx/563632.html